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家寧先生於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初版的<古音之旅>
第一版兩千本,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全部銷售一空。很快
的接著二版、三版,到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已經是再版五
刷上市,這麼好的銷售成績,作者也坦承出乎意料之外。
這是不是透露出有著眾多的人,懷著想要一窺古音的究
竟,更進而弄通音韻之學的熱切期盼呢?
第一版兩千本,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全部銷售一空。很快
的接著二版、三版,到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已經是再版五
刷上市,這麼好的銷售成績,作者也坦承出乎意料之外。
這是不是透露出有著眾多的人,懷著想要一窺古音的究
竟,更進而弄通音韻之學的熱切期盼呢?
<古音之旅>的作者在封面的折口強調說:「聲韻學
一向被認為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科,不僅是現今大學中
文系的學生視為畏途,即使一生與古書為伍的清儒,也感
嘆聲韻之學是『童稚從事而皓首不能窮其理』的絕學。
」接著說:「聲韻學果真這麼難嗎?我們若能仔細檢討其
中的緣故,可以發現一般學習聲韻的人,往往沒能避免幾
個疏失:語音學的基礎不夠、術語的辨析不清、歷史觀
念的糢糊、不能隨時吸收新的見解。」最後說:「本書
的撰寫正是嚐試從這幾個方向去著力,使有志聲韻的人,
能掌握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致茫然迷失。」然而,在敝人
與讀過這本書的聲韻學者,就文字、音韻的幾個層面廣
泛的做過切磋之後,卻發現渠在某些方面「茫然迷失」
依舊,則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一向被認為是一門艱深難懂的學科,不僅是現今大學中
文系的學生視為畏途,即使一生與古書為伍的清儒,也感
嘆聲韻之學是『童稚從事而皓首不能窮其理』的絕學。
」接著說:「聲韻學果真這麼難嗎?我們若能仔細檢討其
中的緣故,可以發現一般學習聲韻的人,往往沒能避免幾
個疏失:語音學的基礎不夠、術語的辨析不清、歷史觀
念的糢糊、不能隨時吸收新的見解。」最後說:「本書
的撰寫正是嚐試從這幾個方向去著力,使有志聲韻的人,
能掌握一個正確的方向,不致茫然迷失。」然而,在敝人
與讀過這本書的聲韻學者,就文字、音韻的幾個層面廣
泛的做過切磋之後,卻發現渠在某些方面「茫然迷失」
依舊,則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149-156頁有趣的「複聲母」一節,可以說是<古音
之旅>一書的精華。所謂「複聲母」是「複輔音聲母」
的簡稱,創為此說的人是十九世紀末葉,一位英國的漢學
家「艾約瑟(Joseph Edkins),林語堂先生則是本國第一
個研究「複聲母」的學者。在這裏引一段<古音之旅>的
話,看其如何詮釋「複聲母」:「如果你聽到有人把『各
』字唸成『Klak』,把『藍』字唸成『Glam』,把『申』
字唸成『Sdien』,你一定會懷疑唸成了英文,或者是某
種外國語吧?其實,那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語言──兩千多
之旅>一書的精華。所謂「複聲母」是「複輔音聲母」
的簡稱,創為此說的人是十九世紀末葉,一位英國的漢學
家「艾約瑟(Joseph Edkins),林語堂先生則是本國第一
個研究「複聲母」的學者。在這裏引一段<古音之旅>的
話,看其如何詮釋「複聲母」:「如果你聽到有人把『各
』字唸成『Klak』,把『藍』字唸成『Glam』,把『申』
字唸成『Sdien』,你一定會懷疑唸成了英文,或者是某
種外國語吧?其實,那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語言──兩千多
年前的上古漢語,像這些有『kl-』、『gl-』、『sd-』
開頭的字音,我們稱之為『複輔音聲母』,簡稱『複聲母
』,因為它的開頭具有二至三個輔音(Consonants)。英
語直到今天還有這樣的複聲母,可是現代的漢語已經進
化到了單聲母時代,也就是任何字音的開頭只有一個輔
音存在。」除了這幾種型式以外,書中另舉出了「pl-」
、「ml-」、「tl-」等所謂帶「l」的複聲母,及「sl-
」、「sn-」、「st-」、「sk-」等所謂帶「s」型式的
複聲母,至於「還有其他形式的複聲母,有待後人的繼續
研究」,可見還停頓在摸索的階段。
開頭的字音,我們稱之為『複輔音聲母』,簡稱『複聲母
』,因為它的開頭具有二至三個輔音(Consonants)。英
語直到今天還有這樣的複聲母,可是現代的漢語已經進
化到了單聲母時代,也就是任何字音的開頭只有一個輔
音存在。」除了這幾種型式以外,書中另舉出了「pl-」
、「ml-」、「tl-」等所謂帶「l」的複聲母,及「sl-
」、「sn-」、「st-」、「sk-」等所謂帶「s」型式的
複聲母,至於「還有其他形式的複聲母,有待後人的繼續
研究」,可見還停頓在摸索的階段。
「有趣的『複聲母』」註16說:「漢藏語族除了漢
語、藏語以外,還包括緬甸語、泰國語、寮國語等,有許
多還保留著複輔音的形式,可以做為我們探究中國古音
的參考。」周法高<中國語文研究>第30頁:「例如『藍
』,在暹羅語中是khram(原註:由gram變來)。在現代國
語是lan,廣東語是lam,中古音是lam,中、暹二者並不太
密合,假如我們知道藍字的上古音是glam(原註:藍從監
聲,監字具有舌根聲母),就和暹羅語更接近了。」然則
「glam」聽來不是有英語的味道嗎?英語謂「光輝」或
「熱心」的「glow」又算不算帶「複輔聲母」呢?
語、藏語以外,還包括緬甸語、泰國語、寮國語等,有許
多還保留著複輔音的形式,可以做為我們探究中國古音
的參考。」周法高<中國語文研究>第30頁:「例如『藍
』,在暹羅語中是khram(原註:由gram變來)。在現代國
語是lan,廣東語是lam,中古音是lam,中、暹二者並不太
密合,假如我們知道藍字的上古音是glam(原註:藍從監
聲,監字具有舌根聲母),就和暹羅語更接近了。」然則
「glam」聽來不是有英語的味道嗎?英語謂「光輝」或
「熱心」的「glow」又算不算帶「複輔聲母」呢?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為不律
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
謂之筆。」「不律」不是「雙音節語」嗎?非要認定為
「複輔聲母」不可嗎?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第一章
第27頁,於臺駘<論衡>作臺台之下云:「我頗疑古語非皆
單音,台之古音當讀若臺加怡的雙音,所以台一方孳乳為
胎,另一方孳乳為怡,各視所保留的局部音而不同。」並
舉「昆吾」與「壺」的關係為例:「<說文解字>壺部:『
壺:昆吾圜器也。』王菉友<說文釋例>說:『昆吾者,壺
之別名也。昆讀如渾,與壺雙聲,吾與壺疊韻,正與蒺藜
為茨、之於為諸、者焉為旃一例。』于鬯<說文職墨>用
王說,並謂『昆吾』即<爾雅‧釋器>『康瓠謂之』之
『康瓠』。按(原作者按)昆吾即壺,並非壺之別稱,壺為
昆吾所始作,即稱為昆吾,但其字形則為壺。壺字之初音
為昆吾或康瓠,兩音實相同也。後一變而為khu,再變而
為hu,遂成現行之壺音。但專名昆吾之音則始終未變,由
之仍能窺見壺之初音。」說得真是棒極了!然關於其音
變仍有宜修正之處:<爾雅‧釋宮>:「宮中衖謂之壼。註
:衖,閣道門。」<詩‧大雅>:「家室之壼。」壼,音悃,
與壺同入士部,衖與水壺之出水口同具狹窄之特徵,故倒
不如說「昆吾」分化出「壼」、「壺」二音也。
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
謂之筆。」「不律」不是「雙音節語」嗎?非要認定為
「複輔聲母」不可嗎?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史>第一章
第27頁,於臺駘<論衡>作臺台之下云:「我頗疑古語非皆
單音,台之古音當讀若臺加怡的雙音,所以台一方孳乳為
胎,另一方孳乳為怡,各視所保留的局部音而不同。」並
舉「昆吾」與「壺」的關係為例:「<說文解字>壺部:『
壺:昆吾圜器也。』王菉友<說文釋例>說:『昆吾者,壺
之別名也。昆讀如渾,與壺雙聲,吾與壺疊韻,正與蒺藜
為茨、之於為諸、者焉為旃一例。』于鬯<說文職墨>用
王說,並謂『昆吾』即<爾雅‧釋器>『康瓠謂之』之
『康瓠』。按(原作者按)昆吾即壺,並非壺之別稱,壺為
昆吾所始作,即稱為昆吾,但其字形則為壺。壺字之初音
為昆吾或康瓠,兩音實相同也。後一變而為khu,再變而
為hu,遂成現行之壺音。但專名昆吾之音則始終未變,由
之仍能窺見壺之初音。」說得真是棒極了!然關於其音
變仍有宜修正之處:<爾雅‧釋宮>:「宮中衖謂之壼。註
:衖,閣道門。」<詩‧大雅>:「家室之壼。」壼,音悃,
與壺同入士部,衖與水壺之出水口同具狹窄之特徵,故倒
不如說「昆吾」分化出「壼」、「壺」二音也。
<中國古代社會史>接著又舉例說:「又若邾,<公羊>
、<穀梁>作邾婁;另方面邾之金文作,邾地之得名由於
朱團之定居其處,朱團以為圖騰。表示圖騰之字形
最初當只作米,以示多足之象,而音則讀若『知朱(今人
仍稱為蜘蛛)』,或甚至于讀若『知朱婁』。後朱字音變
為單音朱,遂不得不另造以彌縫之。作網時,往
返蹀躞,人之沉思不決時,常行走踟躕,故以為比(記得
友人董彥堂先生有此說)稱為(踟躕),踟躕兩字中,亦
仍保存朱之初音也。」邾婁、朱儒一音之轉,<左傳‧襄
公四年>:「臧武仲敗於邾,國人歌之曰朱儒朱儒使我敗
於邾。」邾國的圖騰不必定是蜘蛛,邾婁的讀音也不必
與蜘蛛有關,但提出「踟躕」與「蜘蛛」之間音義的對
應關係,則著實令人激賞。
、<穀梁>作邾婁;另方面邾之金文作,邾地之得名由於
朱團之定居其處,朱團以為圖騰。表示圖騰之字形
最初當只作米,以示多足之象,而音則讀若『知朱(今人
仍稱為蜘蛛)』,或甚至于讀若『知朱婁』。後朱字音變
為單音朱,遂不得不另造以彌縫之。作網時,往
返蹀躞,人之沉思不決時,常行走踟躕,故以為比(記得
友人董彥堂先生有此說)稱為(踟躕),踟躕兩字中,亦
仍保存朱之初音也。」邾婁、朱儒一音之轉,<左傳‧襄
公四年>:「臧武仲敗於邾,國人歌之曰朱儒朱儒使我敗
於邾。」邾國的圖騰不必定是蜘蛛,邾婁的讀音也不必
與蜘蛛有關,但提出「踟躕」與「蜘蛛」之間音義的對
應關係,則著實令人激賞。
踟躕、躊躇又音叶次且(行不進也)、棲遲、差池、
差錯、悄悄、蠢蠢、蝤蠐、蟾蜍,音轉為詹諸、蜘蛛、
躅、跼躅、迍邅、趑趄,又音轉為蹉跎、跱、蹭蹬
、折騰、踥蹀、躞蹀,再倒裝為蹢、跢跦、蝳蜍、肚
臍、躲藏、逃竄等,最初一切形容詞本皆形容鱷,而一切
動植物之名最初本皆即是鱷名。「邾婁」音叶燭龍、豬
龍、機伶、猙獰、疾厲、螹、蛟龍、螭龍、青龍、蒼
龍、強梁、侵凌、潛龍、赤龍、虯龍、觩,倒裝為流
求,故<爾雅‧釋詁>云:「流,求也。」古複音語每相通
而互訓。觩,角貌,揚雄<甘泉賦>:「玄瓚觩。」觩
可不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複音語詞嗎?「有趣的『複聲
母』」一文,既舉「各:洛」、「果:裸」、「京:涼」、
「兼:廉」、「柬:練」、「監:藍」等以明其俱出自同
聲符,卻又丟出「聯綿詞『角落』是怎麼來的?」這道問
題。閩南語「角落」音叶「旮旯(偏僻處)」,及英語與
以上兩者同義的「Corner」,這不是與「各:洛」的道理
同嗎?這個英文單字是複音語還是複聲母呢?
差錯、悄悄、蠢蠢、蝤蠐、蟾蜍,音轉為詹諸、蜘蛛、
躅、跼躅、迍邅、趑趄,又音轉為蹉跎、跱、蹭蹬
、折騰、踥蹀、躞蹀,再倒裝為蹢、跢跦、蝳蜍、肚
臍、躲藏、逃竄等,最初一切形容詞本皆形容鱷,而一切
動植物之名最初本皆即是鱷名。「邾婁」音叶燭龍、豬
龍、機伶、猙獰、疾厲、螹、蛟龍、螭龍、青龍、蒼
龍、強梁、侵凌、潛龍、赤龍、虯龍、觩,倒裝為流
求,故<爾雅‧釋詁>云:「流,求也。」古複音語每相通
而互訓。觩,角貌,揚雄<甘泉賦>:「玄瓚觩。」觩
可不是一句不折不扣的複音語詞嗎?「有趣的『複聲
母』」一文,既舉「各:洛」、「果:裸」、「京:涼」、
「兼:廉」、「柬:練」、「監:藍」等以明其俱出自同
聲符,卻又丟出「聯綿詞『角落』是怎麼來的?」這道問
題。閩南語「角落」音叶「旮旯(偏僻處)」,及英語與
以上兩者同義的「Corner」,這不是與「各:洛」的道理
同嗎?這個英文單字是複音語還是複聲母呢?
王念孫先生所謂「上下同義,不可分析」的「聯綿
詞」,及周法高先生所說「不可分析的雙音語」,其實均
即是古「複音語」的遺痕,並非「複輔音聲母」所足以
涵蓋。閩南語「蛟龍」音近「躨跜(虯龍動貌)」、夔龍
、亢龍、姑娘、閨女、「Girl(女孩;少女)」、姱容(美
好)、蝸牛、蝸螺,倒裝為蠃蜾、蠡蝸、娘姑、靈感、靈
光、雷公、「Dragon(龍)」;蝸又與媧通,<禮‧明堂位>
:「女蝸之笙簧。」相傳「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
始之圖騰名,「複音語」是人類語言的基本型態,上古人
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蓋人自
嬰兒「呱呱墜地」,所發出來的第一聲即是「哇」,連續
兩聲「哇」之間必膠著出一「Na」音,此音與哇就合音
而成「女媧」,日本語謂「鱷」的「(Wani)」為其
倒裝。鱷魚亦能發出「嘔!嘔!」的叫聲,圖騰名與嬰兒
的啼聲結合,人類的文明於焉展開。
詞」,及周法高先生所說「不可分析的雙音語」,其實均
即是古「複音語」的遺痕,並非「複輔音聲母」所足以
涵蓋。閩南語「蛟龍」音近「躨跜(虯龍動貌)」、夔龍
、亢龍、姑娘、閨女、「Girl(女孩;少女)」、姱容(美
好)、蝸牛、蝸螺,倒裝為蠃蜾、蠡蝸、娘姑、靈感、靈
光、雷公、「Dragon(龍)」;蝸又與媧通,<禮‧明堂位>
:「女蝸之笙簧。」相傳「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
始之圖騰名,「複音語」是人類語言的基本型態,上古人
本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蓋人自
嬰兒「呱呱墜地」,所發出來的第一聲即是「哇」,連續
兩聲「哇」之間必膠著出一「Na」音,此音與哇就合音
而成「女媧」,日本語謂「鱷」的「(Wani)」為其
倒裝。鱷魚亦能發出「嘔!嘔!」的叫聲,圖騰名與嬰兒
的啼聲結合,人類的文明於焉展開。
「女媧」音叶靈媧、龍王、龍吟、怒蛙、妞兒、弄
瓦、你我、黎元、人兒、人物、人員、人煙、人文、靈
物、獰惡、日月、老爺、老媼、老嫗、男嬰、女嬰、男
兒、女兒、女娃、嘔(小兒語)等,倒裝為嫛婗(嬰兒)
、兒女、我倆、吾儂、我人、吾人、爺娘、額娘、阿娘
、姨娘、月輪、月娘、月亮、「(Onna女人)」、
應龍、臥龍、晏龍、游龍等,分化出「你(龍)」、「我
(鱷)」等音,吾人之所以自稱為「人」者,自稱為「龍」
也。自「女媧」及其倒裝的「臥龍」以降,人類的語音
詞彙由此蔓延滋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至「賽夏」及
其倒裝的「肅慎」,細分之共得110(55x2)組,世界上任
何語言的雙言節詞,均可包容消納其中。(詳見筆者歸納
排比之各種叶音演進關係示意表。)
瓦、你我、黎元、人兒、人物、人員、人煙、人文、靈
物、獰惡、日月、老爺、老媼、老嫗、男嬰、女嬰、男
兒、女兒、女娃、嘔(小兒語)等,倒裝為嫛婗(嬰兒)
、兒女、我倆、吾儂、我人、吾人、爺娘、額娘、阿娘
、姨娘、月輪、月娘、月亮、「(Onna女人)」、
應龍、臥龍、晏龍、游龍等,分化出「你(龍)」、「我
(鱷)」等音,吾人之所以自稱為「人」者,自稱為「龍」
也。自「女媧」及其倒裝的「臥龍」以降,人類的語音
詞彙由此蔓延滋生,環環相扣、有條不紊,至「賽夏」及
其倒裝的「肅慎」,細分之共得110(55x2)組,世界上任
何語言的雙言節詞,均可包容消納其中。(詳見筆者歸納
排比之各種叶音演進關係示意表。)
「複音語」與「複聲母」看似相同,卻是「差之毫
厘,失之千里」,<古音之旅>說:「複聲母已經成為今天
有志中國語文的人,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又云:「了解
複聲母,許多語文的問題和古籍的現象都能迎刃而解,得
其所以然了。」事實上,今天即使在學術界,能夠弄清楚
聲符的各種變化關係者,仍然屈指可數,更遑論說是「應
具備的基本知識」。許多語文的問題,和古籍的現象,果
真都能迎刃而解,得其所以然了嗎?在這句話的前頭如果
加上「了解複音語」,或許庶幾如此,否則不是自欺欺人
就是名不符實。例如:<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一般人但知「曰若」是發語辭,焉知若了解複音語,不僅
可以知道這辭與日語發語辭的「」、閩北語發語辭
的「ㄏㄧ ㄋㄛ」、閩南語發語辭的「ㄏㄧㄣ ㄌ
ㄜ」俱同,還可以知道其與英語「Hello」同源呢!
厘,失之千里」,<古音之旅>說:「複聲母已經成為今天
有志中國語文的人,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又云:「了解
複聲母,許多語文的問題和古籍的現象都能迎刃而解,得
其所以然了。」事實上,今天即使在學術界,能夠弄清楚
聲符的各種變化關係者,仍然屈指可數,更遑論說是「應
具備的基本知識」。許多語文的問題,和古籍的現象,果
真都能迎刃而解,得其所以然了嗎?在這句話的前頭如果
加上「了解複音語」,或許庶幾如此,否則不是自欺欺人
就是名不符實。例如:<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一般人但知「曰若」是發語辭,焉知若了解複音語,不僅
可以知道這辭與日語發語辭的「」、閩北語發語辭
的「ㄏㄧ ㄋㄛ」、閩南語發語辭的「ㄏㄧㄣ ㄌ
ㄜ」俱同,還可以知道其與英語「Hello」同源呢!
<古音之旅>又說:「早期學者為甚麼有人懷疑複聲
母的存在呢?主要還是情感的因素。第一、首先提出這
個學說的是外國人;第二、認為我們祖先的口音像外國
人,似乎有點傷感情。」其實,我們祖先的口音何只像外
國人,所有人類最初的口音,本來就是沒有甚麼兩樣的。
如果反過來想想,漢語是舉世唯一的單音語族,而單音節
語與多音節語,本都是雙音節語演變的結果,那就不會再
有任何疑惑了。走筆至此,相信讀者已瞭然於「複聲母
」與「複音語」的差異,也已窺見了「複聲母的盲點」,
那就是「還有其他形式的複聲母有待後人的繼續研究」
母的存在呢?主要還是情感的因素。第一、首先提出這
個學說的是外國人;第二、認為我們祖先的口音像外國
人,似乎有點傷感情。」其實,我們祖先的口音何只像外
國人,所有人類最初的口音,本來就是沒有甚麼兩樣的。
如果反過來想想,漢語是舉世唯一的單音語族,而單音節
語與多音節語,本都是雙音節語演變的結果,那就不會再
有任何疑惑了。走筆至此,相信讀者已瞭然於「複聲母
」與「複音語」的差異,也已窺見了「複聲母的盲點」,
那就是「還有其他形式的複聲母有待後人的繼續研究」
,而110(55x2)組複音已然「窺其全(貌)豹」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