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趙尺子先生提出了「中國人上古本操複音語」
及「蒙古語中保留了甚多中國的上古語」的理論,透過
彭友生先生的揄揚,經本人多年的努力探索,由於著手寫
作<龍華會>的機運,為探究傳說中之「龍」的真象,而翻
爛了<康熙字典>,發現這裏面蘊藏了全人類歷史與語言
的奧秘,因緣湊巧的是<龍華會>的內容包含甚廣,是以能
夠將韻書中所載錄的啟人疑竇之字義,以及<山海經>裏
司馬遷所不敢言的神怪記載,全部予以融會貫通。
    歷史的真象終於可以大白了,<龍華會>一書解開了
中國語言、文字的奧秘,耙梳了紊亂無章的上古史,荒誕
無稽的神話傳說也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釋,歷史上的謎團
泰半獲得了釐清。<地球村>更進一步廣泛的從全球各國
族名、山水名、神名、陰名、錢幣名,以及其他種種名
詞等研究探討,證實所有人類本同出一源,而全球各主要
宗教莫不俱淵源於「圖騰」信仰。傳說「女媧」為人類
始祖,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中國上古人本亦操複音語、
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女媧一詞分化出龍、鱷
兩音,而所有一切名詞又均為女媧一語或其倒裝所衍生,
再由音生義。經本人蒐集二書中所引用之多量名詞,按
照其相互間音韻之演變關係,予以分類排比,計可歸納為
二十八組,而任何一複音語詞皆可納入其中。
    研究「甌駱語」用字最有成就的張清波先生敢於將
「奈何」唸成「ㄉㄚ下去 ㄨㄚ下平」,卻說不出其所以
然,以致於不肯將甌駱語形容僅只的「ㄍㄢ下去 ㄋㄚ下
去」寫作「簡單」;林華三先生謂甌駱語形容比賽開始
得分曰「開和」,俗皆誤作「開胡」,言之頗合情理,準
此而言甌駱語形容不多的「万ㄜ下去 ㄨㄚ下去」正即
是「不夥」,張先生卻擬作「無餘」!甌駱語詢問「幹嘛
」曰「若(ㄋㄚ上平) 何(ㄏㄨㄝ上去)」,準此而言甌駱
語形容「如此」的「ㄏㄧㄚ上入  ㄌㄧㄣ上去」即可寫
作「許恁」,然張先生以許作彼,其實兩者皆可焉。
    彼去彳加人為,<埤蒼>:「,邪也。」則其音在
「邪」字矣!<集韻,韻會,正韻>:「辟,邪也。」辟邪與
、贔屭、貔貅、鴞、咆哮、跋涉、躄躠、等
俱一音之轉,皆由音生義,再依音寫字,此即王念孫先生
所謂的「上下同義,不可分訓」的聯綿詞,亦即周法高先
生所說的「不可分析的雙音語」。李學智先生<釋女真>
一文,提出「女真」出自「如者」室韋的高見,ㄋ與ㄖ之
音可互轉,蘿蔔、楉桲、渿沛、牛鞞、牛蒡一音之轉,倒
裝為瓢蠡、芭樂,<說文>:「渿,沛之也。」<玉篇>:「渿
沛,水波貌。」聯綿詞常互為訓,<前漢書.地理志>:「犍
為郡牛鞞縣。」<廣韻>:「牛蒡子,藥名。」渿去水加木
為,通作柰,<博雅>:「楉榴,柰也。」<廣韻>:「楉榴,
安石榴也。」楉一作若,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
有濟也。」乃音近柰,桲俗又作菝,<唐韻古音>:「萆同
菝。」萆去艸加虫為蜱,<廣韻>:「蜱同。」<集韻>:
「或作。」<本草>:「牛蝨一名牛。」牛又音
近牛鞞,蟲名、地名皆沿襲圖騰名;<集韻>:「蜱,音卑、
音瓢,義並同。」<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今通稱
蕃石榴曰芭樂,其原名實即是楉桲,國語「肉」之甌駱語
音「霸」,即各自保留這一組音的上下兩音。
    石榴、碟里一音之轉,倒裝為呂宋、龍疏,<集韻>:
「碟,食列切,音舌。」<字彙補>:「碟里,國名,在東南
海中,見<象胥錄>。」碟里即琉球王城首里之異譯;呂宋
為菲律賓舊名;龍鬚草席謂之龍疏。芭樂音叶補羅,印度
南部大城之一的建志補羅(Kancipura),<西域記>譯為黃
支,而略去補羅;<五代史>稱占婆為占城(Champa pura),
故補羅(Pura)實即城之義。補羅又音近波羅,<元史.仁
宗紀>載延祐四年,有一艘漂流到溫州海岸的船隻,船上
的難民自稱是受波羅公管轄的密牙古(Miyako即宮古島)
人,臺北縣特多與婆羅公、密牙古叶音的地名,如平溪、
艋舺(Banka)、彭佳嶼、板橋等。<隋書.東夷傳>謂流求
國所居曰波羅檀洞,故臺灣特多菝子林或菝雅林之類的
地名,琉球、呂宋、臺灣之原住民血緣本十分相近,是以
其地名常見雷同,或互見倒裝。楉榴、冉路、任那、芮
芮、蠕蠕、柔然、連然、樓蘭、諾魯、鳥了、樂浪、呂
梁、那拉、盧龍、盧陵、零陵、蘭陵、荖濃、尼倫、麟
洛、遼羅、僂儸、玀玀、碌碌等皆一音之轉,所謂的「
疊韻連綿詞」,必又滋生出「孿生重疊句」。
    此種上下重疊的名詞,見之於<山海經>者甚多,茲擇
出列舉於下:<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
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註:<爾雅>作猩猩。」、
「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註
:「或作濩濩。」<西次二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萊山
,其木多檀楮,其鳥多羅羅,是食人。」<西次三經>:「有
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
天下大水。註:<爾雅>作鶼鶼。」、「有獸焉,其狀如貍
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註:或作。」<西次
四經>:「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於
河,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首,其音如吠犬。」<北山
經>:「有獸焉,其狀如貆而赤豪,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
可以禦凶。」、「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囂水出
焉,而流注於河,其中多鰼鰼之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
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禦火,食之不癉。」、「敦水出
焉,東流注於雁門之水,其中多之魚。註:亦作鯆鯆
。」<北次三經>:「又東二百里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
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有獸焉,其狀
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後,其名曰。」、「又北
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濩濩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虖
沱。」<東山經>:「食水出焉,而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
之魚。註:即禺禺。」、「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
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珠
,名曰。」<東次二經>:「有獸焉,其狀如狐而有翼,
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東次三經>:「有魚焉其狀
如鯉,而六足鳥尾,名曰鮯鮯之魚。」、「有獸焉,其狀
如牛而馬尾,名曰精精,其鳴自。」<中山經>:「有獸
焉,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養之可以已憂。」
<中次七經>:「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
曰文文。」<海外北經>:「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
有青獸焉,狀如虎,名曰羅羅。」<海外東經>:「在
其北,各有兩首。」<海內南經>:「夏后啟之臣曰孟涂,
是司神于巴巴,請訟于孟涂之所。」<大荒南經>:「有三
青獸相并,名曰雙雙。」、「有神名曰因因乎。」<海內
經>:「有青獸人面,名曰猩猩。」以上計舉有三十例,幾
已囊括所有可能構成重疊句的各組複音。
    濩濩與羅羅、榴榴皆重複出現,濩濩時而鳥名、時
而水名,羅羅既為鳥名、又為獸名,古人非不知其中或有
玄機,姑誌之以存疑也!灌灌或作濩濩,故康瓠與骨在
叶音表中可以列在同一組音,康瓠音轉為高緺,音轉為剛
果、尷尬、貢噶、愅詭、鬲昆、谷關、骨,亦可音轉
為闊闊、隔隔、格格、鮯鮯、姑姑、共工、;康瓠
又可音轉為句吳、攻吳、鯃、果阿、、、高
傲、高要、高陽、贛榆、高郵、冠鷸、昆吾、觀音、公
安、姑衍、公冶、姑爺、葉、鉤弋、蛜、康居、苦
夷、庫頁,倒裝為夷鼓、裕固、、維谷、鰲鼓、庵
古、翁古、汪古、蚊港、魍港、餘干、野干、烏莞、允
格、Ink、鶯哥、暘谷、陽谷,故日文片假名「」字由
「工」得音,卻音()近頁,而「」所以有Wa()、Ha
(和)二音。康瓠又音康回、國尉、、魁梧、姑幕
、廣牧、姑墨、、高禖、皋禖、國母、蓋牟、蓋馬
、開明、高密、高棉、高明、剛卯、狂茅、蠱媚、
、耿黽、耿馬、干曼、規謀、根牟、昆莫、昆彌、昆糜
、昆明、傋瞀、傋、句鼆、句芒、鉤芒,倒裝為傋
、麻姑、魔鬼、鷶、馬蠲、慕光、睦光、艋舺、瑪家
、彭加、舽舡、韎韐、謀克、蒙古、曼谷,句芒又音轉
為賈汪、國王、鬼方、膏肓、廣漢、可汗,倒裝為鴻鵠
、黃鵠、函谷、黃姑、河鼓、紇骨、回鶻、譁釦、虺
、海康、黃口,故「黃」之甌駱語音(ㄥ上平)近安、客
家語音(万ㄛㄥ上去)近芒、日本語音()近鉤;允格
又音叶印迦(Inca),故英語謂墨曰Ink。
    榴榴或作,則榴有卯、流二音,榴去木為留,<正
字通>:「留,俗字。」<史記.律書>:「北至於。
者,言陽氣之稽也。索隱:即卯也,<毛傳>亦以為
卯。」然而<丹鉛錄>曰:「,音柳,註以為卯恐非,如
其說「陽氣稽卯」殆不成文。」<韻會>:「毛氏曰()
從田從,音酉,當作,今經史皆作留,傳寫也。」
卯加木為柳,<宋祈筆記>:「古文卯本柳字,後借為辰卯
之卯;北本別字,後借為西北之北。虞翻笑鄭元不識古文
以卯為昧、訓北曰北猶別也。」<說文>:「柳,小楊也,
本作,從木聲。」柳古文作,酉古文亦作,<唐韻
,集韻,正韻>並:「,音有,闔戶為,日入時也。」<說
文>:「,象古文酉之形,古文酉從。為春門,萬物
已出;為秋門,萬物已入,一閉門象也。」、「,卯本
字,與字上連畫者有別,音酉。」<六書正>:「,
闢戶也,從二戶象門兩闢形,因聲借為寅卯字,為日出物
生之象。」<五音集韻>:「,音柳,昴星別名。」昴音
卯又音,<釋名>:「幕,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
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幕與幕絡兩者互為
倒裝,拆開適近卯、二音,非傳寫之也!
    <玉篇>:「同罶。」<集韻>:「或作」<韻會>
:「或作飀。」卯同劉同留,<正字通>:「,俗字。
」留又與流通,嵇康<琴賦>:「忽飄颻以輕邁,乍聯而
扶疏。」<集韻>:「繚或作繆;蟉或作繆;繆與穆同;繆又
音劉義同。」卯、留二音俱在其中,<集韻>:「媌,同,
又音木義同。」婺與艒均又音木義同,<玉篇>:「亦作
珋。」<廣韻>:「,又音義同。」<唐韻,集韻,韻會,
正韻>並:「瀏,又音柳義同。」不同部首而義皆同,女禖
、貍貓、鱸鰻、黎明一音之轉,倒裝為毛驢、麋鹿、矇
矓、默娘,分化出卯、柳二音,故日本字母「」、「
」字源均為「女」而音近禖,、本同一字,上一橫
乃為有以區別所加,而兩字與木字最初本皆象鱷形。甌
駱語「貓」字同時保有貍、貓兩音,貍又音轉為ㄋㄧㄠ,
貓則讀為万ㄚ下平,應用於地名時不可不辨,如苗栗舊名
貓裏,安倍明義氏<臺灣地名研究>云貓裏是原住民謂平
原之麻里的諧音,貓裏又音近眉裏、貓羅,彰化溪州鄉原
為平埔族眉裏(Vairi)社的所在地,彰化芬園鄉則原平埔
族貓羅(Varlo)社的所在地,據說Varlo又為平埔族語「
竹」之義,早期的臺灣插竹為社、斬茅為屋,麻里與部落
音有輕重耳,此數名實皆城之義(按:社名均即是部族名,
貓裏、貓羅適與城、竹之指謂同音耳。)。又,臺南縣文
獻委員會於民國46年出版<臺南縣志.附錄之一.古碑志>
碑錄第97號載有清光緒十三年所立,現存於麻豆國小校
長宿舍庭中的「訊斷求港寮充公示禁碑」之詳細內容
,據該地耆宿言「求港」所在的天保寮在麻豆鎮的北
勢里,而「」音「ㄋㄧㄠ」,北勢里為麻豆地勢最低窪
之處,余所著<地球村>「流求」今考一文發現當年陳稜
所率隋軍登陸流求之地即今麻豆,而求正即是流求的
同音異譯,此碑為流求之得名提供了強有力的佐證。
    <本草>:「,江豚,別名鯆魚,<魏武帝食制>謂之
。」<廣韻,集韻>:「鯆,江豚別名,天欲風則見,亦
作。」<玉篇>:「,魚,一名江豚,天欲風則踊。」
、拔拔、巴巴、躄、獙獙、博、蚌埠、贔負、
搏負、跋扈、百合、包袱、蝙蝠、蚍蜉、蜉、壁虎、
、匍匐、鯆一音之轉,俱由鱷名所引申,故日本字
母「」、「」皆音近「袱」,而其字源「保」卻音
近「包」。<廣韻>:「胐,苦骨切,音窟,胐臀。」<正字
通>:「俗謂髀之近竅者為髀窟。」今「髀窟」俗多訛為
「屁股」;<博雅>:「胐,腳也。釋文:篤骨反。」又,<集
韻>:「胐,張滑切,音,膝疾。」臺灣民間多誤以皮胐
作皮蛇。字從、胐字從出,茁、拙、、等與蝃
、棳、錣、罬、同音,咄、柮、貀、等與、同
音,絀、黜、詘、泏、、窋、趉、出與輟、啜、惙、
歠、醊、畷、腏等字音近,出與兩者存在著互動關係,
蹢、跢跦倒裝為蹉跎、,分化出蜀、獨或適、敵
或社、肚或石、拓或韘、蝶或樹、豆或釋、鐸或稅、兌
或殳、投或氏、氐或是、題或綏、妥等音,故日本字母
「」、「」音近妥,而字源「止」音同紙。
    冠女字名詞<山海經>中亦屢見不鮮,<西次二經>:「
西南三百里曰女之山。」、「鳥危之山,-----其中多
女。」<北次三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
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液女之水出於其陽,
南流注於沁水。」<東次二經>:「嶧皋之水出焉,東流注
於激女之水。」<東次四經>:「又東南三百里曰女烝之
山。」<中次七經>:「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
,其名曰女尸,化為瑤草。」<中次八經>:「又東北百二
十里曰女几之山。」<中次九經>:「岷山之首曰女几之
山。」<中次十一經>:「其上多桑焉,大五十尺,-----曰
帝女之桑。」<海外西經>:「女祭、女慼在其北,居兩水
間。」、「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
幛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女子國在巫咸
北,兩女子居水周。」<大荒東經>:「海內有兩人名曰女
丑,女丑有大蟹。」、「-----有女和月母之國。」<大
荒西經>:「有神人十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有
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有女子之國。」<大荒
北經>:「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有鍾山者,
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海內經>:「韓流擢
首謹耳,-----取淖子曰阿女。」、「有都廣之野,-----
蓋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此外散見於史傳者,尚有女
華、女英、女皇、女防、女古、女祿、女嬌、女紀、女
志、女節、女希、女嬉、女樞、女脩、女史、女仕、女
禖、女虔、女狄、女隤、妒女、織女等可謂洋洋大觀。
    除女狄、女隤音叶籠東、瀧涷,倒裝為東籠、涷瀧
、帝女、妒女,須先經女虔、女、女烝等一組音之轉
音外,其他均可直接由女媧音轉而得。女音近臨川,亦
音叶犁靬、連襟、連錢、瀾滄、、、任城、妊
娠、,又音轉為淋滲、蠡蜃、驪山、厲山、烈山、
呂宋、老上、樓桑、洛桑、南雄、旅順、南潯、嶙峋、
闌珊、濫觴、南史、女尸、女希、女慼、女几,又音轉
為女祭、立基、嫘祖、女志,故日本字母「」、「
」皆音近「志」,而其字源則為「川」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