被誤用的「這」

    這:<廣韻>「魚變切」、<集韻>「牛堰切」,並音
彥。<玉篇>「迎也」,<正字通>:「[周禮]有掌訝,主
迎訝,古作這。毛晃曰:凡稱此箇為者箇,俗多改用這
字,這乃迎也。」音「ㄧㄢ\」的「這」,與此、者本
無絲毫關係,卻硬生生的被拿來當「指示代名詞」用,
而且舉世中國語文有關的學者無關痛癢。吾日前曾寫就
<「指示代名詞」總論>一文,話題圍繞著閩南語中與「
這」有關的「chit(ㄐㄧㄣ)」、「tse(ㄐㄝ)」、「
tsia(ㄐㄧㄚ)」,及與「那(這之對)」有關的「hit(ㄏ
ㄧㄣ)」、「he(ㄏㄝ)」、「hia(ㄏㄧㄚ)」打轉,試
圖解開這一道謎團,並探討其本源及其演變。

    此:止也、匕近也、近在此也、彼之對、茲也、斯
也。者:別事詞也、語助也、古文渚字。即物之詞,如
彼者、如此者。此也,凡稱此箇為者箇是也,今俗多用
這字。茲【玄部】黑也、濁也,或作、滋。借為茲此
字、此也。玆【艸部】草木多益也、此也、蓐席也、藉
草之名。通滋、與髭同。之:是也、適也、出也、往也
、於也、此也、變也、至也、遺也、語助辭、連屬之辭
也、通作旃。斯:析也、離也、此也、即也、耳也、盡
也。諸:辯也、別異之辭、非一也、皆言也、凡眾也、
之也、於也、語助辭。曹:獄之兩曹也、以言詞治獄也
、主斷獄事、群牧之處也、群也、輩也、偶也。

    閩南語又合「此」、「之」為「ㄐㄝ」,「之
」又合音為「ㄐㄧ ㄚ」;「者」合音為「ㄐㄧㄞ
」、「諸」合音為「ㄗㄨㄞ」,此二者表「此」的
多數。「茲(ㄐㄧㄞ)」和「彼(ㄏㄧㄞ)」意思是「
此些和那些」,海口腔讀「ㄗㄨㄞ」和「ㄏㄨㄞ」。「
茲」之地位恰似「者」與「此」之間的橋樑,其功能在
補兩字之不足。閩南語「(ㄝv)」即國語「箇」,「
一個」音叶攸關、一貫、魚貫、一共、網罟、一概、壓
根,倒裝為關於、根源、共有、概要、個位、各,分
化出「箇」、「(ㄝv)」二音。「者」、「茲」、「
此」、英語謂「此、這」的「The」皆音近國語「ㄓㄜ\
」,與閩南語「ㄐㄝ」。今所謂這個、這裏、這樣、這
般、這麼、這種、這位、這些、這邊、這番、這次、這
回、這趟、這時、這廝等的「這」,原應作「此」或「
者」、「茲」、「之」等,扮演著閩南語中之「chit」
、「tse」、「tsia」的角色。但,為何未有人嘗試如
此作?箇中的癥結恐怕沒有那麼單純。

    彼:往有所加也、對此之稱、外之之詞、俾也、邐
也。該:備也、咸也、兼也、皆也。「該」又為「有所
指之辭」,有「那個」之意,如謂「那個人」曰「該人
」、「那個地方」曰「該地」。「該」字從「亥」,閩
南語「該」作「那個」用時從「亥」音「ㄏㄝ」,如「
無該尻就不中食該聖藥!」,或音「ㄏㄧㄣ」,如
「該筆錢弗去了!」,或合「該」音「ㄏㄧㄚ ㄝ」
,如「該是」、「該包起來」等,「有所指之
辭」的「該」韻書漏載。夫:男子通稱、語端辭、語已
辭、有所指之辭。遐:遠也,與何通。閩南語「遐」作
「有所指之辭」用時音「ㄏㄧㄚ」,「遐邇」音叶英語
指示「在這裏」、「向這裏」的「Here」,故包含「遠
」、「近」。遐去加人為假,「假」音近閩南語謂「
這裏」的「茲」。<說文>:「適,之也。」<韻會>:「
適來猶邇來也。又,甫爾之辭。」<唐書‧武元衡傳>:
「適從何來?」適者、適才皆「甫爾」之辭,與「遐」
相對應,而「適」又音(摘、隻)近「茲」,古人啟用「
這」以代「茲」,莫非是「適」字草書之訛?

    曰:詞也、語端也、於也、之也、謂也、稱也。曰
若,發端辭,音叶日本發端語「(A no)」,音轉為
福州話發端語「ㄏㄧ ㄋㄛ\」、閩南語發端語及有「
那個」之意的「ㄏㄧㄣ ㄌㄜ」、英語謂「在這裏
」或「向這裏」的「Here」,及「打招呼」的「Hello
」。「曰若」又音叶「愚魯」,「魯」字從「曰」而音
近「日」,日本語「日」音讀曰「(Hi)」,發語辭的
「侯」、語端辭的「夫」閩南語皆音「ㄏㄝ」,而皆與
語端的「曰」同;「有所指之辭」的「夫」、「對此之
稱」的「彼(ㄏㄝ)」亦與「曰(於、之)」同。

    <說文>:「恁,俗言如此也。」閩南語「恁」音「
ㄌㄧㄣ」,作「那麼」解,其骨子裏實即是「若」,
<東周列國志>中的「如此恁般」實義同「如此這般」。
<集韻>:「偌,人夜切,惹去聲,姓也。」原本僅作為
姓氏用的「偌」,在<辭源>、<辭海>中卻變成:「副:
猶言如此。這樣大、這般之大─偌大。」閩南語中有「
如此」之義的「ㄐㄧㄚ」、「ㄏㄧㄚ」均即是「偌
」,「偌大」也或說「偌恁大」,其實這個「偌」字骨
子裏仍即是「若」,加上人旁蓋為與其他用法的「若」
字有所區別,而實即「指示代名詞」的「這(也就是茲)
」字之所從出,「偌恁大」本應作「茲恁大」。有「茲
(ㄐㄧㄚ)恁」就有「彼(ㄏㄧㄚ)恁」,俱源自「曰
若」。「彼恁」的聯結音(ㄏㄝㄣ\)音近「很」,遂誤
以俗作「狠」的「很」表「非常」、「何其」。

    彼去ㄔ加人為,<埤蒼>:「,邪也。」「彼此
」音叶普及、比肩、並且、匹讎、陪臣、賓從、辟疆、
猼且等,音轉為儐相、逼似、撲朔、辨識、部下、部屬
、猼訑、贔屭、陛下、辟邪等,故「彼」甚或「比」皆
有「邪」音,而國語「ㄒ」聲母閩南語多讀「ㄏ」聲母
,閩南語「陛下」音叶「狴犴」,故閩南語「彼」又音
「ㄏㄧㄣ」、「ㄏㄝ」分別表單數與複數的「那個」
(時下並無嚴格區分)、音「ㄏㄧㄚ」表「那位」等。「
彼」音同「比」,「比」、「此」形似,日本語片假名
「」、平假名「」的字源皆為「比」而音「hi」;
「匕」、「」形似,「匕」音同「比」、「」音同
「化」,「化」音近「犴」,在某一個層面上,「彼」
實代「比」擔綱了「hit」、「he」、「hia」的角色。

    「偌」的骨子裏既即是「若」,則「這」實為「若
」之訛。<篇海>:「同。」<廣韻>:「螫亦作;
,螫也。」<集韻>:「或作。」<說文>:「,
螫也。」「」字從「若」,而「螫(ㄓㄜ)」音近「ㄓ
ㄜ\」,徑自改「這」回「若」而音「ㄓㄜ\」也沒孰麼
不妥,「這」字想來還是替「適」背了黑鍋。<廣韻>:
「焉,何也、安也。」閩南語「焉若(ㄋㄨㄚ\)」又音
轉為「安怎(ㄗㄨㄚ\)」,「怎」字<廣韻>、<集韻>皆
未收,唯<五音集韻>收之,云「語辭也」,「怎」與「
這」實為源自「若」之音轉的兩個著例。

    閩南語中有「如此」之義的「ㄐㄧㄚ」與「ㄏㄧ
ㄚ」均即是「若」,前者由「若」得音,後者由「曰
」得音,俱出自「曰若」。<世說新語‧任誕>:「王戎
晨往裴許。」、<世說新語‧巧藝>:「荀有寶劍,常在
母鍾夫人許。」這兩處「許」閩南語皆音「ㄏㄧㄚ」,
而實即是「遐」之擬音,「許」字本無此義,閩南語「
許(ㄏㄧ\或ㄏㄨ\)」音近閩南語謂「那裏」的「ㄏㄧㄚ
(彼、遐)」,因而誤以為指地方。閩南語「若恁大」分
化出「彼或遐(ㄏㄧㄚ)恁大」與「此或適(ㄐㄧㄚ)
恁大」兩種說法,分別自「曰若」的上下二字得音。閩
南語「彼(ㄏㄧㄚ)」音近「許」,遂訛「若(干)多」
、「若(干)久」作「許多」、「許久」,而「何許人?
」實乃「何若(如)人?」之訛。

    「比」、「此」、「些」形似,三者應有很深的淵
源。國語「許」音近「些」,「飲許酒、食許菜、一日
抄許、欠人的先還許」等的「許」,都通作「些」,「
些許」音叶「稍許」、「斯須」,「飲許酒」有可能是
「飲些許酒」的省音,這些「許」閩南語都從「幾許」
的「幾」音「ㄍㄨㄚ」。閩南語「無許久」、「無許
多」等的「許」若音「兀ㄨㄚ」,有可能是「若(ㄌ
ㄨㄚ)」的走音,本應作「無如許久」、「無如許多
」;若音「ㄏㄧㄚ」,更直接就是「無許恁久」、「
無許恁多」的省音,義同「何恁」、「彼恁」。

    <詩‧小雅>:「受福不那。」那,多也。<集韻>:
「那,安貌。又,何也。」<玉篇>:「那,何也,俗言
那事。」「焉若」分化出「安」、「那」二音,「指示
代名詞」的「那(ㄋㄚ\)」源自「曰若」的「若」;「
疑問代名詞」的「那(ㄋㄚv)」源自「若何」或「何若
」的「若」,時下後者多從口作「哪」以區別之。閩南
語「哪位」的「哪」又從「多」音「ㄉㄜ\」或「ㄉㄚ\
」,此乃「ㄋ、ㄌ」與「ㄉ、ㄊ」之音韻變化。

    閩南語「曰若(那個)」音叶英語的「Here(有所指
之辭)」,倒裝為「若夫(有所指之辭)」。國語「曰若
」尾音的聲母若消失,就音轉為語已辭「云爾」;閩南
語「曰若(ㄏㄧㄣ ㄌㄜ)」尾音的聲母若消失,就
音轉為語端辭「伏惟」、「洪維」,及臺灣西海岸泉州
腔作為語端辭、有所指之辭的「云爾(ㄏㄧ工 ㄝ)」,
倒裝為有所指之辭「與夫」、語已辭「也夫」,可知「
夫」的骨子裏實即是「曰」!閩南語語端辭、有所指之
辭的「ㄏㄧㄣ」即是「曰」,義猶「那個」;「ㄏㄧ
ㄣ」與「(ㄝ)」合音為「ㄏㄝ」,表「那(若)個的
多數」,用字仍然是「曰」,北港、鹿港一帶的海口腔
合「夫」為一音讀作「ㄏㄨㄞ」,表「那(若)個的多
數」,「夫」顯然乃由「曰」音轉而來。有所指之辭中
表位置的「ㄏㄧㄚ」,從讀音上推敲應該是「ㄏㄝ」與
「ㄚ」的聯結音(猶云「彼躅」),用字仍然是「曰」,
只不過一般皆不知有「曰」可用,才會讓「遐」、「許
」、「彼」、「夫」等字紛紛登場。

    「曰若」、「焉若」音叶「唯諾」,又音轉為「荷
諾」、「何若」,<禮‧曲禮>:「必慎唯諾。」、「父
召無諾,先生召唯而起。」<禮‧玉藻>:「父命呼唯而
不諾。註:唯速而恭,諾緩而慢。」閩南語「唯諾」的
「諾」音「ㄋㄚ\」,或從「何」音「ㄏㄚ\」;允諾、
許諾的「諾」閩南語從「荷」音「ㄏㄛ」,或帶鼻音
的「ㄏㄛ」,第不知國語讀音如何?<字彙>:「俗言
唱喏。」<六書統>:「喏,古文諾字。」「唱喏(請安)
與「應喏」有別,清朝時期官場中下屬對上司應答的「
喳(ㄓㄚ)」或「(ㄓㄜ)」,音義皆近乎「知」,此即
為應喏,蓋本應作「喏」。「唱喏」的「喏」該怎麼「
唱」?古人並未留下表音的實錄。其性質既是「請安」
,在閩南語中殆如「無恙否?」讀「-----耶(ㄋㄧv)?
」,或如「喏喏連聲告饒」般音「ㄏㄛ(荷)?」。

    綜合以上論述,在此作個總結:(一)「此」和「彼
」分別擔綱「chit(ㄐㄧㄣ)」和「hit(ㄏㄧㄣ)」
的角色。(二)「此」和「彼」亦分別擔綱「tse(ㄐㄝ)
」和「he(ㄏㄝ)」的角色,「茲」、「之」為「此」之
輔,「該」、「夫」為「彼」之輔。「chit(ㄐㄧㄣ)
與「tse(ㄐㄝ)」本應作「若」,「hit(ㄏㄧㄣ)」與
「he(ㄏㄝ)」本應作「曰」,視為文通順與否擇用之。
(三)「ㄐㄧㄞ」作「者」、「之」皆可;「ㄏㄧㄞ
」作「夫」、「該」皆可;「ㄗㄨㄞ」作「諸」
、「茲」皆可;「ㄏㄨㄞ」作「夫」、「該」皆
可。「者」、「之」、「茲」、「諸」等的合
音,皆相當於國語「(□)儕」或「(□)曹」。「爾(汝)
曹」的「曹」閩南語音同「者」、海口腔音同「諸
」,此即國語「諸位」一詞的出處。(四)「適」和「遐
」分別擔綱「tsia(ㄐㄧㄚ)」和「hia(ㄏㄧㄚ)的角色
。(五)「偌」同時扮演表「何其」的「ㄐㄧㄚ」和「
ㄏㄧㄚ」的角色。「ㄏㄧㄚ(偌)」和「恁」的聯結
音,又擔綱了表「非常」之「ㄏㄝㄣ\(很)」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