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刊登在國語日報教育專
刊的語文天地版,有一篇吳建華先生所寫的「下三濫一
詞的由來」,文中指出通常用來形容下流無賴之人的「
下三濫」一詞,是由北方土語「下山爛」衍化而來的,其
實關於這個罵人的詞之由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才又
可寫作「下三賴」,而被認為語詞固定性不強。
    「三濫」一詞其實乃是「滲漉」、「滲灕」、「滲
瀨」、「稀爛」、「下流」、「索虜」、「傖囊」、「
囚」等的因聲借用字,「下三濫」的完整語句是「下
作(流)傖囊」,亦即重複說了兩次「下流」。吳先生說
「山裡紅」採摘下山很快就腐爛,只能算是對了一半,就
猶如「打秋風」或作「打抽豐」、「慌慌張張」亦作「
蝎蝎螫螫」,若不認真追究,倒也還說得通。
    <說文>:「滲,下也。」司馬相如<封禪書>:「滋液
滲漉。」滲灕,流貌,揚雄<河東賦>:「澤滲灕而下降。
」<水滸傳>第三回:「那打鐵的看見魯智深腮邊新剃暴
長短鬚,地好滲瀨人。」滲瀨是形容長相令人望而
生畏的意思;南北朝時南北互詈曰「索虜」、「島夷」;
<集韻>:「傖囊,亂貌。」<紅樓夢>第三十四回:「誰這
麼編派我?我把那囚的牙敲了!」;同書第四十六回:「
這個大老爺,真真太下作了!」下作是下流或貪得無厭的
意思;<紅樓夢>第三十三回:「養了這不肖的孽障我已不
肖。」下流又倒裝為(衣破)、垃圾,滲瀨又倒裝為
難訓(獸名)、難馴,傖囊又倒裝為(形惡)、(吐
舌貌)、蹌(行不迅也)、孽障(惡業招致的妖孽),都是
近義詞,或其衍申義語詞,均即是周法高先生所謂「不可
分析的雙音語」,<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
訓。」此獸乃是鱷,亦即是龍,上古人奉之為圖騰,一切
語詞皆由圖騰名衍生,再由音生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