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26個字母,從a到z,除了w以外,其充當音標時的
讀音無不都與字母的讀音吻合,「w」的讀音「`dvblju
」音近「double u」,由於其順序的排列在「u」之後,
故我懷疑其字形為兩個「u」,後來有一次收看電視英文
教學的節目,正好講到這兒,結果証實了我的猜測。

    英文26個字母中,又為甚麼「f」、「h」、「l」、
「m」、「s」等五個字母要讀成兩個音節呢?我的猜測
是這幾個字母本身的讀音太輕,先發「e」或「e」的音,
字母本身的音才好出口,這次不知道我猜對了沒有?(按:
「x」本亦應僅讀兩音節。又,「Russia」初譯作「羅剎
  」後稱「俄羅斯」,「R」之「俄」音亦同此論。)

  英文字母「c」開頭的單字,可以表「k」、「s」、
「ts」等音,而以表「k」音的情況最多。這個現象猶如
中文的「句」字,可以音「ㄍㄡ」,亦可以音「ㄐㄩ\」,
而「賜」、「伺」均音「ㄙ\」又音「ㄘ\」,「櫃」又
通作「柜」,閩南語「柿(ㄕ\)」音「ㄎㄧ下去」、「齒
(ㄔv)」音「ㄎㄧ\」,「谷」加ㄗ為「卻」加系為「綌
」,「圭」加田為「畦(音ㄑㄧ又音ㄒㄧ)」。

    英文字母「g」開頭的單字,一般均發「g」音,有時
卻發「dz」音,這個現象猶如中文的「家」又音「姑」,
漢「曹大家」即「曹大姑」;「汁給(歲在未)」又或作
「汁洽」;「乞」加手為「扢」;「」又通作「介」。
英文字母「d」開頭的單字,一般均發「d」音,在「r」
之前亦讀如「dz」,這個現象猶如中文的「帶」加水為
「滯」、「周」加言為「調」、「帝」加「口」為「啻
」、「絰」去系為「至」、「台」加水為「治」等。英
文字母「r」置於開頭與末尾讀音不同者,猶如中文之「
兒」又音「倪」、「」同「額」,去頁加水為「洛」,
俱如同中文般作音韻變化。國語「莓(ㄇㄟ/)」閩南語
音「ㄇv」,「蔫」音「ㄧㄢ」又音「ㄋㄧㄢ」,此相當
於英文字母「m」與「n」字頭、字尾間的音韻變化。「
ㄏ」、「ㄒ」二音常相通轉,英文字母「h」開頭的單字
亦然,故「Helle」翻譯作「希臘」、「Tehran(德黑蘭)
」或譯作「第希蘭」。國語「胡(ㄏㄨ/)」閩南語音「
ㄛv」,置於母音後如「ah」、「oh」等,及「hour」、
「honest」、「horn」等的「h」音亦然。

    日文的音標分「片假名」與「平假名」兩種,片假
名是擷取漢字音近的楷書簡筆而成,平假名的字源則是
擷取漢字音近的草書稍予修飾而成。大部份「假名」的
讀音,都與其所依據漢字目前的讀音相去不遠,如「奴」
是「」的字源、「牟」是「」的字源等,但是也有
少數與其所依據漢字當今的讀音全然不同,作為其字源
依據的漢字,照道理講不應該有這種情形發生才是,以該
「假名」的讀音,理應可求出其字源的另一音。

    日文片假名「(e)」的字源是「江(ㄐㄧㄤ)」,而
「江」的音符號是「工(ㄍㄨㄥ)」,與片假名「(e)」
的音,豈非相差了十萬八千里?「(so)」的字源是漢字
的「曾(ㄗㄥ)」、「(chi)」的字源是漢字的「千(ㄑ
ㄧㄢ)」、「(tsu)」的字源是漢字的「川(ㄔㄨㄢ)」
、「(to)」的字源是漢字的「止(ㄓv)」、「(ni)
」的字源是漢字的「仁(ㄖㄣ/)」、「(mi)」的字源
是漢字的「三(ㄙㄢ)」、「(me)」的字源是漢字的「
女(ㄋㄩv)、「(wa)」的字源是漢字的「和(ㄏㄜ/)」
等,也都與漢字的讀音迥不相侔。

    日文平假名「(so)」的字源與片假名一樣是漢字
的「曾」,「(tsu)」的字源與片假名一樣是漢字的「
川(ㄔㄨㄢ)」,「(to)的字源與片假名一樣是漢字的
「止(ㄓv)」,「(ni)」的字源與片假名一樣是漢字的
「仁(ㄖㄣ/)」,「(me)」的字源與片假名一樣是漢字
的「女(ㄋㄩv)」,「(wa)」的字源與片假名一樣是漢
字的「和(ㄏㄜ/)」等,而「平假名」的漢字字源也不是
每個字都與「片假名」一樣的,可見當初選擇字源依據
時,的確是考慮到讀音這一層因素的,那麼日文用其固有
的音來「訓讀」漢字,到底以甚麼作依據呢?

    <前漢書.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
劭曰:垂,臣名也,為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共工」二字上下同韻相疊,<帝繫>:「顓頊娶于滕奔氏,
滕奔氏之子謂之女祿氏,產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
氏之子謂之高緺氏,產重黎及吳回。」「共工」音叶「
高緺(ㄍㄨㄚ)」,「緺」去系加女為「媧」,「媧(ㄨㄚ)
」音近「(e)」;<後漢書.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
蠱。註:蠱與冶通。」<集韻>:「蠱,音義又並與冶同。
」「古冶(複姓)」音叶「公冶(複姓)」,倒裝為「暘谷
(地名)」、「裕固(族名)」,分化出「谷」、「裕」二
音,「裕」音近「(e)」,「蠱」有時讀作「冶」;鬼蜮
分化出國、域二音,蜮一名射影,<本草>謂之射工,日文
「江」訓讀作「」者,古複音語之遺痕也!

    「曾」又與「增」同,<孟子>:「曾益其所不能。」
「曾」又與「層」通,<後漢書.張衡傳>:「登閬風之曾
城兮。」<文選>作層城,<楚辭.天問>:「增城九重,其高
幾里?」廣東省東莞之北有增城縣,「增城」音叶「九泉
」、「酒泉(地名)」、「左丘(複姓)」,分化出「ㄗㄥ
」、「ㄘㄥ/」二音。「曾孫」音叶「增損」、「眷屬
」、「滋生」,音轉為「承襲」、「承受」、「場所」
、「處所」,故日文「曾」訓讀曰「」、「」。

    層出、層次倒裝為千乘(地名)、千倉(地名),音轉
為茨藻(水草名)、棲苴(水中浮草)、川資(旅費)、佽助
(資助)、傳家、承繼、秭、草薦(草席)、俶載(開始)
、俶真(原始)、才雋、才具、琦珍、千金、鈐鍵(關鍵)
、鈐記(印章)等,分化出川、資、千、記等音,故日文「
川」訓讀曰「」、「」,「千」訓讀曰「」也。

    「止」又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
止。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說文>:「夔,神魖
也,如龍,一足。」「獨足」音叶顛蹶、投足、淘氣、刁
鑽、提舉、帶挈、雕琢、陶鑄,倒裝為正統、正當、正
道、正途等,正字從止,足也,<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故日文「止」訓讀曰「」、「」。「一舉手」
不足為奇,奇在與一舉手相對的「一投足」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仁」又叶如延
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
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集韻>:「然
古作。」去火為難,<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
亦難也。」連姻、難易音叶嘔(小兒語)、弄瓦(生女)
、連尹(官名)、連敖(官名)、(頭長貌)、龍吟、女
媧,倒裝為嫛婗(嬰兒)、吾儂、我人、有連(連姻)、月
老、猗儺、婀娜、嘔、蚵蠪(蜥蜴),分化出鱷、龍兩
音,傳說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古老之圖騰名。<正字
通>:「同。」逆同,為逆本字,加虫為,<說
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吞人即浮出。」此實
即鱷也。鱷音近貳、逆音同膩,貳又與二同,<易.坎卦>:
「樽酒簋貳。註:一樽之酒,二簋之食。」此所以日文「
仁」訓讀曰「」、「二」訓讀曰「」也。<集韻>:
「竺或作笁。」<玉篇>:「,古文眱字。,古文眱字
。」從二、從工皆可,二音同貳、音同膩、二音近,
此乃「」所以音「(e)」之又一途逕。

    女媧又音叶靈武,閩南語「武」音同「母」,故靈武
又音叶女禖、黎苗、黎民、人們、人民,倒裝為萌黎(人
民)、彌麟(夷州人謂人民)、每人、媒人,<繹史.卷三>
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致婚姻。」
<路史.後紀二>:「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
為皋禖之神。」故日文「女」訓讀曰「」、「」。
媧去女加示為禍,今「和闐」即古「于闐」;「松花」江
古名「宋瓦」江;客家人稱「甌駱」人曰「鶴老」人;雲
南省的「倭泥」族,又作「和泥」族,故日本(倭奴)自稱
大和民族,日文「和」訓讀曰「」、「」。

    <類篇>:「嫛彌,嬰兒也。」「嫛婗」又音轉為「嫛
彌」,音叶微妙、元妙、奧妙、我們、惡魔、妖魔、豔
美、優美、仰慕、愛慕、嫵媚、悅媚,韓國語「濊貊(族
名)」讀如「Yemark」,故又音轉為說媚、諧媚、秀媚、
思慕、玄妙、邪魔、虱目(魚名)、細密、三明(地名)、
三門(灣名),「密」音近「」,日本固有的數目讀音由
一到四本讀「(hi)-(fu)-(mi)、(yo)」,故日
文「三」訓讀曰「」也!家喻戶曉的日本卡通漫畫人
物小叮噹別名「多啦A夢」,這個名字可以拿來做為音感
敏銳度的測驗題,都知道是「Dream」的日式讀法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