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雅言」探幽

    <讀書雜誌>[荀子‧榮辱篇]「君子安雅」條云:「
雅讀為夏,夏謂中國也,故與楚、越對文。[儒效篇]:
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其證。古者夏、雅
二字互通,故[左傳]齊大夫子雅,[韓子‧外儲說]右篇
作子夏,楊注云:正而有美德謂之雅。則,與上下二句
不對矣。」此言可破歷來一切傳說者之無知妄解。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天下的統一王朝,周人
自以為承夏之緒,<閟宮之頌>曰:「是生后稷,俾民稼
穡;奄有下土,纘禹之緒。」<周頌‧思文>亦云「陳常
於時夏」,下土者夏土、時夏猶是夏也。<左傳‧襄公
二十六年>:「子儀之亂,析公奔晉,------以為謀主
。------楚師宵潰,晉遂侵蔡、襲沈,------楚失華夏
則析公之為也。」此指蔡沈及鄰于楚北境諸國為華夏。
<吳語>:「昔楚靈王不君,------踰諸夏而圖東國。韋
云:諸夏,陳、蔡。東國,徐夷、吳、越。東夏,沈、
蔡也。」<左傳‧定公四年>:「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
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命以康誥,而封
于夏墟。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周封唐叔於夏墟,晉
為夏之本土,<康誥>有「用肇造我區夏,------以修我
西土。」之語,區夏猶言有夏或夏域,<逸周書‧王會
篇>曰:「正北大夏。」而<史記>、<水經注>謂之「北
假」,杜預云大夏即晉陽,河套一帶古謂之北夏,北假
即是北夏,古西夏氏在青海湟中,宋朝時的西夏建都於
後套,<史記‧吳起列傳>:「起對曰------夏桀之居,
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桀之國
環洛陽。據以上各書所記夏地,可知夏之區域包括河南
省之中、西部(即伊洛嵩高一帶)、山西省南半(即汾水
流域),西有陝西省一部份(即渭水下游),東不過平漢
線(最盛時曾有濟水上游,至于商邱)。

    「華夏」、「夏后」互為倒裝,以「ㄍ、ㄎ」音轉
為「ㄏ」而言,涉及的兩組音為「廣信─少廣」與「回
鶻─可汗」;以「ㄅ、ㄆ、ㄇ」音轉為「ㄈ」而言,涉
及的四組音為「旱魃─彭亨」與「彭戲─鮮卑」,及「
「濊貊─靺鞨」與「麼些─粟末」;以聲母一旦消失而
言,涉及的兩組音為「有熊─軒轅」與「有扈─夫餘」
;以「ㄏ」、「ㄒ」二聲母通轉而言,涉及的兩組音為
「瀚海─防風」與「肅慎─賽夏」;以「ㄐ、ㄑ」音轉
為「ㄒ」而言,涉及的兩組音為「府君─君侯」與「海
滄─滄海」,「夏」字的音韻變化不離這幾組音。在各
省縣名叶音中以「夏后─伏犧」居冠的廣東省,「回鶻
─可汗」也高居第三,「少廣─廣信」在閩、臺、粵、
贛也都有不低的排名;「夏后─伏犧」、「彭戲─鮮卑
」在東北九省的出現率亦頗高,故「渤海」、「夫餘」
、「烏桓」、「粟末」也都在歷史上有所表現。

    疋:音蔬,足也,足古作疋。又音胥、音絮。又音
所,記也。又音雅,正也。,古文正字。分疋、作
兩字,後人強析之耳。又音匹,倍兩謂之疋,二丈為兩
,倍兩四丈也。<廣韻>:「止,停也、足也。足,滿也
、止也。」足、止互訓,正去一橫為止。「方正」音叶
「府君」,正本之變體。胥字從疋,<詩‧公劉>「于
胥斯原」、<詩‧綿>「聿來胥宇」的「胥」均當作「夏
」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札觀樂于魯,為
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夫能夏則大,大之至也,
其周之舊乎!」周、秦同地,<詩經>之大雅、小雅皆仿
自周,其稱周、秦之樂為夏聲,可證豐鎬鈃渭之間本夏
后舊地,故周初誥命往往因夏后故地自稱有夏。

    <揚子法言>:「或雅、或鄭,何也?曰:中正則雅
、多哇則鄭。」至西漢末年,鄭地的語言與長安有多哇
之別。<論語>:「子所雅言。註:孔曰:雅言,正言也
。朱註:雅,常也。」<玉篇>:「雅,素也。」「雅言
」最初指的是夏后氏的語言,由於夏朝享國有439年之
久,名義上又是當時北方中國的共主,極可能當時已有
了文字(「倉頡」、「沮誦」互為倒裝,「沮誦」音叶
「顓頊」)。湯放桀之後,商人似乎在語言上有同化於
夏的跡象,<詩‧商頌>:「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
敢不來王,曰商是常。」蔬(疋)音近素,「平素」義同
「平常」,商之官方亦操「雅言」。及至周人「纘禹之
緒」,夏后氏舊地的語言遂積漸成為「普通話」,也就
是所謂的「雅言」,而「雅」恰有「正」的訓義,孔子
之時國際間操「雅言」,各國又有各自的方言。

    <詩‧商頌‧長發>:「有娀方將,帝立子生商。」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有娀方將」
乃是「有娀方值壯年」,也就是正當「青春年華」的意
思,日本語謂「鳥」的「(tori)」音叶「帝立」,
「帝立子生商」唯有解釋作「子生商」方有著落,
此乃商人本操「複音語」的證據。<詩‧大雅‧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
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子,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
為后稷。」履,踐也;敏,疾也;歆,動也;「帝武」
又音叶「童蒙」、日本語謂幼兒的「(kodomo)」
的末二音節,「履帝武敏歆」者,「至郊禖而『童蒙』
疾動」也,此乃周人本操「複音語」的證據。

    <左傳‧宣公四年>:「鬥伯比淫於子之女,生子
文焉。夫人使棄諸夢中,虎乳之。子田,見之,懼
而歸。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謂乳穀,謂虎於菟,
故命之曰鬥穀於菟,實為令尹子文。」「鬥穀」音叶「
童羖」、「荳蔻」,倒裝為「蝌蚪」、「顧菟」、「孤
塗(Kudu)」、「(kodomo)」的前二音節,<楚辭>
:「厥利為何?而顧菟在腹。」顧菟義同匈奴謂子的孤
塗。日本語謂男子的「(odoko)」後二音節音叶「
鬥穀」,前二音節音叶「於菟」、鰲頭、無敵,「鬥伯
比」乃「鬥穀伯比」之省,複姓「鬥穀」與其名「於菟
」相加,有「虎子」之義,「虎乳之」的傳奇其實乃楚
語之音義的穿鑿附會。<孟子‧滕文公篇>:「南蠻鴃舌
之人。」<史記‧楚世家>:「熊渠曰:我(楚)蠻夷也。
」春秋時期楚國的語言顯然與中原大不同。

    <六書故>:「邾、鄒同聲,實一地。春秋時邾用夷
,故邾謂之邾婁,合邾婁之音為鄒,故邾改名鄒也。」
「邾婁」、「羅鄒」互為倒裝,今阿里山之「鄒族」全
名為「羅鄒」或「羅茲阿」,幸賴阿倍明義<台灣地名
研究>予以保留。既云邾、鄒同聲,則邾婁自可省音為
鄒。所謂「邾用夷」,也就是說邾婁操不與中原同的語
言。<玉篇>:「邾,魯附庸國,顓頊之後所封也。」邾
婁源出祝融八姓,<鄭語>:「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佐制物
於前代者,昆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
未有。己姓:昆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
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
矣。禿姓:禿人,則周滅之矣。妘姓:鄔、鄶、路、偪
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翟,
莫之數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融之興
者,其在羋姓乎?」既不一其姓,則不得謂之共祖,「
祝融」蓋其共主之稱號。<詩‧商頌‧長發>:「韋顧既
伐,昆吾夏桀。」大彭疑即彭祖別名,為商伯故有大之
稱;豕韋、昆吾及顧,皆於商滅夏時同被翦滅;夏后氏
與祝融氏族集團妥協,但仍滅掉了鬷夷與豢龍。

    <帝繫>:「顓頊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謂之女祿
氏,產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謂之高緺氏
,產重黎及吳回,吳回氏產陸終。陸終氏娶于鬼方氏,
鬼方氏之妹謂之女隤氏產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啟其
左,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其二曰惠連,
是為參胡;其三曰籛,是為彭祖;其四曰萊言,是為云
鄶人;其五曰安,是為曹姓;其六曰季連,是為羋姓。
------昆吳者衛氏也,參胡者韓氏也,彭祖者彭氏也,
云鄶人者鄭氏也,曹姓者邾氏也,季連者楚氏也。」各
「氏」字<世本>皆作「是」,<左傳‧哀公十七年>:「
登此昆吾之墟,------公入于戎州己氏。」此時衛已自
楚丘遷於帝丘,帝丘為顓頊之墟,亦昆吾之墟,昆吾的
舊居實在衛。<毛詩譜>:「(檜)昔高辛氏之土,祝融之
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三代之前,祝
融氏族集團屯居於黃河左近,北以衛為中心、南以鄭為
中心,與夏的關係十分密切,<逸周書‧嘗麥解>曰:「
皇天哀禹,賜以彭壽,思正夏略。」「昆吾」分化出鯀
、禹二音,而「禹」更被附會為夏之祖。

    「夏后」音叶少昊、羲和、司寒、亶父、史皇、豎
亥、壽華、儵忽、湘妃等,倒裝為伏犧、伏戲、馮相、
方相、華胥、赫胥、黃熊、封豨、含沙、疏、傅險、
扶桑、釜山、放勳等(按:傳說中的「少昊氏」實乃集
拼湊、附會之大成),這些在上古史或神話傳說中留下
記錄的,固為僅存的碩果。由各組代表性複音名詞的叶
音觀之,「夏后─華夏」這組音在中國各省縣名叶音統
計中排名第六,除「軒轅─有熊」以外,其與中國的關
係,較其他有音韻通轉關係的各組音,如「鮮卑─彭戲
」、「粟末─麼些」等,都要來得密切,傳說中的「伏
犧氏」且為畫八卦、造書契、制嫁娶、教佃漁的古帝,
與「女媧」共同扮演人類男女兩性的開闢祖。

    語言學家以漢語、藏語,以及中南半島各國、中國
南方諸少數民族等的語言,歸併為同一類,稱之為「漢
藏語系」,然今漢語為舉世獨一無二的「單音節語」,
藏語、泰語的詞彙中,則確實有「雙音節語」的證據,
如藏語謂「河川」的「藏布」,音叶追奔、逐北;泰語
謂「河流」的「湄南」音叶漭浪(大水貌)、湓流(水湧)
。泰語謂「藍色」的「Gram」,音叶甘藍、橄欖,分化
出「監」、「藍」二音;泰語謂「風」的「Fram」音叶
飛閭、風流,分化出「風」、「」二音。藏語、泰語
都有漸漸單音節化的趨勢,例如藏語謂「湖」曰「錯」
、泰語謂「招牌」曰「牌」等。中國成為「單音語族」
極可能是受到一字一音之文字的制約,或者說如果不是
文字,那麼複音變單音的速度不會這麼快,在這轉變的
過程中,「雅言」一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