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擬就札奇斯欽翻譯,沃爾納德斯基原著<蒙古與
俄羅斯>一書中所見專有名詞的英譯,拿出來探討:
    第一章第三節云:「-----其中最尊貴者,則予以『
別乞(beki)』之尊稱。」<元朝秘史‧卷十>「以別乞官
為重」句下註曰:「別乞即今回部之伯克(bek)二字對音
也。」今閩南語「乞」音「ㄎㄧ上入」,與英語譯音十
分接近,而目前國語「乞」音「ㄑㄧv」,凡閩南語ㄍ、
ㄎ之音,國語多轉為ㄐ、ㄑ。「beki」音叶伯克(首領)
、寶貴;「別乞」音叶拔萃、寶藏,故云最尊貴者。「別
乞」又音叶「嬪嬙」,故多用為女性貴稱。
    第一章第三節又云:「蒙古武士之頭銜為『把阿禿
兒(bagatur)』(勇士),或『薛禪(sechen)』(賢者),其
領袖則稱為『諾顏(noyan)』。武士之下為平民,-----
稱之為『哈爾赤(kharachi)』(黔首)。」「把阿禿兒」
或譯為「巴圖魯」,實際上應只有兩個音節,音叶波濤、
板蕩、滂沱、奔騰、屏擋、搏鬥、霸道、併吞、排闥、
撇脫(做事灑脫)、龐大、標的、不特、不但、派頭、本
督(官名),倒裝為獨步、特別、提拔、推派、挺拔、代
表、蕩屏(遮擋)、觝排(排斥)、顛撲、大鵬(鳥名)、碉
堡、太保(官名),故有「勇士」之義。
    「禪」音「ㄔㄢ/」又音「ㄕㄢ\」,「薛禪」音叶
秀才、謏才(小有名氣)、擅長、上乘,又音叶上選、聖
賢、驌驦(天馬)、神仙、首相、先生,故云「賢者」。
「諾顏」音叶令尹(楚國稱呼宰相)、女王、牛耳(最佼
佼者)、立萬,倒裝為一人、元戎、元老、諭令,故有「
領袖」以及「大老」之義。「哈爾赤」音叶風塵、紅塵
、薈萃、合群,倒裝為塵凡、傖夫(鄙賤的人),故曰「黔
首」。「哈」去口加虫為「蛤」,「kharachi」又音叶
公眾、貴价(稱人僕役),及閩南語「群眾」。
    第一章第四節:「(乃蠻)汗子屈出律(Kuchluk)經阿
爾泰地區,亡命於黑契丹。」今閩南語「屈」音「ㄎㄨ
ㄣ上入」,與英譯音近,而國語「屈」音「ㄑㄩ」,顯然
仍與前述「乞」字作同樣的音韻變化。
    第一章第四節:「(鐵木真)他娶該(蔑兒乞惕Merkit
部)美女忽蘭(Kulan)為其第四妻。」「忽(ㄏㄨ)」的英
語對應音譯作「ku」,此乃ㄍ、ㄎ、ㄏ之間的音韻變化,
故「滑」字從「骨」、「涸」字從「固」、「汗」字從
「干」、「河」字從「可」、「蒿」字從「高」、「鬨
」字從「共」、「虹」字從「工」、「浩」字從「告」
、「槐」字從「鬼」、「禍」字從「咼」、「豁」字從
「谷」,是以「木華黎」英譯作「Mukali」、「豁兒赤
」英譯作「Korchi」、「阿蘭豁阿」英譯作「Alan Qoa
」、「豁埃馬蘭勒」英譯作「Qoa Maral」;故日本語「
黃」音「」、「花」音「」。
    第一章第五節:「進攻乃蠻前所組成的衛隊,此時擴
充為萬人,稱為『怯薛(keshik)』(親衛軍)。」今國語
「怯」音「ㄑㄩㄝ\」,與英譯不符;閩南語「怯」音「
ㄎㄧ工上入」,猶與英譯十分接近。「怯薛」音叶親信
、親隨;「keshik」音叶跟隨、闞視(看視)。
    第一章第五節:「於是擴充以萬為單位之軍團組織
──『圖們(tumen)』。」「圖們」音叶湠漫(水廣貌)
、滇渺(水廣闊的樣子)、大漠、多麼、兜鍪、玳瑁,倒
裝為迷天、瞞天、漫天、摩天、酩酊、酕醄、艨艟、命
大、牡丹、(肥貌)等,玳瑁或作瑁,音近天母(地
名),故「」字從「母」。閩南語「萬」音近「漫」、
、「」音近「大」。日本語謂「豬」曰「」音近
「」,蓋著眼於「肥貌」。閩南語謂「文旦」音近
「牡丹」,又音轉為日本語謂「丸(圓)」的「」,除
肥以外,蓋又著眼於圓也。
    第一章第五節:「並上以成吉思汗之尊號,而立為萬
王之王。『成吉思』一語的意義,在學者中尚無一致的
見解。」法人伯希和以為「Cingig」或者就是維吾爾語
謂「天」的「Tengig」,或「Osmanti」謂「海洋」曰「
Dengig」的顎音化字。其實蒙古語及維吾爾語謂「天」
均曰「Tengri(騰格里)」,而西藏尊稱活佛的「達賴」,
更有即是蒙古語「海洋」之稱謂的說法,故以上二說並
不值得採信(「達賴」的說明在後文段落中交待)。
    田炯錦<成吉思汗尊號釋義>載:「撒難薛禪謂『有
鳥鳴聲似成吉思,鳥集方石,於石中得玉印,印背有龜紐
盤龍形。一曰『成吉思』即『騰吉思』,言海也。』陳
彬龢<秘史註>『太祖未起時,石上有異鳥對著太祖叫青
吉斯,太祖以為瑞,就取牠的音來做號。成吉思譯語是天
賜。』兩者的釋義相彷彿。另外有一蒙古人謂『太祖即
位時,有孔雀飛至,振翅有聲,似成吉思,故以定稱。」「
成吉」音叶嘈雜、鶌鶋(鳥名),鳥鳴聲之說蓋因此附會
而來;「成吉」又音叶「承繼」,天賜之說蓋本於此;<元
秘史>云:「當初元朝人的祖,是天生一個蒼色的狼,與一
個慘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過騰吉思名字的水,來到斡
難名字的河源頭,產生了一個人,名叫巴塔赤罕。」則「
騰吉思」乃是水名,非「水」之義也。蒙古語謂水曰「
兀孫」,音叶淵藪、涯涘、雨水、飲水,故訓為水。
    <新元史>載:「先是有巫者闊闊出,蒙力克之子也。
自詭聞神語,畀帖木真以天下,其號曰『成吉思』。群臣
以札木合僭號『古兒罕』,旋敗。乃廢『古兒罕』不稱
而從闊闊出之言,尊帝為成吉思合罕。國語『成』為氣
力強固,『吉思』為多安也。」西域人悉費尼之書載:「
曾遇蒙古人知掌故者告我,昔時有闊闊出,其人似有前知
,冬令極寒時,裸體而行,大呼於途,謂聞天語,將畀帖木
真以天下,其稱號為成吉思。」和<新元史>之說正合,田
炯錦以為「或新元史即取材於此,亦未可知。」拉施特
也在他的集史中載:「群下共上尊號曰『成吉思汗』,從
闊闊出之請也。闊闊出,晃豁壇氏,蒙力克額赤格之子,
好言休咎,形如狂,眾稱之曰『帖卜騰格里』,『成』為
堅強之義,『吉思』為眾義;亦猶哈剌乞解之稱『古兒汗
』,『古兒』普也,『古兒汗』眾汗之汗也。」「從闊闊
出之請」是以上諸說的共同說法,但對於「成吉思」的
釋義又稍有出入,且將「成」與「吉思」拆開解。
    洪鈞於其<元史譯文證補>中,以為:「西人曾薈萃眾
說,以考成吉思稱名之義。一曰,『成』大也,『吉思』
最大也。一曰,即天子之義。」前一說和拉施特「眾汗
之汗」的解釋大致相同。<蒙古源流>載:「特穆津年至
二十八歲,歲次己酉,於克魯倫河北郊即汗位,稱索多博
克達青吉斯汗。田炯錦按:「『索多』意為『睿』,『博
克達』意為『聖』,『青吉斯』為『成吉思』的異譯。
」撇開其稱汗的確切年代不談,茲揣測以神巫闊闊出的
身份,探究其詭聞神語的「索多‧博克達‧青吉斯」,究
竟是怎樣的含意:「索多」音叶賢達、顯達、賢德、玄
德、神通、驍騰(良馬)等;「博克達」音叶博大、標的
、撇脫(做事灑脫)、平亭(公平處理)等,故兩者合稱「
睿聖」應無問題。「古兒」音叶共有、皈依、拱衛、廣
運(東西南北)、各位、公允等,解釋作「普」亦無問題,
則「成吉思」的涵意應已呼之欲出了。
    「成吉」音叶倉頡(古天子號)、啟疆(古天子號)、
酋長、綦重(極重)、俶載(開始)、俶真(原始)、創制、
承繼、起造、冊正、前進、出征、強健、強壯、遒勁、
馳驟、持久、鈐鍵(關鍵)、鈐記(印章)、裁決、稱職、
群眾等,「思」應為尾音所衍,而有「之」的涵意,「古
兒」之稱既已為群臣所不取,則衡諸當日態勢,當以意即
「俶載(創制)之汗」的可能性最高,也最能切合其開國
時的新氣象。其他不乏有作「眾汗之汗」、「萬王之王
」、「強盛的共主」等解釋者,都只是想當然耳,從當今
蒙古語的叶音語中,應該還不難找出蛛絲馬跡。
    第一章第五節:「汗庭有專司御膳及衛士伙食之官
員(cherbi)。」「cherbi」音叶嘴巴、餞別、祭拜、祭
品、宗布(室中所祀之神)、酺(穰除災害之祭)、閩南
語謂吃飯的「食」、閩南語謂廚事的「饌庖」等,倒
裝為盤饌、盤餐、品嚐、庖廚。<淮南子.氾論篇>集解
引孫詒讓云:「宗布,疑即周禮黨正之祭,族師之祭酺
。」臺灣北部人謂廚師曰「饌庖師」,而蒙古語謂御膳
房的「保兀兒赤」實音叶「庖廚」。
    第一章第五節:「這些改革與施設,都成為成吉思汗
法典(The Great Yasa)的基礎。」第二章第六節云「雅
薩Yasa(或Jasak)在蒙語中作『秩序』或『政令』解。
」、「此即世人所稱之「雅爾理克(yarlyk)」或「札爾
理克(djarlyk)」,「Yasa」與「Jasak」顯然是一音之
轉,前者音叶彝憲(法度)、彝訓(通常的教訓)、御史(官
名)、懿行、儀型、嚴刑、嚴肅、約束、依序、儀式;後
者音叶準繩、矜式(可仿傚的)、遵循、遵守、詔書、昭
示、指示、教訓、秩序、拘束、宰相、制憲、整肅、謹
肅等,音變化到哪裏,同樣的解釋也就延伸到哪裏。「札
爾理克」主要音節音叶軍令、將令、綜攬(主持一切)、
經綸(釣絲)、井然、紀律、超然、處理、腠理(肌膚的
紋理)、敕令;「雅爾理克」主要音節音叶往例、按例、
依例、依理、義理、諭令,其倒裝音叶英語謂王室的、
皇家的、欽定的、威嚴的等之「Royal」。
    第一章第五節曰:「每一皇族之廷幕──『斡兒朵
(Ordu)』,也都成為大汗所轄的一個權力單位。」「斡
兒朵」音叶安定、安頓、安泰、穩定、安堵、闉闍(裏
城門),音轉為府邸、閈庭(牆垣)、蝮蜪(蟲名)、復陶、
防杜、防堵。<爾雅.釋蟲>:「蝝蝮蜪。註:蝗子未有翅
者。」<左傳.襄公三十年>:「使為君復陶。註:復陶,主
衣服之官。」<左傳.昭公12年>:「王皮冠秦復陶。註:
秦所遺羽衣也。」昆蟲以羽為衣。<魏書.禿髮烏孤傳>:
「初,母孕壽闐,因寢,產於被中,乃名禿髮,其俗為被覆
之義。」「禿髮」乃是「復陶」倒裝,故有「被覆」之
義,其姓恰與此義同音,傳說遂附會之也。
    第一章第五節:「畏吾兒亦都護(Idikut)之歸附,在
可汗所獎勵對文字之學習上,有極大幫助。」「護」去
言加金為「鑊」,<廣韻>:「鑊,鼎鑊。,熱。臛,羹
臛也。」<增韻>:「鑊,釜屬。」<周禮.天官.亨人>:「
掌共鼎鑊。註:鑊,所以煮肉及魚腊之器。」<玉篇>:「
臒,善肉也。」曹植<七啟>:「臛江東之潛鼉。註:肉羹
也。」<楚辭.招魂>:「露雞臛蠵。註:有菜曰羹,無菜曰
臛。」又,燻也,<史記.刺客列傳>:「乃臛其目。註:以
馬屎燻令失明。」閩南語謂以醬油加湯熬煮而成之豬肉
曰「肉」,而叶音(ㄎㄛㄥ上去)近「ku」。
    第一章第五節:「1207年,貝加爾湖以西之斡亦剌惕
(Oirats)人及葉尼塞河上流盆地之吉爾吉斯(Kirgiz)人
無甚抵抗而歸附。」「吉爾吉斯」或作「柯爾克斯」、
「柯爾克孜」、「柯爾克茲」,<元史>作「乞兒吉思」
「吉利吉思」,唐時稱「黠戛斯」,古「堅昆(Kvekur)」
國也,又作「鬲昆」,或曰「居勿」、曰「結骨」,稍號
「紇骨」,亦曰「紇扢斯」,蓋即<穆天子傳>中所謂的「
骨」氏,其音從音叶「愅詭」(骨、鬲昆),音轉為音
叶「激詭」(結骨、堅昆),又音轉為音叶「造作」、「
張致」,又音轉為音叶「矯情」、「恣情」或「穿鑿」
、「巧諑」,至少已經過四次音轉,並從兩個音節轉變為
四個音節,但卻依然有其脈絡可循。「欽察(Kypchak)」
或譯作「奇卜察克」,其主要音節「欽察」實音叶「乞
兒吉思」之主要音節的「乞吉」、蒙古喀爾喀屬部及俄
屬的「車臣」(按:西元1636年業經歸附滿清的漠南蒙古
諸部的首長們,舉行庫烈爾泰大會,承認滿洲的皇帝為繼
承蒙古可汗的大統,並上以「Bogda-Sechin-Khan(博克
達車臣汗)」─「神聖英明的皇帝」─的尊號,蒙古達延
汗的後裔又有「伯顏車臣汗」及鄂爾多斯部的「呼圖克
圖車臣鴻台吉」等尊號,是「車臣」一名包含部族名與
尊號兩種);其英譯主要音節則音叶高車、高昌、姑臧、
康居等,故今庫車即古龜茲、屈支。
    第一章第五節:「闊闊出被民眾稱為『通天者』─
帖卜騰格里(Teb Tengri)。」第一章第六節:「當可汗
祈禱時,其人民及士兵亦圍繞其庭幕,高呼蒼天(Tengri)
。」「帖卜」音叶麼些謂巫師的「多巴」,倒裝為凱達
喀蘭謂女巫的「Patauw」,音轉為滿洲稱女巫的「姆達
(Muta)」,又音轉為蒙古語稱女巫的「Udgen」。蒙古語
呼「蒼天」的「騰格里」,音叶霆霓、天籟。
    第一章第七節:「擬伸張其力量於伊拉克北部,敘利
亞及喬治亞(Georgia)[古兒只]等地。」捨棄指示地區
之指謂的「亞」,其主要的音節在「喬治」二音,「治」
音同「志」,閩南語「喬」讀作「ㄍㄧㄠv」,故「喬治
(志)」緩讀之,即音近「古兒只」。大抵ㄐ、ㄑ二音多
由古音ㄍ、ㄎ轉輕音而形成,ㄓ、ㄔ或ㄗ、ㄘ則由古音
ㄉ、ㄊ轉為輕音,閩南語今猶讀「治」作「ㄉㄧ」。
由閩南語和國語「喬」的讀音,也可以看出英語「G」置
於音節前與音節後的音韻變化。第一章第三節:「他們
都有圖騰動物和禁條,他們有粗彫的人形和獸像,但並非
如早期旅行家所稱的偶像,或一般所說的崇拜物,乃是宗
教或巫術的一種標記,蒙古語稱為ongon,即被敬重之物
。」「ongon」音叶野干(獸名)、禺(海神)、琬圭(圓
形的圭)、妖怪,音轉為禺京(海神)、禺強(海神)、翁仲
、妖精,故「句」音「ㄍㄡ」又音「ㄐㄩ\」、「妐」字
從「ㄍㄨㄥ」而音「ㄓㄨㄥ」。
    第一章第七節:「窩闊台命帝國以內之各汗國ulus
派兵協助拔都,故征歐之舉,是全體蒙古人的行動。」蒙
古語「ulus(兀魯斯)」是「封地」的意思,前二音節音
叶往例、按例、依例、允諾、預留、贏利、遠慮、優容
、慰勞、依賴、仰賴、擁攬、邑落,倒裝為溺愛、憐愛
、禮物、獵物、濃蔭、卵翼、狃於(因襲)、利益、領有
、領域,末二音節音叶憐惜、憐恤、賚賞、禮俗、留蓄
、留下、熱心、領轄。「ulus」一詞的含意恐怕與以上
所列的每一叶音語詞都有關係。蒙古之俗以幼子守灶,
稱為「灶君(斡惕赤斤)」,「赤斤」猶云「之人」,「斡
惕」音叶委託、安頓、恩典、優待、謳(語帖)、緣投
、兒童、ㄚ頭、穩當、穩妥、安堵、安定、穩定、安泰
、引退、約定、予奪、應得等。<集韻>:「斤,又許斤切
音欣;斤斤,仁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斤兩」音叶「眾人」,故「斤」有人之義也。
    第一章第七節:「為確保前進部隊與蒙古本部間之
交通,決定首先征服窩瓦(Volga)河不里阿耳(Bulgars)
人[即保加利亞人]。」同一種人的同一稱謂,兩樣音譯
的差距實在極大。「保加利亞」、「不里阿耳」其主要
音節在「保加」與「不阿」,英語譯音的主要音節則音
叶「僕骨(族名)」。隋唐之際袁紇(即回紇Ouigours)、
薛延陀(Seyenda)、骨利幹(Kourikan)、契苾羽、都播
、多覽葛(Telangout)、拔野古(Baikal)、渾(Khoun)、
同羅(Tongra)、僕骨(Bukku)、思結、斛薛、奚結、阿
跌、白霫等十五部統稱為「鐵勒諸部」,「同羅」蓋即
這個部族群的龍頭。「拔野古」或「拔曳固」音叶南歐
的「巴爾幹(Balkan)」,亦音叶「貝加爾(湖名)」、「
僕骨」,札奇斯欽<蒙古之今昔>第一章第一節云「貝加
爾是蒙古語無盡藏之意」,其實乃是因為「拔野古」散
佈在湖的周邊而得名(按:「貝加爾(Baykal)」倒裝音叶
廣博,故云無盡藏。)。<說文>:「渤澥,海之別名也。」
「渤澥」即是「渤海」,乃是一音之轉,皆由「僕骨」、
山東的「薄姑」音轉而來,而「渤海」又音近「北海」,
我國自古稱貝加爾湖為北海,又或稱渤海為北海,均基於
這個族群的地緣關係。蒙古人視為聖山的「不兒罕」、
中亞的「不花剌(Boukhara)」及「鏺汗(Ferghana)」等
實乃「北海」的叶音;「窩瓦或伏爾加(Volga)」河則仍
然是「保加」的音轉;<穆天子傳>載:「河伯無夷之所都
居,是惟河宗氏。」<山海經.海內北經>曰:「從極之淵
深三百仞,惟冰夷恆都焉。郭注:冰夷,馮夷也。<穆天子
傳>所謂河伯無夷者,<竹書>作馮夷,字或作冰也。」北
海音轉為冰夷、伯益,又音轉為后羿、夫餘,「不兒罕」
音轉為「不阿」、白羊,「夫餘」族自古散佈於東北;漢
時匈奴屬國中有樓煩、「白羊」。
    第二章第二節:「蒙古在近東之經略早已開始,汗弟
旭烈兀(Hulagu)任最高統帥。」閩南語「旭」音(ㄏㄧ
工上入)近英譯的「Hu」,此為「ㄒ」聲母與「ㄏ」聲母
之間的音韻變化,故「渤澥(ㄒㄧㄝ\)」可與「渤海(ㄏ
ㄞv)」相通轉,而窩闊臺係的宗王「海都(Kaido)」英譯
「海」作「Kai」,此又ㄍ、ㄎ音轉為ㄏ。
    札奇斯欽所著<蒙古之今昔>第四章第二節:「成吉
思汗所屬的孛兒只斤(Bordjigin)氏族則在肯特山脈的
不而罕山麓。」「孛兒只斤」的主要音節音叶「弁辰
」、「平江」、「柏舉」、「百濟」,西歐的「比利時
(BELGIUM)」是其叶音,「孛兒只斤」固未移入朝鮮半島
之「弁辰」人也!
    第四章第二節:「(成吉思汗)行前命者別(Djibe)、
速不台(Subugetei)兩將軍,率領搜索逃亡中,花剌子模
最後的算端札蘭丁。」蒙古語謂槍刺、箭鏃之類的「者
別」音叶搶白、搶步、進逼、箭步、逐步、進步、逐北
、追奔、釗薄(勉釗)、鍥薄(刻薄)、鈭錍(斧也)、茲白
(獸名),倒裝為迫切、迸出、派急、排擠、卞急、逼近
、迫近、逼仄、奔走、奔馳、掊擊、抨擊、爆炸、砲仗
、褊急、蒲菆,<儀禮.既夕禮>:「御以蒲菆。註:蒲,楊
柳,可以為箭。」「者別」實即「蒲菆」倒裝。蒙古語
又謂「善射者」曰「蔑兒減」,蒲菆又音轉為瞄準、目
擊、茅蕝(堅桿)、敏捷、蔑兒減,倒裝為精密、注目、
瞑(遙視)、芊眠(遙視)。「蔑兒減」或作「蔑爾干」
,又有「多能」之義,「蔑爾干」音叶鳴珂、明公,倒裝
為高明、開明、恪敏、光明、光芒、冠冕、功名、誥命
(命官或封贈),里傳鳴珂自是多能也。
    第四章第二節:「毛里孩(Morihai)是成吉思汗之弟
鐵木格窩赤斤的後裔。」蒙古之俗以幼子為家督,稱為
「窩赤斤」,亦作「斡惕赤斤」,已詳於前。
    第四章第二節:「阿拉坦因功由大汗授與『俺答汗
』的尊稱(俺答是友人或同盟之義),以示優遇。」「俺
答」音叶穩妥、熨貼、穩定、安定、約定、一體、安堵
、安泰、一道、一同、穩當、安頓、謳(語帖也)、緣
投、日本語男女之間暱稱的「」、閩南話謂牢靠
的「完繵」,及英語謂的確、實在等的「indeed」之前
二音節。
    第四章第三節:「旗(Hosho)在它的性質上,具有地
方區劃、封建單位、地方行政單位的性質。」「Hosho
」音叶飛翔、風行、呼嘯、扶疏,故訓作「旗」。
    姚從吾<十三世紀蒙古人的軍事組織遊獵生活倫常
觀念與宗教信仰>一文中,也有許多蒙古語的英譯可以拿
出來探討的:引言:「因於一二○六年召集『宗親大會』
(庫利爾台,秘史蒙文譯音作『忽里勒塔』,即選汗大會)
於斡難河。」第四單元第一節云:「所謂『選汗大會』
(『忽鄰勒塔』或『忽里爾台』)的真正意義:(一)秘史
[續二]稱『大聚會』為『也客(大)忽鄰勒塔(聚會)』。
但窩闊台鼠兒年(戊子一二二八)的被推舉,左右手大王
在克魯倫河召開的大會,則秘史蒙文中,僅稱為『古里耶
兒(普教)忽里周(聚著)』,漢譯『大聚會著』。似乎『
忽里爾台』只是開大會,不一定即是特定的『選汗大會
』。這種大會,元史(一四六)耶律楚材傳則稱為『宗親
大會』。」「古里耶兒」的主要音節音叶「古兒」,故
「古兒汗」有「共主」之義,其說已見前述,茲不再贅。
「忽里周」主要音節音叶薈萃、輻輳、彙集、會聚,倒
裝為趨赴、朝會、糾合、集合、集會、聚會。「庫利爾
台」主要音節音叶靠攏、裹腦(一齊)、gather(結合;集
合;積累;聚集)、歸納、歸類,及group(集團;團體;聚合
;成群;分類;群)、club(聯合;組織)等之前二音,倒裝為
囊括(按:『庫利爾台(kouriltay)』與『古里耶兒』實
同語根)。「也客」音叶一共、一貫、一塊、一概、依
歸、日本語謂「大」的「」,倒裝為廣義、廣運
(東西南北)、曠野、廣譽、膏腴、寬裕、孔武、誇耀、
刻意、格外等,「也客忽鄰勒塔」在音義上顯然比「古
里耶兒忽里周」更形盛大,而囊括了所有。
    第二單元之一:「元史(卷九十九)兵志說:『四怯薛
:太祖功臣博爾忽、博爾朮、木華黎、赤老溫,時號「掇
里班曲律」(掇里班,蒙古語為四;曲律,為傑)猶言四傑
也。」「掇里班」音叶對比、對簿、泰半、天平、同伴
、搭配、對白、擔保,音轉為投合、對話、等分、對分,
故作為「四」解。「曲律」音叶出類、逴躒(超絕)、耆
老、強人、長老、卓犖、崢嶸、嶄露、將領、主腦、逐
鹿、君臨等,又音轉為衎然(超卓)、貴人、閣老、倌人
、珂里(尊貴的)、巋然(高超特出),故訓為「傑」。
    第一單元引言云:「依據近人法國華學家伯希和諸
人的解說:『成吉思』的意思是『海洋』,『成吉思汗』
義即『海洋可汗』。『海洋可汗』蒙古語也稱作Dalai-
Kaan,和西藏教主的『達賴喇嘛(Dalai-Larma)』被稱為
『海洋喇嘛』一樣,有『無上』的意思。」「成吉思」
一詞與海洋無關,已見前述,茲不贅言。<蒙古之今昔>第
四章第二節云:「當明萬曆四年即西元一五七六年,他們
兩人招請西藏佛教領袖索諾木札木蘇前來,在青海湖濱,
舉行莊嚴的入教儀式。之後,阿拉坦汗上索諾木札布蘇
以『達賴喇嘛』──『如海洋一般偉大的高僧』──的
尊號。」藏語謂「上」曰「喇」、謂「人」曰「嘛」,
黎苗、黎民、人民、人們、黎甿、喇嘛一音之轉,倒裝
為萌黎(百姓)、每人、某人、man(人類)、彌麟(夷州呼
人民),分化出「人」、「嘛(民)」二音;「闍黎(上人)
」音叶首領、司令、率領、首腦、上人,倒裝為鈴下(尊
稱)、領袖、僳(族名)、喇傒(族名),分化出「喇」、
「上」二音。按:張興唐<蒙古喇嘛教問題>云:「(喇嘛)
藏語之文語原音為Bla-ma,語體原音為La-ma,『喇嘛』
為藏語之譯音,『喇』意「上』、『嘛』意『無』,『喇
嘛』者『無上』之意,------亦猶漢語稱僧人曰『上人
』之意耳。」則「Bla-ma」本「婆羅門(Brahma)」的指
謂,「Lama」乃是其不當省音,印度固名僧侶曰「婆羅
門」也,藏人承襲此名本為對寺院院長、住持或最高級
僧侶的尊稱,「闍黎」才是「上人」之稱。
    按,西藏、蒙古皆不濱海,故其之所謂「海」充其量
只是「湖」的擴大。藏語謂「湖」曰「錯」,如「瑪旁
雍錯」、「羊卓雍錯」等。「錯」音近「池」,故有些
「湖」也稱作「池」,如布喀池、蘇魯池、拉噶池、塔
魯克池等,而舊蘇魯池即今許如錯。誠然歷輩達賴除十
四輩外,皆又稱「嘉穆錯」,「嘉穆」音叶鏡面、鬷邁
(總集合)、芊眠或瞑(遙視)、蒼茫,是以「嘉穆」加
「錯」以表「海」也。蒙古語謂「湖」曰「諾爾」,如
「青海」蒙古語曰「庫庫諾爾」。所謂蒙古語謂「海」
的「達賴」音叶「他拉」,本是蒙古語「原野」、「大
窪地」等的指謂,猶閩南語謂「平原」曰「平洋」,是以
其「一望無際」形容有如「海洋」般偉大也。
    第二單元第一節云:「答剌汗意即『自在快活者』
(或稱自在王),語源來自土耳其語,有特殊勳勞于國家者
得賜此稱號,享受若干特別權利。元秘史卷九『成吉思
汗特封鎖兒汗失剌、巴歹、乞失里黑等為答剌罕,除帶
弓箭喝簋,九次犯罪休罰以外,准在自己地面自在下營,
出征時得的財物,圍獵時得的野獸都自要者。』」蒙古
的可汗亦有以「達臘」為號者,如元順帝妥懽帖睦爾之
子「愛猶識理達臘(Ayorshiridara)」,此「達臘」與「
答剌」實音叶「達賴」、棟樑、托賴、統領、頭腦、頭
人、大人、頂老、底老、特立、帶領、大腦、大老,倒
裝為老大、腦袋、領隊、領頭、領導、龍頭等,固然「
達賴」亦音叶體念、體諒、通融、替另、偷懶、躲懶、
天祿、稻梁、泰然、天年、耽溺、耽樂、畋獵、田獵等
,但這仍是被尊為「大老」以後特殊的「通融」,蒙古語
稱「大窪地」的「他拉」音近「達賴」,蓋猶閩南語之
謂窪地曰湖、平原曰洋,乃生海洋之義乎?
    第二單元第一節:「又有若干位必赤(主文史者、
秘書或學士)、扯兒必(值宿長)、保兀兒赤(御膳長)、
乞烈思(掌從馬)等宿衛、散班等官。」「必赤」或作
「筆帖式」,蒙古語名詞後加「赤」時有「司」之義,「
筆帖」音叶佈達、報導,音轉為簿籍、簿冊、陪襯、幫
襯、陪臣、部曲、賓從、僕從、幫助、稟承、編纂、編
輯、簿記、批准、拔擢、保舉、擯介(周旋於主客之間)
、儤值(輪值)、驃騎、別駕(官名)等,又音轉為部屬、
部下、伴隨、儐相、頒行、頒賞、稟事、批示、博士及
閩南語「秘書」等,從這些叶音義可明瞭其命意。「扯
兒必(cherbi)」音叶駐蹕(皇帝留止)、戒備、障蔽、遮
蔽、靖邊、櫛比(密密排列)、警備、軍備、警報、機變
、準備、儲備、臣僕、釗薄(勉釗)、執帛(官名)、主簿
(官名),故有侍衛長之義。「乞烈」之義應不離藏莨(牛
馬吃的)、草料、操勞、劬勞、勤勞、芻蕘(柴草)、倉
廩、清理、處理、操練等。
    馮鈞翻譯布哇原著<帖木兒帝國>第二章云:「突厥
語同蒙古語中的帖木兒(Timour)名稱,在斡禿蠻語中寫
作迭迷兒(Demir),時常訓作鐵。原註:Timour一字與希
臘語之Tomurls頗相類,曾經伯羅灑二一○頁指出。」「
帖」音同「鐵」,<集韻>:「鐵古作銕。」銕音題、又音
夷,黭黮(黑也)音叶弋綈(黑服)、黯淡、冶鐵,倒裝為丁
憂、弔唁、悼亡、鍛冶,分化出鐵、銕二音。<集韻>:「
鐵古作 截。」戰鬥、決鬥、爭端、爭奪、決定、決斷
、占奪、截奪、誅討、進討、壯丁、鉦鐸、強盜、搶奪
、衝突、攫奪、仇敵、勁敵、截斷、切斷、鎚打、錘鍛
、祭奠、震悼、軫悼、追悼、繆絰(喪服)、縗絰(喪服)
等皆一音之轉,分化出「截」、「鐵」二音,故鐵字又從
截作 截。縗絰又音轉為屍體、死掉、睡倒、殺掉、閩
南語「相殺」、掃蕩、搜討、聲討、驍騰、駟鐵,倒裝
為雕塑、雕鎪(刻鏤)、挑釁、抵(釁隙)、打殺、喋血
、蠹蝕等。<說文>:「鐵,黑金也。」<禮.月令>:「孟冬
駕鐵驪。」<詩.秦風>:「駟驖孔阜。傳:鐵驪也。疏:鐵
者言其黑色如鐵。」<神異經>:「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大
如水牛,色如漆,食鐵飲水,其糞可作兵器,其利如鋼。」
「鐵驪」音叶砥礪、鍛煉、盜驪(馬名)、的盧(馬名)、
毒辣、叨惏(殘也)、鐵勒(族名)、鐵利(族名)、雕鏤、
鐵力(複姓)、銛銳(銳利)、靛藍、(兵奪人物也)、
跳梁(叛亂)、對壘、對立,倒裝為藍靛、鏤雕、鋃鐺(鎖
也)、鋃頭、攘奪、掠奪、鼐鼎(最大的鼎)、齧鐵、煉
鐵、利鐵等,鐵之為用蓋以這一組複音的出現為最早。
「的盧」又音叶偷懶、躲懶、玷辱、丟臉、貪婪、貪吝
、闒茸(猥賤)、畽(行無廉隅)、掉弄(玩花樣)、耽溺
、耽樂、叨濫、低能、單弱、汰虐(過份)、墮落、搗亂
、拖累等,故傳說云「的盧妨主」。雕刻音叶抵抗,倒裝
為寇盜、蠱雕(獸名)、格鬥、克敵、(剜也)、鋼鐵
。<廣韻>:「赫連勃勃改其支庶為鐵伐氏,云庶朕宗族剛
銳如鐵皆堪伐人。」此乃望文生義,「鐵伐」或「鐵弗
」為塞北複姓,音叶討伐、伐、鬥狠、鼎鑊,音轉為兜
鍪(頭盔)、Timour,倒裝為斧頭、鋒鏑、矛頭、錨錠,又
音轉為冶鐵,此「Timour」所以訓作鐵也。
    第三章曰:「札剌亦兒朝亦名亦勒汗朝,其所以得名
者,因為這箇部落的首領名稱札剌亦兒(Djelair),又因
其稱首領曰亦勒汗(Ilkhan)。」「札剌亦兒」是「旭烈
兀」的後裔,承襲了「亦勒汗」或「伊兒汗」的稱號,除
了鐵木真號稱「成吉思汗」以外,「欽察汗」或「金帳
汗」、「青帳汗」、「白帳汗」、「喀山汗」、「克里
米亞汗」、「阿斯特拉汗」等等的稱號乃是基於諸王的
ulus或ordu,他如察合台汗、窩闊台汗、忽必烈汗等無
不直接以汗名為汗號,建立「亦勒汗國」的「旭烈兀」
以「亦勒汗」為稱號,是個特例。「亦勒」音叶一人、
元戎、宇內、諭令,倒裝為牛耳、立萬、領有、領域,蓋
為一極古老元首稱謂的重現。林恩顯<突厥研究.71頁>
註九云:「伊利可汗(Ilig-Khaghan),『伊利』即突回語
Il,El,Al的音譯,為『國家』、『人民』、『民族』、
『群眾』等意,伊利可汗就是『持有國家(或人民)之可
汗』之意。」突厥土門取代柔然稱霸漠北之後,號稱「
伊利可汗」,此「伊利」殆即「亦勒」一詞的出處,其實
僅僅「亦勒」一詞即已有「可汗」之義矣!
    第二章云:「中亞有一箇別失八里(Bech Balik)的
畏吾兒國,別失八里猶言五城。」「別失」音叶不儩(不
盡)、頻數、倍數、不少、不下、倍蓰(極言其多;一云
五倍),故訓作「五」。「八里」音叶補羅(Pura城也)、
部落、比鄰、版納(Banna行政單位)、壁壘、堡壘、臺
灣原住民謂平原的「貓裏」與謂竹的「貓羅」、八里異
譯的「麻里」、泰語謂城的「武里(Buri)」等,雲南省
車里一帶的「西雙版納」,其義即「十二個行政單位」;
<五代史>稱「占婆補羅(Champa  pura)」為「占城」,
南印度大城之一的「建志補羅(Kancipura)」,<西域記>
譯為「黃支」而略去「補羅」,此「補羅」即「城」之
義也(按:「喀什米爾(Kashmir)」的「米爾」音叶「麻
里」;「喀什噶爾(Kashgar)」的「噶爾」音叶韓語謂城
的「溝婁」)!故忽必烈捨棄舊都和林,遷都燕京(北平),
改稱燕京曰「汗八里(Khan-Balyk)」,皇城之義也。惟,
李思純<元史學.129頁>云「塔本者五也」,「塔本」音
叶添補、貼補、攤派、黨派、特別、多倍,倒裝為朋黨
、部隊、補貼、變多、伴當、拍檔、百態、不獨、不特
、不但等,則蒙古語「五」本亦有塔本的說法。
    第一章第四節:「塔塔兒潰敗,因功金廷授脫斡鄰勒
以『王』的尊號,而以『札兀惕忽里(Jaukhuri)』[鎮邊
使]之名予鐵木真。」一說「札兀惕忽里」義即「百夫
長」,兩者差別甚大,有必要辨明之:此稱號可析之為「
札兀惕」與「忽里」兩組複音語詞,且先從「忽里」說
起,「忽里」音叶「附離」,<新唐書.突厥傳.上>載:「
(突厥)衛士曰附離。」「附離」又音近「附鄰」、「步
離」,<冊府元龜.卷九六二.外臣部官號>:「(突厥)有時
置附鄰可汗。鄰,狼名也,取其貪殺為稱。」「附鄰可汗
」乃小可汗號,<北史.卷九九頁六上>載:「又以其弟褥
但可汗為步離可汗,居西方。」林恩顯<突厥研究>註云:
「『步離』一語,當屬突厥語,與今日維吾爾語同為『狼
』之意。」突厥以「狼」為圖騰,旗纛之上施金狼頭,侍
衛之士謂之附離(Vuri),夏言亦狼也,蓋本狼生,誌不忘
舊,北魏太武帝名「佛狸」,而中國至今「狐狸」之音猶
與此同,蓋狐與狼本同類也。「札兀惕」主要音節音叶
卓爾、卓越、重要、菁英、雋永、俊雅、駿逸、俊彥、
爪牙、佐貳、沾恩、薦引、監押、校尉、救應、接應等
,這可能即是其本義。雖然亦音叶九五、君王、尊嚴、
莊嚴、駕馭、掌握、敬仰、景仰、緊要、機宜、權威、
簇擁、檢閱、校閱等,但由其音叶期頤(老也;一曰百年)
,及「忽里」有「侍衛」之義而言,肯定不會是多麼崇高
的官爵,雖然「鎮邊使」的頭銜恰如其份,惟當時警覺性
太差的金室,確實只肯給予「百戶長」的封號而已。
    董千里著<成吉思汗>云蒙古語謂「羊頸喉」曰「布
渾察兒」、謂「蒙古戰神」曰「速勒迭」,且分別以
音義探討之。李思純<元史學>第129頁云「『火你』者,
羊也」,「火你」音叶龢囉(聲迭蕩相雜貌)、呵暱、樊
籠、藩籬、斐如、華麗、滑溜、肥膩、艴然、怫然等,
倒裝為黧黑、鴻(無知也)、捻泛(作狀)、懦夫,故為
「羊」的指謂。「布渾察兒」主要音節音叶逼仄(狹窄)
、餔啜、瓶頸、脖頸。「速勒迭」主要音節音叶搜討、
聲討、掃蕩、閃電、牴、驍騰(良馬),倒裝為抵巇(釁
隙)、挑釁、屠殺、抵死、喋血、(惡也)、統帥。
    井上靖所著<蒼狼成吉思汗>云蒙古語謂「美女」曰
「可雅」、謂「伴當」曰「那可兒」、謂「箴言」曰「
必力格」、謂「壞」或「惡」曰「馬兀」。「可雅」音
叶可愛、可兒、焜耀、高雅、圭琬、瑰偉、冠鷸(鳥名)
、鉤弋(封號),倒裝為雅觀,故訓為美女(按:阿美族語謂
「小姐」音近閩南語「嘉應」,音叶可雅;自古相傳殉葬
人偶男曰志奇,女音近可雅曰「古雅」)。「那可兒」音
叶牢固、牢靠,倒裝為靠攏、伉儷(配耦),故訓為「伴當
」。「必力格」音叶標竿、擘窠(大字)、寶貴、佈告、
不刊(正誤)、包管,倒裝為管保、瑰寶、孤標、悃愊(誠
志),故訓為「箴言」。「馬兀」音叶謬誤、迷霧、夢魘
、埋怨、迷惘、滅亡,倒裝為惡魔、妖魔、噩夢、陰霾
、誣衊、污衊、野蠻、誤謬、淫靡、萎靡、鬱悶、憂悶
、闇昧、曖昧、愚蒙、愚昧、侮蔑、訑謾(自大)、傲慢
、圬墁、堙滅、湮沒、陰謀、隕命、哀鳴、亡命等,故
訓為「惡」或「壞」也。蒙古語謂「山口」曰「達」
者,陂陀(險阻、靡迆、旁頹、不平、斜貌)倒裝也。
    李思純<元史學>第128頁:「乞顏為奔瀑急流,哀丁
為信奉教理,帖木兒為鐵,巴延為富,朮赤為客,諳達為良
友,尼倫為清潔,蔑爾干為善射者,莫奴倫塔兒袞為有力,
哈拉兒托克為妒忌貪吝,多兒勒斤為常人,諤倫為雲,吾
圖撒合里為長髯人,孛兒只斤為灰色目睛。」其中「帖
木兒為鐵、諳達為良友、蔑爾干為善射者」等三則已見
前述,且言其餘:「乞顏」音叶潮湧、奇異、錯愕、詫異
、垂危、嘈嗷、驚移、驚訝、警畏、敬畏、激揚、激越
、戒嚴、注意、簇擁、傾軋(排擠)等,倒裝為無常、俄
頃(速也)、蔚起、危急、畏懼、嚴戒、壓擠、畏怯、幽
迥(深遠)、倭遲(回遠貌)等,故訓為「奔瀑急流」。「
尼倫」音叶朗朗(清晰明亮)、粼粼(水清澈的樣子)、歷
歷(清楚)、磊落(光明)、麗廔(玲瓏透明)、琳琅(珍貴
的美玉)、玲瓏、綾羅、麗日、朧(月光)等。「孛兒
只斤」主要音節音叶白晝、白芨、白芷、白紙、白螭、
白鏹、貧窮、貧瘠、悲愴、悲慘等,倒裝為赤貧、磽薄
、清白、淳白、茭白、皎白、蒼白、慘白等,又音秋
波,音轉為側目、注目、芊眠(遙視)、瞑(遙視)、矚
目、照面、鏡面、照明,倒裝為明鏡、明鑑、目擊、瞄
準、眉睫、目珠,因生「灰色目睛」之義,而乞顏、尼倫
、孛兒只斤等又皆為部族名,當其為部族名時並不具上
述諸義,切莫因灰色目睛即以為白色人種。
    「朮赤」音叶徵求、鈞啟、接觸、接恰、景從、支
持、遵從、剪綵、志趣、旨趣、趲程、兼程、忠誠、衷
曲、藎臣、蘄茞、矯情、矜持、近親、節慶,倒裝為朝
覲、參見、車駕、請見、求教、請教、屈就、遷就、遷
居、僑居、出征、川資、酬酢、去就、親近、戚舊、趬
家、驂靳(追隨),故訓為「客」。「巴延」或作「伯顏
」,音叶庇蔭、庇佑、丕業、別業、憑依、不虞、霸王
、霸業,倒裝為王霸、棫樸(人材眾多)、蔭庇、倚畀、
王牌、無比、延聘、淵博,故訓為「富者」。「諤倫」
音叶雲霓,僅此已足,他例不用多舉。「莫奴倫塔兒袞」
前二音音叶漭浪、孟浪、敉寧(安撫)、命令、猛然、賣
力;後二音音叶達官、都管,倒裝為克敵、光大。「哈拉
兒托克」前二音音叶放利、賄賂、穢亂、胡來;後二音
音叶調侃、抬槓、偷工、叨光、推故、託故,倒裝為掛
搭、勾搭、窺探、鬼胎。「吾圖撒合里」一作「烏朵撒
卡兒」,前二音音叶靉靆(雲氣盛的樣子)、黭黮(黑也)
、薆薱(隱蔽)、窅窵(幽深);後二音音叶壽考、邃古(遠
古)、敻古(高遠的)、世故,倒裝為古稀、暠首(白首),
故為長髯人。「多兒勒斤」之「斤」殆即「人」之義,
「多兒勒」音叶同仁、同僚、同類、通力、土人、闒茸
(猥賤),倒裝為連隊、你等、人道、雷同、類同、類推,
故訓為「常人」。蒙古語又謂「傻子」曰「蒙合里」,
「里」殆即「人」之義,「蒙合」音叶迷糊、顢頇、泯
棼(昏亂的樣子)、濛鴻(無知也),倒裝為惛瞀、昏懵,故
有「傻子」之義。「哀丁」音叶擁戴、愛戴、研討、誘
導、謳(語帖也)、悟道,倒裝為大義、定義、闥爾(豁
然)、底蘊、聽聞、頓悟,故云信奉教理。
    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九>云:「元人以本國語命
名,或取顏色,如察罕白也,哈剌黑也,昔剌黃也,忽蘭紅
也,孛羅青也,闊闊亦青也。」「察罕」音叶倉皇、鉛華
,又音轉為慘白、蒼白。「哈剌」音叶黑龍、驊騮(赤馬
黑毛尾)、鴻鷺(黑水)、黑蜧、騧騮(黃馬黑喙)、日本
語謂黑的Kara、Crow(烏鴉),倒裝為老鴰(烏鴉)、Negro
(黑人)、黃、黧黑,「黧」音近「盧(黑色之稱)」。
蒙古語謂「黑河的沙灘」曰「哈剌只沙陀」,「沙陀」
直接就音近沙灘,故亦可義譯做「鴻鷺(黑水)之沙灘」
。「昔剌」音叶絢麗、炫麗、(銅器)、閃亮,故訓
為「黃色」,同出處的「」日本語則訓為「白色
」。「忽蘭」音叶火辣、紅娘、怫然、艴然、紅輪、烘
爐、豐稔、紅利、花蕊、繁榮,故訓為「紅色」。「忽
蘭」亦或作「烏蘭」,熱河省的「赤峰」蒙古語曰「烏
蘭布通」,「布通」實音叶「Mountain」。「孛羅」音
叶浡然(植物興盛的樣子)、碧綠,故訓為「青色」。「
闊闊」音叶曠闊、開闊、寬闊、廣闊、寬廣、空曠、枸
榾(橘科)、根荄(草根),故亦訓作「青色」。臺灣阿眉
族的語言稱「廣大的原野」為「闊闊(Korko)」。
    又,「或取數目,如朵兒別者,四也;塔本者,五也;只
兒瓦歹者,六也;朵羅者,七也;乃蠻者,八也;耶孫者,九
也;哈兒班答者,十也;忽陳者,三十也;乃顏者,八十也;
明安者,千也;禿滿者,萬也。」「塔本者,五也」已見前
述,「朵兒別」音叶「塔本」,其所以訓「四」之理與「
塔本」同,既已以「別失」表「四」,「朵兒別」反成累
贅矣。「只兒瓦歹」前二音音叶贅疣、爪牙、此外、超
額;後二音音叶鰲頭、要得、無敵、偉大,翹起大姆指表
示立於五指之外。「朵羅」音叶大量、多量、段落、嘟
嚕(一連串),一週七天可算一個段落。「乃蠻」音叶老
邁、年邁,顯然已邁入八旬。「耶孫」音叶晚霞、尾聲
、夜色、晚上、尾數、尾隨、游絲、餘生,倒裝為衰微
、式微、宵夜、桑榆(晚景),顯然已邁入九旬。「哈兒
班答」前二音音叶復原、還原;後二音音滂沱、龐大,
故訓為「十」。「忽陳」音叶輻輳、薈萃、帆檣、扈從
、彙集、會聚、合群、合輯,故訓為「三十」。「乃顏
」音叶老翁、老爺、老媼、老嫗,故訓為「八十」。「
明安」音叶彌望(滿月)、迷霧、蔓延、漫溢、曼衍、綿
遠,故訓為「千」。「禿滿」已見前述。此外,滿洲語謂
三萬曰「移蘭豆漫」,是以「移蘭」表「三」之義,音叶
「盎然」,以「三」表多數,與中國同。蒙古語謂「三」
的「古爾板」音叶廣博、歸併,倒裝為掊克(聚斂)、包
括,蓋亦以「三」表多數。
    又,「或取珍寶,如按彈者,金也;速不台者,珠也;納
失失者,金錦也;失列門者,銅也;帖木兒者,鐵也。」「
帖木兒者,鐵也」前已述及,「按彈」緩讀之即「阿爾泰
」,一作「按臺」,音叶雅典、渥丹(容美),倒裝為典雅
、鬥豔,故訓為「金」(按:烏占坤<邊疆經濟狀況>云:「
所謂『喀圖』即是蒙語之『硬』,表示金子之意。」「
喀圖」音叶「骨頭」,故訓為「硬」;又音叶「Gold」,
故訓為「金」也)。「速不台」前二音節音叶霞陂,音轉
為珠寶、珍寶、粧扮、珠箔;後二音節音叶葡萄、蟠桃,
又音轉為饅頭,倒裝為頭曼,著眼於「圓」,指的應是高
價位的珠。「納失失」前二音節音叶履新、亮相、瑯嬛
(琳瑯)、綾絁(粗綢),倒裝為炫麗、絢麗、鈒鏤(細鏃金
銀為文)、絢爛、秀麗、閃亮。後二音節音叶鑠鑠(光亮
的)、閃鑠、炘炘(光盛)、炫炫。「失列門」音叶鮮美
、詢美、鮮明、秀媚、秀曼、秀美、擅美、嫻媚、鑠磨
、廝磨,故訓為「銅」。合「速不」與「不台」為「速
不台」;合「納失」與「失失」為「納失失」。
    又,「或取形相,如你敦者,眼也;赤斤者,耳也。或
取吉祥,如伯顏者,富也;只兒哈郎者,快樂也;阿木忽郎
者,安也;賽因者,好也;耶克者,大也;蔑爾干者,多能也
。或取物類,如不花者,牯牛也;不忽者,鹿也;巴而思者,
虎也;阿爾思闌者,獅子也;脫來者,兔也;火你者,羊也;
昔寶者,鷹也;昂吉兒者,鴛鴦也。」「伯顏」、「耶克
」、「火你」、「蔑爾干」已見前述,「你敦」音叶認
定、認得,倒裝為探路、帶路、帶領、打量,故訓作「眼
」。「赤斤」音叶闃寂、吵雜、璁琤、琮琤、淙淙、瑲
瑲、清脆、敲擊、沉寂、沉靜等,故訓為「耳」。「只
兒哈郎」前二音音叶愜意、趣味,倒裝為有趣、嗢噱、
怡情、燕居、慰藉、悠哉。後二音音叶歡樂、和樂、轟
然、胡盧(大笑),倒裝為盧胡、拉風,故云「快樂」。「
阿木忽郎」前二音音叶安謐、安眠、圓滿、完美、隱密
、掩密;後二音音叶和樂、歡樂、富饒、肥饒、俸祿、
護理、獲利、福利、法令、法律、俯念、呵暱,故訓作
「安」。「賽因」音叶享用、受用、想望、希望、效尤
、嚮往、喜悅、寫意、欣慰、遂願、幸運、赦宥、熙怡
(和樂)、煦嫗(覆育)、衒耀、衒異、賜予、賞玩、笑靨
、笑顏、鮮味、上癮、聲譽、謏聞等,故訓作「好」。
<玉篇>:「牯,牝牛。」「不花」音叶膨脝(大腹)、匉訇
(大聲)、搏負、捭闔、剽悍、跋扈、娉會(未婚妻)、嬪
妃、暴發、揹負;「不忽」音叶徘徊、盤桓、徬徨、奔
放、瘢痕、葩華、炳煥、繽紛、捕獲、綁縛、滭弗(盛
貌)、梐枑(木叉)等,牛、鹿同科。「巴兒思」音叶勃谿
、咆哮、貔貅、辟邪、搏噬、撲殺、剽遫(疾也)、敝
(用力貌)、跋涉、婆娑(躞蹀貌)、蹁躚(行走盤旋)、屏
息、蹁跣(旋舞)、憑恃等,故訓作「虎」。「脫來」音
叶耷拉(下垂狀)、跳、顛連(困頓的)、然(迅速),
倒裝為踜蹬(蹶也)、尥掉(筋骨弱足不隨也),故訓作「
兔」。「昔寶」音叶搜捕、巡捕,倒裝為盤旋、媥(旋
舞)、剽遫、撲殺,故訓作「鷹」。「昂吉兒」音叶吻頸
、蘊藉、薀藻、涯際、黝糾、幽靜、勻淨、勻稱、愛情
、溫存、姻戚、姻親、文采、五彩、娩澤(容貌媚好)、
瑩澤、豔姬、褕翟(后衣)、懿旨、冤家、一齊、一起,
可知所指乃是「鴛鴦」(按:「昂吉兒」實音叶稱單于之
妻的「閼氏或胭脂」,以及英語謂天使的「Angel」;又
音叶武裝、英姿、鸑鷟、鶚薦、勇健、鷹鷲,故又訓為
鷹)。「阿爾思闌」前二音節音叶威嚴、威儀、偉岸、
傲物、奕奕(健美煥發)、彧彧(茂盛的)、巘巘(高而峻
的)、崟崟(山勢聳立)、巍峨、巍巍、狺狺、淫威、優
異、優越、于于(自足之貌)、顒顒(嚴正的)。後二音節
音叶狻猊、狻麑、殺戮、狩獵、絢練(疾行的)、迅雷、
撕裂、碎裂、鬚髯、滲瀨、犀利、剎那,倒裝為龍鬚、
落腮、力士、厲聲、銳身、瀝血,故訓作「獅」。
    又,「亦有以畏吾兒語命名者,如也忒迷失者,七十
也;阿忒迷失者,六十也,皆為畏吾兒語。」「也忒迷失
」音近「阿忒迷失」,前二音節音叶阿爹、委頓、隱遁
、引退,倒裝為退隱、退位、弔影(孤寂)、拖曳、阽危
、巔越、頹垣、頹圯,六、七十之人如此也。後二音節
音叶蹣跚、、瞑眩、目眚(眼病生翳)、冒失、蒙羞
、憫恤、愍傷,游牧民族老人誠可悲也。
    突厥之酋號曰「可汗(Khakhan)」,可汗之妻號曰「
可敦(Khatun)」,西元後三百年左右柔然木骨閭興起,木
骨閭六代孫社崙自號「邱豆伐可汗」,中史以為「可汗
」之號始於此。惟,西元後一五六年鮮卑檀石槐興起,自
分其地為三部,各置大人主領之,西部大人有子名「沙摩
汗」,為拓跋氏之先,巴克爾以為此乃以汗名其王之始,
檀石槐、和連、魁頭、步豆根之後,又繼之以「扶羅韓
」,政權入於軻比能,軻比能與東部大人弟厥機之子「沙
木汗」等更相攻擊,此數人疑均以可汗為號。又,鮮卑乞
伏部之先曰紇干,號「乞伏可汗託鐸」,泰始初(西元二
六五年)遷於夏,為西秦之祖,時南涼禿髮氏猶自稱大單
于。竊疑「可汗」者「呼韓邪」之音轉也,呼韓邪單于
以依漢而安,其孫復承襲呼韓邪之號,這恐怕就是後來北
方游牧民族以可汗為稱號的遠因。「可汗」誠然音叶誥
封,亦音叶國王、君侯。「可敦」音叶宮殿、宮庭、閨
闥、蔻丹、共同、勾搭,亦音叶朝庭、禁地、鶼鰈、家
道,及古裝戲曲中稱皇后的梓童,倒裝為太座、當家、嫡
孎(女謹順貌)、貂蟬、大家。
    突厥語謂「馬」為「賀蘭」、謂「老」為「哥利」
、謂「髮」為「索葛」、謂「肉」為「安禪」、謂「黑
色者」為「珂羅復」、其「勇健者」謂之「始波羅」、
其「子弟」謂之「特勤」、別部「領兵者」謂之「設」
、「貴族」在突厥碑文中稱為「匍(Bag)」、突厥碑文
中「Budun(民眾)」指汗國境內的全體人民、謂「酒」
為「匍你熱汗」、謂「十箭(姓)」為「On Oq」、謂「
大」為「莫賀」、謂「小」為「Ini」、謂「-----之間
」為「ara」。「賀蘭」音叶河流、洪流、濆淪(水勢相
糾貌)、混淪(水流轉貌)、忽然、謋然(疾速)、豁然(忽
然)、飛閭或飛廬(船頭屋)、飛龍、驊騮(黑尾赤馬),與
滿語河流與馬均謂之「穆陵」同理(按:「察哈爾」音叶
「遄飛」,故陳正祥<談談西北的畜牧問題>謂:「察哈爾
這個名詞,根本就是馬的意思。」)。「哥利」音叶古老
、閣老、龜年、告老,故訓為「老」。「索葛」為「糾
葛」音轉,故訓為「髮」。「安禪」音叶臃腫、餚饌,倒
裝為佳餚、菜餚,故訓為「肉」。「珂羅復」與蒙古語
謂黑色的「哈喇」、日本語謂黑的「」,本質上
並無不同(按:滿語與蒙語亦常有相同之處,由蒙古人名
後多有加「赤」者觀之,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主要音節蓋
為努哈)。「始波羅」前二音音叶係臂,倒裝為贔屭(鼇
也,好負重,<嶺南異物志>作係臂),後二音音叶蒲牢(海
獸),故為「勇健者」的指謂。「Budun」音叶白丁,故訓
為「民眾」。「ara」音近吳語謂「我倆」的「阿拉」,
又音叶阿眉族太魯閣語謂「兩人之間」的「ida(我等)
」,故訓為「-----之間」。「on」音叶贏餘、洋溢,故
訓為「十」;「Oq」音叶一貫、魚貫,音轉為飛快,亦音
轉為綿亙(延續不斷),故訓為「箭」。「匍你熱汗」前
二音為伶俜(走路不端正)、(行不正也)倒裝,後二
音音叶臉紅、暖和,倒裝為歡樂、胡鬧,形容醉態也。「
莫賀」音叶顢頇(大面貌)、莽沆(大澤貌),倒裝為沆茫
(水草廣大貌)、汗漫(渺茫貌)、灝渺(水勢廣大貌)、浩
淼(水大),故訓為「大」。「Ini」音叶甌婁(高地狹小
地方)、微粒,倒裝為略微,故訓為「小」。「特勤」音
叶齠齔、童稚、童子、弟子,倒裝為子弟。「匍(Bag)」
清人譯作「伯克」,音叶寶貴,倒裝為皋比(虎皮座席),
故為貴族的指謂。「設」殆即英語謂「爵士」之「Sir
」的省音,乃是首腦、司令叶音,故訓為「領兵者」。竊
以為閩人富毫之尊稱的「舍」即源自「Sir」,明末鄭芝
龍初投靠的海盜頭目「李旦」,蓋由於被西洋人尊稱曰
「Sir(設)」,而「設」音近「習」亦音近「旭」,故「李
旦」、「李習」、「李旭」實同一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