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各」本一字之分化

    <類篇>:「洛通作雒。」<周禮>註:「漢以火德王
忌水改為雒,魏復改雒為洛。」<詩‧魯頌>:「有有
雒。傳:黑身白鬣曰雒。釋文:雒,音洛,本作駱。」
<玉篇>:「駱,白馬黑鬣。」二說適得其反。<字彙補>
:「駱,又居詐切,音駕。」<轉注古音>:「古駕、輅
皆同駱字。」輅,音路。又,音核、音迓。「貉」音同
「核」,「駕」的聲母若消失就音「迓」。

    貉,又音陌,<五經文字>:「貉經典相承作蠻貊。
」<周禮‧夏官‧職方氏>:「四夷八蠻七閩八貉。」又
,同禡,<爾雅‧釋天>:「是禷是禡。疏:禡,<周禮>
作貉,貉又為貊字,古今之異也。」

    <前漢書‧韓嫣傳>:「子增封龍雒侯。註:雒或作
額。」額或作,<史記‧建元以來侯者表>:「龍侯
韓說。」<前漢書‧地理志>:「平原郡龍縣。註:今
本字或作額。」<春秋說題辭>:「洛之為言繹也,言
水繹繹光耀也。」洛陽音叶絡繹,倒裝為伊雒,分化出
、洛二音,故洛與絡同、雒與絡通。

    額字從客,國語客音恪,客家話「客」音(ㄏㄚ)近
「貉」,閩南語「客」音(ㄎㄝ)近「格(ㄍㄝ)」。
格,音隔、音各又音洛、音鶴,<周語>:「穀洛鬥。韋
昭云:二水格。」穀洛隱含恪、洛二音,故各又借作洛
、借作落。各、名形似,名又與命通,<史記‧天官書>
:「兔七命。註:兔星有七名。」「命」音近「名」亦
音近貊、音近禡;「命」字從「叩」,「叩」音近「客
」;閩南語「絡繹(ㄍㄚ ㄧㄚ)」的「絡」音近「
駕」;「命令」音叶脈絡、名流,倒裝為盧牟(規矩)、
令名、英語謂名字的「Name」,日人依叶音改閩南語「
湳子」為「名間」,日語「名」訓讀音()近「雒」。
「名」、「各」本一字之分化,分別隨其有所牽扯之複
音語詞,賦予不同部首、異其讀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