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一月初七日國語日報教育廣場版所登出吳建華先
生的「塗鴉?塗鴨」一文,指出「塗鴉」一詞源自唐‧盧
仝的<添丁詩>,據敝人所知,真象卻非如此!
    「塗鴉」本作「塗乙」,改竄也,<康熙字典>乙部「
乙」字條下曰:「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字曰
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乙音近挨、音近移
、音近壓,又音近掩、贗,這是「塗乙」確切的意義。
    <康熙字典>土部十劃「塗」字條下:<隋.百官志>:
「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詔敕有不便者塗竄奏還,謂
之塗歸。」又,李義山<韓碑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
改清廟生民詩。」塗歸音近塗改,塗竄音近點竄。
    乙加一點為,<字彙>:「<說文>燕之、甲乙之
乙字異音異,隸文既通作乙,而燕字亦與甲乙字同音,
故甲乙之乙亦云燕鳥。」又音軋,<說文>:「,玄鳥
也,齊、魯謂之,取其鳴自呼。」,難出之貌,陸機
<文賦>:「思其若抽。」一本作軋軋。軋音近鴉,鴉
、鴨同音,故「塗鴉」亦有人寫成「塗鴨」。
    塗乙、塗鴉音近突兀、怠忽,倒裝為孩提、孩童、
荒唐、糊塗、畫圖、繪圖、附塗(污上加污)、衚衕(巷
衖),又音轉為甌脫(邊界棄地)、訛誕、兒童、ㄚ頭,最
早ㄚ頭的稱謂並不分男孩、女孩,今通謂小孩寫字曰塗
鴉;行與行間之行距有如「甌脫」、「衚衕」;由於一時
的荒唐、糊塗,太過於突兀、怠忽,以致造成訛誕,雖然
經過塗乙,反而更加附塗,簡直有如兒童畫圖時的塗鴉一
般。文明演進的程序乃是「由音生義」,再依音韻覓字,
此「塗鴉」一詞的真正出處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