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文>:「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
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龍在很早的時期,就
已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管子>:「龍被五色而游,故
神。欲小,則化為蠶蠋,欲大則藏於天下,欲上則凌於雲
氣,欲下則入於深泉。變化無日,上下無時,謂之神。」
、<說苑.辨物篇>:「神龍能為高、能為下,-----昭乎其
高也,淵乎其下也,薄乎天光,高乎其著也,一存一亡,忽
微哉,斐然成章。」龍有「上天入水、變化不居」的神
性,<淵鑑類涵>引<別行>:「神龍,興雲致雨益人間者。
」、<論衡.龍虛篇>:「蛟龍見而雲雨至,雲雨至則雷電
擊。」又,「龍聞雷聲則起,起而雲至,雲至則龍乘之。
」、<周易.乾>:「雲從龍。疏: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
龍吟則景雲出,是雲從龍也。」興雲佈雨是龍的神職。
    龍能潛淵,必為水族之一,<左傳.昭公29年>:「龍,
水物也。」、<論衡.龍虛篇>:「龍之所居,常在水澤之
中。」但又並非永遠藏在水中,牠也有離開水面的時候,
顯然是一種水陸兩棲而有鱗甲的動物,如<太平廣記>引
<錄異記>曰:「有群龍出水,行入漢江。」、<論衡,驗符
篇>:「湘水-----二黃龍見,-----出水遨戲陵上,蓋二龍
之子也。」又,龍的外形具有爬蟲類的特徵,晉.崔豹<古
今注>:「蝘蜓,一曰守宮,一曰龍子。」、明.李時珍<本
草綱目>:「生山石間者曰石龍,即蜥蜴。」、<前漢書.
東方朔傳>:「武帝置守宮盂下,令朔射之,朔曰:『臣以
為龍又無角謂之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
蜥蜴。』」民間稱蜥蜴為龍子、石龍子、山龍子、泉龍
、變色龍等,中國人固認為蜥蜴類爬行動物甚至於蛇也
是龍的一種,而龍的頭部又長著一對角。
    根據記載,古時被發現之龍常即是鼉,古人多認為牠
也是龍的一種,<本草綱目>就稱之為鼉龍,一般則稱土龍
或豬婆龍。鼉屬鱷科,學術界稱之為「揚子鱷」,<說文>
:「鼉,水蟲。」陸璣云:「鼉似蜥蜴,長丈餘,其甲如鎧,
皮堅厚可冒鼓。」傳說中的鼉,亦帶有幾許神秘的色彩,
<爾雅翼>:「鼉能吐霧致雨,-----其老者能為魅。」<博
物志>說鼉:「能橫飛,不能上騰。」、<本草綱目>引<藏
器>:「鼉,形如龍,聲甚畏,長一丈者能吐氣成雲致雨。
」鼉又以其鳴聲聞名,宋.范成大有「神鼉悲鳴老龍怨」
的句子,唐.李商隱<隋宮守歲詩>寫道:「遙望露盤疑是
月,遠聞鼉鼓欲驚雷。」鼉鳴又稱鼉鼓,<詩.大雅>:「鼉
鼓逢逢。」一說「鼓聲逢逢象鼉鳴」,<埤雅>:「鼉鳴應
更,吳越謂之鼉更;鼉欲雨則鳴,里俗以鼉讖雨。」古人
不明瞭鼉鳴是為了求偶,而以為「鼉鳴應更」或「鼉欲
雨則鳴」,如宋.陸游<夏夜詩>:「六尺筇枝膝上橫,中庭
岸幘聽鼉更。」自古以來鼉常與龍相連繫。
    中國古時有兩種鱷,「揚子鱷」是與人無害的溫和
動物,另一種稱為「灣鱷」是一種大型鱷,體形比揚子鱷
要大得多。古籍中的蛟,指的就是灣鱷,<埤雅>:「蛟,其
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圍,卵生,眉交,故
謂之蛟。」<山海經>:「蛟大者十數圍,卵如一二石甕,
能吞人。」<述異記>:「虎魚老者為蛟。」<酉陽雜俎>:
「魚二千斤為蛟。」<禮.月令>:「季夏,天子命漁師伐
蛟、取鼉、登龜、取黿。」<前漢書.武帝紀>:「自潯陽
浮江觀射蛟,江中獲之。」<楚辭.九歌.湘夫人>:「糜何
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註:蛟,龍類也。」<說文>:「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
置笱水中即去。」蛟亦屬於龍類,鮫亦即是蛟,<山海經>
:「其中多鮫魚,皮可飾刀劍。註:鮒魚類也,皮有珠文而
堅,尾長三四尺,末有毒螫人。」<史記.禮書>:「鮫韅。
註:徐廣曰鮫魚皮可以飾服器。」灣鱷最難看的是牠的
頭部,最強而有力的是牠的尾巴,但謂其末有毒螫人,乃
傳聞失真,古籍之描寫部份皆嫌太誇張。
    <六書正>:「,俗作、鱷。」<唐韻>:「同
。」<說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吞人即浮出
。」<正韻>:「,似蜥蜴,出日南。」<博物志>:「南海
有鱷魚,狀如鼉,斬其頭而乾之,去齒而更生,如此三乃止
。」左思<吳都賦>:「黿鼊鯖。註:魚,長二丈,有四
足,如鼉,喙長三尺,甚利齒,虎及大鹿渡水,擊之,皆中
斷。」明.陳絳<辨物小志>引<爾雅翼>曰:「魚,南海
有之,四足,似鼉,-----往往捲取人家畜羊豕食之,亦能
食人。」<秀水閒居錄>:「魚之狀,龍吻、虎爪、蟹目
、鼉鱗。」以上所描寫的皆是灣鱷,斬其頭而能更生,當
然過份誇張,但謂其狀如鼉則屬實。灣鱷的性情兇猛,又
有很強的「合群性」,在獵食時是狡滑而殘暴的,幸好牠
們不敢離岸太遠,否則恐怕比毒蛇猛獸都要可怕得多。
一般爬蟲類動物大多不會發聲,但是鱷類卻能怒吼,高吼
一聲,山谷震動,真正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灣鱷體健
少病,壽命可以活到兩百歲,但卻喜歡自相殘殺,牠們死
於同類的遠比死於人類之手的多。
    古時候傳說水中有一種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
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
魚,不廢機織,眼泣成珠。」眼泣成珠,是鱷魚排瀉鹽分
之特種淚腺的特殊生理現象,在還不知道這種現象之前,
人們又說鱷魚掉眼淚是假慈悲。鼉(揚子鱷)和蛟(灣鱷)
雖然同屬但不同種,今一般人早已不知蛟為何物,其名稱
為鱷魚所取代,鼉龍、蛟龍均冠龍名,徒然混淆視聽。由
於古人用字遣詞偏好簡略,以致後來僅著鼉、蛟之稱,後
人不再信其為龍,使得龍成為中國最為聚訟紛紜的題目
之一。鼉和蛟最大的差異,在於鼉的體形較小、性情溫
和、合群性不強、沒有特種淚腺、敢於離岸較遠、求偶
時的鳴叫,以及冬眠的習性。揚子鱷是一種半年活動、
半年休眠的動物,此即所謂「能幽能明」歟?<易.繫辭>: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春雷一響,龍蛇啟蟄出洞,故說
牠「春分而登天,秋分而藏淵。」,又因其出現的期間,
與出現雷、電的期間大致吻合,於是一些閃電和雷擊的
天象,就又都附會在牠的身上,閃電不正是「昭乎其高、
薄乎天光、斐然成章、一存一亡。」?伴隨著閃電的是
隆隆的雷聲,其聲頗似鼉鳴、鱷吼,在民智未開的時代,
鱷的出沒很容易讓人跟閃電與雷鳴產生聯想,於此我們
更可以肯定龍字係象鱷形,而音則取其鳴叫之聲!
    <淮南子.原道訓>:「九嶷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於
是民人被髮文身以象鱗蟲。註:被,剪也。文身,刻畫其
體,內默其中,為蛟龍之狀,以入水,蛟龍不害也,故曰以
象鱗蟲也。」<淮南子.齊俗訓>:「越王勾踐,髮文身,
無皮弁搢笏之服,拘罷拒折之客。」<墨子.公孟篇>:「
越王勾踐,剪髮文身。」<越絕書.外傳本事>:「夫越王
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戰國策>、<史記>
、<前漢書>說到越人、南越及甌越時,皆說他們有相類
風俗,<史記.吳太伯世家>謂句吳亦:「文身斷髮。註:常
在水中,故斷其髮,文身以象龍子,故不見傷害。」<三國
志.魏志>東夷倭人傳:「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餘里,男子
無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來其使詣中國皆自稱大夫。
夏后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水
人好沉沒捕魚蛤,文身亦以厭大魚水禽,後稍以為飾,諸
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漢時的
西南夷、前清時期臺灣的原住民、海南島的黎人亦均有
相類的風俗,但謂其文身之目的則屬臆測。
    <淮南子.泰族訓>:「刻肌膚,鑱皮革,被創流血,至
難也;然越為之,以求榮也。」同書<齊俗訓>:「故胡人
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
文身者契臂或錯臂,及刻肌膚、鑱皮革,自是必經苦痛,
而古代越人以之為榮為信,此必與其傳統之信念有關,亦
即圖騰意識之遺留也。<山海經.海內南經>:「伯慮國、
離耳國、彫題國、北朐國,皆鬱水南。註:離耳,鎪離其
耳分令下垂以為飾,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彫題,黥涅
其面,畫體為鱗彩,即鮫人也。」儋耳者,穿耳洞戴耳環
也;彫題即文身象龍,彫通作雕,<史記.越世家>:「雕題
。註:謂刻其頞,涅以丹青也。」雕題或作顁題,<爾雅.
釋言>:「顁題。註:題額也。」姑不論此二國是否譯音,
上古有在幼兒額頭刺青,涅上圖騰圖案的習俗稱為涅題,
或涅於兩頰下頦、或契於臂或體,文身各自有其不同式
樣,所謂「避龍」並非其文身最初之目的,「象龍」才是
其文身的理由,而所欲象之龍或鱗蟲乃是鱷。
    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乘雲兮。」<淮南子.天文
訓>:「季春三月,豐隆乃出。註:雷也。」<博雅>:「雲
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前漢書.五行志>:「沛城
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隆又通作龍,<史記.
晉世家>:「齊伐魯取隆。註:隆即龍也,魯地有隆山。」
隆又與窿通,<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司馬相如
<上林賦>:「穹隆雲橈。」又,<吳地志>:「穹窿,山名。
」穹窿、閌閬、康峎、豐隆、虹蜺一音之轉,倒裝為諾
皋、雷公、霓虹、六合、龍華,<前漢書.揚雄傳>:「閌
閬閬其寥闊兮。註:閬閬,空虛也。」<玉篇,廣韻,集韻>
:「康峎,山空貌。」又,<集韻>:「,山名,在西羌。
」<通雅>:「今武岡新寧有康峎山。」<前漢書.天文志>
:「抱垂蜺。註:雄為虹,雌為蜺。」蜺又與霓同,<爾
雅.釋天>:「蜺為貳。註:雌虹也。」<玉篇>:「霓,雲
色似龍也。」<埤雅>:「雄曰虹,雌曰霓,舊說虹常雙見,
鮮盛者雄,其闇者雌也,一曰赤白色謂之虹,青白色謂之
霓。<爾雅.釋天>曰霓為貳,貳蓋言二,<淮南子.說山
訓>曰天二氣成虹是也。」<篇海>:「同虹。」<古音
略>:「,音臬,義與霓、同。」中國上古人本操複音
語,故有些字仍保留其未分化前之另一音。
    <字彙補>:「諾皋,神名。」<酉陽雜俎>有諾皋記,
臬、皋二音由此分出;<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
存而不論。」<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道
教稱天庭由王母娘娘召開的盛宴叫「龍華會」,佛教「
浴佛」儀式也叫「龍華會」,福建省有地名叫龍華,上海
有龍華機場,凡此皆「女媧」之音轉,傳說女媧摶泥土造
人,實即最古老之圖騰名,女音近龍、媧音近鱷,女媧一
詞分化出龍、鱷兩音,所有一切名詞皆女媧或其倒裝所
衍生,再由音生義。民間尊稱雷神曰雷公,音英語謂龍
之Dragon;法語謂鱷曰Lacoste,實即女媧音轉;日語謂鱷
曰Wani(),乃女媧之倒裝。虹蜺又音轉為鳳鳥,<左
傳.昭公17年>:「鳳鳥氏,歷正也。」龍與鳳為中國傳說
中佔有無比份量的兩大吉祥物。
    去虫加手為,貳音叶女媧,應有音,韻書
漏載。貳音近鱷,貳加肉為膩,女媧分化出膩、貳兩音,
彩虹因光譜關係偶出現兩道,非所以分雌雄;<本草>註:
「龍耳虧聰,故謂之龍。」<左傳.僖公26年>:「耳不聽
五聲之和曰聾。」鱷外耳並不明顯,靜止不動時對外界
全然無動於衷,故引申為耳聾,閩南語聾、人同音。耳音
近鱷,閩南語耳音同國語膩;耳加虫為,即是虹,虹去
虫為工,故日本片假名「」字從工而音近「耳」。<廣
雅>:「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龍,無角曰螭
龍,未升天曰蟠龍。」此數種龍名皆由女媧所倒裝,閌閬
、亢龍、夔龍、躨跜、句龍一音之轉,<易.乾卦>:「亢
龍有悔。」<說文>:「夔,神魖也,如龍一足。」<魯語>:
「木石之怪曰夔。」<玉篇>:「躨跜,虯龍動貌。」<左
傳.昭公29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句音溝
音遘,又音拘音矩音劬音距,句龍又音轉為九龍、蛟龍、
虯龍、龍、赤龍、祖龍、豬龍、燭龍、螭龍。
    香港對岸的九龍半島,前清時稱九龍司,<後漢書.西
南夷傳>謂哀牢夷之祖曰九隆音同九龍;<楚辭.天問>:「
焉有虯龍,負熊以遊?」司馬相如<大人賦>:「驂赤螭青
虯之 幽蟉蜿蜒。」<唐韻>:「 幽蟉,龍貌。」 幽又通
蚴,司馬相如<上林賦>:「青龍蚴蟉於東廂。註:蚴蟉,龍
行貌。」蚴蟉又音轉為游龍、御龍、應龍、蚵蠪、觟蠪
、豢龍,皆女媧倒裝;<史記.秦始皇本紀>:「-----今年
祖龍死。集解:祖,始也;龍,人君象,謂始皇也。」秦始
皇是最早被稱作龍的帝王;河北省有一條豬龍河,傳說是
豬龍化而成河的,鼉龍也別名曰豬婆龍;<山海經.大荒北
經>:「西北海之外,-----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謂
燭龍。」<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燭龍音
燭陰、祝融,<山海經.海外北經>:「鍾山之神,名曰燭
陰,-----,人面蛇身赤色。」燭陰實即燭龍之分化,祝融
神名,<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
明。註:舊說云祝融。」<鄭語>:「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
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後八姓-----。」又為部族名;
<前漢書.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為龍
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赤、雌、子皆音近螭,<列仙
傳.陶安公>:「-----至期赤龍到大雨而安公騎之。」;
螭龍又音轉為蒼龍、青龍、潛龍、螹,<禮.月令>:「
駕蒼龍。」<易.乾卦>:「潛龍勿用。」<類篇>:「螹,
龍無角。」<韻會>:「螭亦作離。」<史記.周本紀>:「
如豺如離。」螭亦作,<史記.齊世家>:「非龍非。
」螭、離二音由此分出,螭龍又音轉為驪龍。
    <鄭語>:「董姓:鬷夷、豢龍。」鬷夷為螹音轉,
<左傳.昭公29年>:「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
龍,乃擾畜龍,以服事帝舜,帝賜之姓曰董,氏曰豢龍。」
所謂帝王賜姓乃後來之事,最初並非如此,<廣韻>:「蕫,
音童義同。」<集韻>:「董通作蕫。」董通作童,<集韻>
:「龍古作。」童字實由字演變而來,<說文>:「螭,
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鐵驪、盜驪皆馬名,並音
地螻、鼉龍,分化出童、二音。<集韻>:「飂,音六義
同。」<左傳.文公五年>:「楚人滅六。註:索隱曰地理
志盧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為六安也。」六同蓼,<史記.陳
杞世家>:「皋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
蓋蓼國也。」應龍音英六,倒裝為六安。<山海經.大
荒東經>:「帝俊生晏龍,晏龍生思幽。」<海內經>:「晏
龍是為琴瑟。」晏龍為應龍之音轉。
    <史記.夏本紀>曰:「帝孔甲立,天降龍二,孔甲不能
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
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驪龍、朧、鈴
鑨、玲瓏、霤籠、牢籠、劉累並一音之轉,夏有關龍逢
、後漢有御史擾龍群,關龍、擾龍並複姓,關龍即豢龍,
擾龍、畜龍皆虯龍音轉,<直音>:「同虯。」畜音觸又
音緒,畜龍又音轉為奢龍、蜥龍、神龍;<玉篇>:「蚵蠪,
蜥蜴也。」<揚子方言>:「蜥蜴,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
謂之蠦,南陽呼蝘蜓,其在澤中謂之蜥蜴,南楚謂之蛇
醫,或謂之蠑螈。」圖騰名之衍變不一,故各地沿用之名
稱各異,而蛇醫實即蜥蜴之異文。觟或作鮭,<後漢書.牟
融傳>:「代鮭陽鴻為大司農。註:鮭陽,複姓。」<儒林
傳>作觟陽,<莊子.達生篇>:「倍阿鮭蠪。註:鮭蠪,狀如
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劍持戟。」應龍音
轉為魍魎,<家語>:「木石之怪夔魍魎。」<玉篇>:「魍
魎,水神,如三歲小兒,赤黑色。」<集韻>:「鮭,又音蛙;
蠪,音龍義同;鮭蠪,神名。」魍魎又音叶鮭蠪,實同一物
之分化;鮭又音圭,鮭蠪亦音夔龍。
    <韻會>:「角通作。」<魏書.江式傳>:「宮商
徵羽。註:即角字。」<玉篇>:「,樂器之聲,東方音
也,今作角。」<集韻>:「或作。」<廣韻,集韻>並:
「,又音祿義同。」<南齊書.州郡志>:「角陵縣屬南
新陽左郡。」韓愈<祭張員外文>:「避風太湖,七日鹿角
。註:地在洞庭湖。」又,小魚名,歐陽修<達頭魚詩>:「
毛魚與鹿角,一龠數千百。」<正字通>:「甪,角字之
。」蛟龍音轉為角陵,倒裝為鹿角,分化出甪、角二音。
又,<通雅>:「角古音祿。」<廣韻>:「漢四皓有角里先
生。」角里、蠬螻一音之轉;<周語>:「反及嬴內以無射
之上宮。註:嬴內同媯汭。」應龍音轉為嬴內、尾閭、
微閭,又音轉為飛閭、飛廬、飛龍,<莊子.秋水篇>:「尾
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楚辭.遠遊篇>:「朝發
軔於大儀兮,夕始臨於微閭。」<揚子方言>:「舟首謂之
閤閭。註:今江東呼船頭屋謂之飛閭是也。」<釋名>:「
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易.乾卦>:「飛龍
在天。」有角、有翼云云,真象不過如此。
    <淮南子.覽冥訓>:「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鼇足
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蘆灰為女媧諧音,倒裝為黑龍、黃龍,其餘亦諧音產生之
附會,<山海經>郭璞註引<開筮>:「鯀死三歲不腐,剖之
以吳刀,化為黃龍。」祝融八姓之長號曰昆吾,鯀、禹實
昆吾之分化,吾音同吳;傳說奢龍黃帝臣,<管子.五行篇>
:「奢龍辨乎東方,故使為土師。」出土古玉器,其形制
有驪龍、蜥龍、游龍,<詩.鄭風>:「隰有游龍。」游龍
又為草名;王嘉<拾遺記>:「洹流如沙塵,-----中多神龍
魚鼉,皆能飛翔。」又,<春秋緯.元命苞>:「少典妃安登
游於華陽,有神龍首感之於常羊,生神子人面龍顏,好耕,
是為神農,始為天子。」神農實由神龍諧音所衍生。<繹
史.卷11>引<拾遺記>:「南潯之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放
置豢龍之宮,至夏代,養龍不絕,因以命族。」魍魎音轉
為蛖螻、尨龍、蒙蘢、毛龍,又音轉為蟠龍。
    <爾雅.釋蟲>:「蝚蛖螻。註:蛖螻,螻蛄類。」蛖螻
一作蠬螻,驪龍又倒裝為蠬螻。<篇海>:「,與同,或
作。」尨即是龍,故龍的古文又從尨作。犬多毛者
亦曰尨,<詩.召南>:「無使尨也吠。」吠音近虺,<詩.小
雅>:「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虺與蜥蜴同類,<述異記>
:「水虺五百年為蛟。」蛟即是鱷,<詩.邶風>:「虺虺其
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鱷吼、鼉鳴之聲差堪
與震雷相比擬,<楚辭.大招>:「王虺騫只。註:王虺,大
蛇。」<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
王蛇。」蟒本即是鱷,其名後為蛇類所奪,<詩.小雅>:「
維虺維蛇,女子之祥。」惟其曾為上古人所敬奉之圖騰,
故為女子之祥。虺音同毀,禱祈除殃曰毀,<周禮.地官>:
「凡外祭毀事用尨。」又,小兒去齒曰毀,<白虎通>:「
男八歲毀齒,女七歲毀齒。」毀齒即是鑿齒,較落後民族
至近代仍保有鑿齒之俗,象鱷故也,試觀鱷齒自明!
    <詩.周南>:「王室如燬。釋文:齊人謂火曰燬。」
<玉篇>:「燬,同、。」毀同尾同鬼,鬼加虫為螝,虺
又與螝通,<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
口,爭相食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
字譜>是虺字。」虺去虫為兀,韓愈<進學解>:「常兀兀
以窮年。」兀兀,不動貌,形容鱷;火字本象鱷形,後始因
形借用為火燄之火。尨字從,<說文>:「,毛飾畫文
也,象形。」加鬼為,<說文>:「,老精物也,從鬼
、,,鬼毛,或作魅。」魅音近毛、毛音近尨,犬多毛
者曰尨乃是假借。<韻會>:「尨通作厖。」厖又作庬,通
作龐,<書.周官>:「不和政龐。」、<前漢書.司馬相如
傳>:「湛恩龐洪。」而<集韻,韻會,正韻>並:「龐,又音
龍義同。」故<玉篇>訓庬曰「豐也,厚也。」、訓厖曰
「大也」,<集韻,韻會>:「厖,又音義同。」<玉篇,集
韻>:「傋,不媚也。」形容鱷。厖又通作蒙,<韻會>:
「<荀子>引詩為下國駿蒙。」<左傳.僖公四年>:「狐裘
尨茸。註:尨茸,亂貌。」<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
亂,紊也。」魍魎音叶文郎(國名),分化出紊、亂二音。
<前漢書.錯傳>:「草木蒙蘢。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
也。」蒙茸通作蒙蘢,<爾雅.釋詁>:「覭茅,茀離也。註
:謂草木之蒙茸翳薈也,茀離即彌離,彌離猶蒙茸。」方
良音轉為茀離,蒙蘢音轉為彌離;蘢、籠皆亦通作龍,<史
記.韓長孺傳>:「衛青破蘢城。」、<史記.匈奴傳>:「
五月大會籠城。索隱引崔浩言:西方胡皆事龍神,故名大
會處為龍城。」<後漢書.匈奴傳>:「匈奴歲有三龍祠,
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豐隆或神龍音轉
為匈奴(Hunnen),匈奴以干支計時與中國同。
    蟠龍、蒲牢、鎛鱗、不佞等俱一音之轉,<廣韻>:「
蒲牢,海獸名。」此海獸即是鱷;<玉篇>:「鎛鱗獸似人,
懸鐘橫木也。」此獸亦是鱷,鱗音近人;<唐韻,集韻,韻
會,正韻>:「佞,才也,故自稱不才曰不佞。」年又通作
佞,<公羊傳.襄公30年>:「年夫」二傳作「佞夫」,才者
能也,能音近龍亦音近佞,自稱即是圖騰名,不才乃後起
之義,傳說中會吃人的「年獸」即是鱷。有眼不能見物
謂之矇矓,<集韻,韻會>:「曚曨,日未明。」<類篇>:「
朦朧,月將入也。」<廣韻>:「曚、朦,音義同;,音
蒙義同。」蒙即是尨;<廣韻>:「朦,大貌。」<集韻>:「
「朦,豐肉也。」<玉篇,集韻>:「朧,肥貌。」此肥大豐
肉之尨即是鱷。<集韻>:「扤,又音月義同;又玩入聲義
同。」兀、元形近,扤又或作卼,<博雅>:「卼,危也。」
<易.困卦>:「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疏:臲卼,動搖不安
之貌。」<書.泰誓>作杌,韓愈<贈劉思服詩>作兀臲,
一本作卼臲,亦作兀臬,分化出臬、危二音;<類篇>:「
或作。」月同兀,<字彙補>:「莪,古文義字。」莪或
作茂,<正韻>:「戉,音月義同。」月同戉同我,「我」由
(兀)鱷得音;<直音>:「同蚎。」<唐韻,集韻>:「蚎與
同。」月同日同越,<集韻>:「,音日義同;,音日
義同。」<說文>引<左傳>:「不義不。」今<左傳.隱
公元年>本作暱,<說文>:「暱或從尼。」同暱,暱字從
若,若音近日;若,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又,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又,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書.大
禹謨>:「惟乃之休。註:乃猶汝也。」<集韻,韻會>:「
女同汝,對我之稱。」<博雅>:「女,如也。」<通雅>:「
爾、汝、而、若乃一聲之轉,爾又為尒,尒又作,俗書
作你。」<集韻>:「,本字。」尒同尼,女媧分化出
你、我與日()、月二音。諾音近龍,<莊子.秋水篇>:
「向若而嘆。註:若,海神。」此海神乃是龍。
    <集韻>:「日,又音義同;,音餌、音陟、音搦
義並同;餌,又音二義同;,又音膩義同;同呢。」貳
加月為膩,膩、暱同音,故「日本」有、NIPON、
JAPAN等不同譯音,而中國各省口音又有「一本」、「二
本」、「四本」等好幾本的讀音。<字彙補>:「與
同。」<篇海>作,尼同,<玉篇>:「,古文夷字。
」<集韻>:「,古文仁字。」女夷,風神名,<淮南子.天
文訓>:「女夷鼓吹以司天和。」女夷為女媧音轉,夷音
近一;<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龍之於人猶女之
於汝、諾之於若,故人又音然,而然古文作。<說文>:
「,籀文字。」故義、羲形似、翁去公加合為翕,女
媧又音轉為女希,腊所以音臘又音昔。
    <釋名>:「仁,忍也。」<集韻>:「或作。」<周
禮.地官.山虞>:「柔忍。註:通作刃。」<廣韻>:「同
。」<廣韻,集韻>:「,又音日義同。」日同忍同刃,
<篇海>:「同。」<集韻>:「同。」<字彙補>:
與同。」<篇海>:「亦作。」刃同柔同力同丑,
<集韻>:「獶,本作夒,或作獿、猱。」夔龍即是游龍,分
化出夔、夒或憂、柔等音,<字彙補>:「同。」冉同
肉,冉音近刃,<集韻>:「,音肉義同。」<五音集韻>:
「鎒同耨。」鎒音近猱、辱音近柔、柔音近肉,某些省
份口音肉讀紐去聲,日同月,故月又作為肉之部首。月音
近曰,日、曰形似,<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玉
篇>:「曰,語端也。」女媧倒裝為曰若,即日本語發語辭
的;日本語謂「日」曰「」,而閩北方言謂「曰若
」音近「日野」、閩南方言則音近「廣()」,
閩南方言語端單用曰時音「ㄚ」或音「ㄏㄝ」。
    <說文>:「曈曨,日欲明也。」<廣韻,正韻,集韻>:
「膧朧,月初出也。」籠東、瀧涷、龍鍾、隴種、躘踵
、儱侗、、、籠統一音之轉,倒裝為東籠、涷
瀧、曈曨、膧朧、鼉龍、童戎、褣、浺融、沖融,分
化出充、統二音,故<說文>云:「龍,童省聲。」<廣韻>:
「龍,通也。」沖音近寵,<玉篇>:「龍,寵也。」<正韻>
:「龍與寵同。」蜥龍、奢龍音轉為螭龍、燭龍,又音轉
為毒龍、鼉龍,女媧一音至此已歷經幾番轉折。<集韻>:
「鰫,又音、音勇,義並同。」容同庸,<正字通>:「鍾
與鐘通。」<說文>:「同鐘。」<廣韻,集韻>:「同
鏞。」鏞又通作庸,<詩.周頌>:「庸鼓有斁。註:大鐘曰
庸。」庸、雍同音,沖融又音轉為雍容;<說文>:「庸,用
也。」閩南語形容「於是乎」曰「庸乎」,音「ㄧㄛㄥ
 ㄚ」或「ㄗㄛㄥ ㄚ」,<爾雅.釋詁>:「庸,勞也。
」閩南語謂「要幹啥」曰「俾用哪」,此處用字仍如上
有「ㄧㄛㄥ」、「ㄘㄛㄥ」二音。
    <廣韻>:「靈,寵也。」靈亦即是龍,<禮.禮運>:「
何謂四靈?麟、鳳、龜、龍。」四者當中除了龜以外,被
認為均非實有之物,其實皆鱷之別名。龜在上古人的心
目中,具有今人難以想像的神秘性,<海篇>:「音龜,龍
也。」<集韻,韻會>並:「龜,又俱輪切,音麇;麇,音君義
同。」<周語>:「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註:先儒以為
圓曰囷、方曰鹿,鹿善聚亦善散,故囷亦謂之鹿也。」此
乃想當然耳;輪囷,屈曲盤戾貌,左思<吳都賦>:「重葩掩
葉,輪囷蟠。註:謂木如龍之盤屈也。」囷鹿、輪囷互
為倒裝,分化出麇、鹿二音。<廣雅>:「龍,君也。」<爾
雅.釋詁>:「林,君也。」林音近吝,<廣韻,集韻>:「,
音吝義同;同麟。」林、麟同音,麟去鹿加魚為鱗,<周
禮.地官.大司徒>:「其動物宜麟物。註:鱗,龍之屬。」
<六書正>:「,牡鹿也,今通用麟。」<廣韻>:「麌,
牡鹿。」<集韻>:「麌,音吾、音虞、音語義並同。」魚
又與吾同,<列子.黃帝篇>:「姬魚語女。註:姬讀居,魚
讀吾。」吾古文作,象鱷之大口。魚又語鳩切音牛,
庾闡詩:「煉形去人俗,飄忽乘雲遊,暫憩扶桑陰,忽見東
岳魚。」吾音近午,女媧分化出牛、午二音。
    <說文>:「麒,仁獸也,身牛尾一角。張揖云牡曰
麒牝曰麟,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其各種特徵仍不離
諧音之附會,貙膢、豺狼、赤、螭龍、虯龍等又音轉
為麒麟,<前漢書.武帝紀>:「膢五日。註:蘇林曰膢祭名
也,貙虎屬,常以立秋日祭獸王者,亦以此日出獵,還以祭
宗廟,故有貙膢之祭也。」此所謂獸王乃是鱷,以豺為祭
,<禮.月令>:「季秋之月豺乃祭獸。」<集韻>:「虎古作
。」<字彙補>:「,古文虎字。」簏(箭室)、虎落
(樊離)、狐狸、鳳鳥一音之轉,倒裝為令狐(複姓)、老
虎,分化出虎、鹿二音,鳳鳥音轉為讕(讕言),音訛為
黃牛、法螺;<篇海>:「赤,蛇名。」<本草>從木作楝,
<荊楚歲時記>:「蛟龍畏楝,故端午以楝葉包投江祭屈
原。」「游龍」音近「畏楝」,倒裝為「楝葉」,「楝」
本鱷名,非真畏楝也!英語謂兒童曰Chirden,音叶赤、
麒麟,故民間有「麒麟送子」之神話,麒麟一名後來在長
頸鹿身上找到依附,<諸蕃志>:「斐洲東岸之弼琶囉,有
獸名徂蠟法。」<星槎勝覽>:「天方國有獸名祖剌法。
」<瀛涯勝覽.阿丹國條>:「有麒麟,前足高九尺餘,後足
六尺餘,項長頭昂至一丈六尺,傍耳生二短肉角,牛尾鹿
身。」阿拉伯語的Zurafe、英語的Giraffe乍聽雖音似
麒麟,其實主要音節在首尾二音(ra乃是膠著音)。非洲
西海岸有一國名獅子山(SIERRA LEONE),乃獅子的中國
古名「狻猊」,與英語謂獅曰「Lion」的合稱,蜥龍音轉
為狻猊,霓虹音轉為Lion、鸞鳳,魍魎自可分化出烏、鳥
二音。<後漢書.郡國志>:「鸞鳥,縣名,屬武威郡,即今
涼州昌松縣北。」<埤雅>:「鸞鳥,雌曰和雄曰鸞。」和
鸞倒裝為鸞鳳、龍鳳,「鸞鳳和鳴」、「龍鳳呈祥」的
理想,支配了世世代代每一個中國人的家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