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文」釋例

    「圖騰旌畫衍變成漢字」是筆者「龍圖騰與複音語
研究系列」的重要發明之一,例子不勝枚舉,茲僅就十
組「女字頭龍字尾」複音語詞各舉一例以闡釋之:

    (一)<直音>:「蚎同。」<唐韻,集韻>並:「
與蚎同。」從日、從月、從越皆可,均讀作「越」。「
日月」音叶年月、靈物、靈位、黎元(百姓)、牛耳、立
萬、弄瓦(生女)、嘔(小兒語也)、女媧等,倒裝為兒
女、嫛婗(人始生)、嬰蜺(蟲名)、餌、猗狔(弱貌)、
衙內、旖旎(柔貌)、蚵蠪(蜥蜴)、疫癘、愚魯、曰若、
日本語謂「曰若」的「(a no)」、日本語謂「鱷」
的「(wani)」等,分化出「物、牛」、「位、立」
、「兒、倪」、「、逆」、「萬、厲」、「月、日」
等音。<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蔡氏集傳云:
「曰、粵、越通,------曰若者,發語辭。」閩南語、
閩北語的「曰若」分別讀如「ㄏㄧㄣ ㄌㄜ」、「
ㄏㄧ ㄋㄛ」,「曰」皆音近日本語「日」的音讀
「(hi)」,可見「曰」、「日」本同出於一源。

    <說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吞人即浮
出。」字從,而為逆本字。<正字通>云為古戟
字,此乃後來因形似而借用,其實「」字本象鱷形,
「」、「」的合音正音叶「(wani)」。<說文>
:「物,萬物也。牛為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
牛、勿聲。」此謬言也!「牛」最初當讀如「臥牛」或
「忤逆」,故「牛」、「午」形似,本抽象的「鱷」之
圖騰旌畫,後因形似轉為「牛」之指謂,<周禮‧春官>
大宗伯:「合天地之化。註:能生非類曰化。疏:鳩化
為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鼠化為鴽、雀化為蛤蜃之
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上古人有「化」的
觀念,以為天地萬物無不為圖騰所化,牛以其龐大身軀
的特徵而承襲了圖騰名。「日」、「月」本亦抽象的圖
騰旌畫,今人以為造字者摹日、月之形以象之,事實的
真象卻是圖騰旌畫因形似而被拿來借用。

    (二)「媧」去「女」加「示」為「禍」,故「女媧
」音轉為女華、女皇、鸞鳳、龍鳳、老虎、羅敷等,倒
裝為鳳鳥、和鸞、虎落、樊籬、簏、婦人等。<集韻>
:「虎古作。」<字彙補>:「,古文虎字。」從虎
、從鹿均可?<篇海>:「簏,箭室。」<子虛賦>:「
彎蕃弱。註:文穎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一作
「繁弱」,「簏」、「蕃弱」或「繁弱」以所裝、所
射弓箭離弦時,迅如「飛鳥」、「忽雷(胡琴名)」、「
Fly(飛也)」、「Hurry(匆忙)」、「(鱷也)」、「
飛閭(船頭屋)」等而得名。<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
而角生。」<埤雅>:「鹿,仙獸也。」「簏」倒裝為
印尼語謂「虎」的「Lawu」,分化出虎、鹿二音,兩者
皆承襲圖騰名,故有諸般神異傳說。由音生義,再依音
義覓字的結果,竟在虎字上加個「老」字。

    蕃籬曰虎落,<前漢書‧錯傳>:「為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虎落」乃是「蕃籬」的
擬音字,與「虎」扯不上任何關係。漢樂府詩<焦仲卿
妻>:「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陌上桑>:「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使君自有婦,羅敷自
有夫。」「羅敷」本「婦女(人)」倒裝的擬音字,後人
不知,誤以為古代女性多取以為名。<孔演圖>:「鳳為
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身備五色,鳴中五音,有道則見,飛則群鳥從之。」傳
說又有神鳥曰鸞,赤神之精、鳳凰之佐,雞身赤毛、色
備五彩、鳴中五音,出女山,<埤雅>:「鸞鳥,雌曰
和、雄曰鸞。」鳳、鸞的性別,在中國人的傳說中未有
一定,那可是說來話長,不是三言兩語就說得清楚的!
此二者在近世大致皆為雌性的象徵,在古代則不盡然,
故有「鳳求凰」與「鸞鳳和鳴」等不同說法,「龍」則
一直都是雄性的象徵,而「龍」音近「鸞」。

    <書‧益稷>:「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傳:會五
采也,以五采成此畫焉。」華又與花同,<爾雅‧釋草>
:「華,荂也。」<廣韻>:「華,草盛也。」<說文>草
作艸,云「百卉也」,<集韻>:「屮,尹彤曰古文或以
為艸字。」<康熙字典>草字條下「草」字之古文實作「
」。<篇海>:「卉,百艸總名。」<說文>作芔,<字
彙補>:「茻,古文共字。」<說文>「茻」字自為部,
、形似,實乃鱷之象形,故其尾部歪斜。<玉篇>:
「 虺,水流貌,亦作。」芔實即「虺」也!「草」
本鱷之指謂,徐鉉釋草字曰:「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
別作皁字為黑色之皁。」鱷之色黑。

    <集韻,類篇>並:「同虯。」鄭樵<通志略>:「
龍子有角曰,無角曰。」虯即是蛟,亦即是鱷、即
是夔,「」字黽上加 ,然<正字通>於字云:「
夔字之,從不從艸。」其實,華、草二字本亦鱷之
象形(華古文萼形似萼),「薨」字無關於草,故不入「
艸」部,而「茫」亦與草無關,古人則未遑將其從「艸
」部中剔除!<字彙>:「西域有玆國。,古天字。
」、<玉篇>:「,古天字。,古文龍字。,古文
龍字。」<字彙補>:「同籠。」<集韻>:「,古龍
字。」<海篇>:「,音龜,龍也。」<篇海類編>:「
,俗黽字。」<說文>:「黽,從它,象形,黽頭與它
頭同。徐鉉曰:象其腹也。」黽加單為「鼉(揚子鱷),
它為「艸居患它」之它的變體,此皆漏網之魚也。

    (三)「女華」又音轉為「女魃」、鐃鈸、流派、臨
盆、藍本等,倒裝為冰人、伴侶、賁臨、本擬等,分化
出派、旅二音。「鐃鈸」顧名思義,因其必析成「兩半
」;俚俗輕詆男性之終身「伴侶」曰「婆娘」(客家話
曰哺娘),或倒過來念成「老婆」、「老伴」,而「郎
君」遂因與「老婆」對仗,致被讀成「老公」;婦女產
子謂之「臨盆」,為的是迎接新生命的「賁臨」;所依
據的謂之「藍本」,「本來」已有初步規劃。

    <說文>:「冰,本作,象水凝之形。」<廣韻,
集韻>並:「,冰本字。」<韻會>:「,本作,
今文作冰,字今偏旁書作。」二「人」相疊為「
」,<說文>「」自為部,<康熙字典>依<正字通>改入
人部。凡自為部者,如茻、林、耑、、柬、東、西、
、炎、習、素等,皆因強其入於某部實有礙難之處,也
正因為這些字本身所象實鱷之形。<集韻,正韻>並:「
冰同凝。」<正韻>:「古文冰作、凝作冰,後人以冰
代、以凝代冰。」<周禮‧天官>:「凌人共冰,秋刷
冰室,冬藏、春啟、夏頒冰。註:凌,冰室也。」冰室
通作凌室,<前漢書‧高帝紀>:「未央宮凌室。師古曰
:凌室,冰室也。」<廣韻>:「凌,冰凌。」「冰人」
音叶冰凝、冰凌,因「伴侶」而生居間媒介之義,又音
轉為「媒人」,「」本抽象的鱷之象形。

    (四)「女魃」又音轉為「女媒」、黎母(嶺名)、黎
苗、盧牟(規矩)、貍貓等,倒裝為狫(族名)、氂牛、
馬陸(蟲名)、脈絡等,分化出「姥、老」或「牟、牛」
二音。「名」、「各」形似、,陸」去阜為「坴」又加
目為「睦」,皆為這一組複音詞之分化。古籍「雒」多
從「名」作「」;「坴」實「圭」之變體,「鮭」音
圭、音蛙又音化。<集韻>:「與洼同。」「」字從
「亞」,<字彙>:「亞、堊、惡本一字。」惡音同鱷,
<說文>:「亞,醜也。」以人類的審美觀而言,鱷確實
夠得上稱「醜」,「亞」本抽象的鱷之象形。

    「犛牛」通作「氂牛」,犛:或作氂、斄、髦,通
作貓,亦作旄,又音釐。氂:或作犛、斄、髦,又與釐
通,又音來、又音毛。<說文>:「貓,貍屬。」閩南語
古裝戲曲「貍貓換太子」中的「貍貓(ㄌㄧv 万ㄚv)」
乃是「貓」的指謂,然民間「貓」音「ㄋㄧㄠ」,而一
種學名「白鼻心」的動物俗稱「果子貍」或「白面貍」
的「貍」則音「万ㄚv」(按:具同特徵之「貓」則稱「
白鼻貓(ㄋㄧㄠ)」。「貓裏(苗栗舊名)」、「貓羅(芬
園舊名)」等的「貓」皆音「万ㄚv」;「貓公石(石名)
」、「貓求港(地名)」等的「貓」皆音「ㄋㄧㄠ」,兼
具二種讀音。貓去豸加女為媌,<揚子方言>:「凡美好
而輕者,關東、河濟之閒謂之媌。註:今關西人亦呼美
好為媌,閩人謂妓女為媌。」閩南語今猶謂美好曰「媌
」而音「ㄋㄧㄠ」,如「媌兒姊」、「妝徦倬媌」、「
姿勢媌媌」,謂妓院曰「媌兒間」;亦又或音「万ㄚv
」,鄉鄙女子間相詈有「潑媌」一詞。<釋名>:「人始
生曰嫛婗。」<類篇>:「嫛彌,嬰兒也。」「彌」之於
「婗」,猶「姥」之於「老」,故麊冷又作冷。<集
韻>:「,音留,補鳥獸具。」<玉篇>:「同罶。
」「卯」之於「留」,猶「」之於「兒」。

    (五)媧又與蝸通,<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
」「女蝸」音叶蠡蝸、老鴰、泠綸(樂師)、籠檻等,倒
裝為蜾蠃、甘藍、夔龍、躨跜等,分化出「裸、祼」、
「藍、檻」等音。<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見鍾儀,
問其族,曰泠人也。正義:泠氏世掌樂官而善,故後世
名樂官為伶官。」伶人,樂工也;伶倫,古樂師,世掌
樂官,故號樂官為伶官。「綸」音「倫」又音「官」,
「伶倫」音叶「伶人」、「泠綸」音叶「伶官」。<玉
篇>:「躨跜,虯龍動貌。」「夔龍」音叶「犪牛」,
音轉為蛟龍、虯龍,分化出「夔」、「夒」二音,故「
牛」部有犪、,「巾」部有、。

    (六)「女蝸」又音轉為「女嬌」、驪駒、憐矜、蠪
蟜(螘也)、連綴等,倒裝為艱難、紀念、(麤大貌)
、簡練等,分化出「今、令」、「艱、難」、「膠、蟉
」、「柬、楝」等音,這組音之螞蟻(螘也)的指謂,蓋
因其連接不斷之行進隊伍而得名。<說文>:「,蟲連
行紆行者。」<類篇>:「蚙,蟲連行紆行者。」兩者同
訓義,而前者音靈、後者音琴。<前漢書‧儒林傳>:「
王式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註:服虔曰<逸詩>篇名,見
<大戴禮>,客欲去歌之。」「驪歌」音近古音「驪駒」
,各級學校畢業典禮上由在校生歌之。<荊楚歲時記>:
「蛟龍畏楝,故端午以楝葉包,投江中祭屈原。」「
」本形容鱷,「柬」字象蛟之形。

    (七)「女嬌」又音轉為「女虔」、獠(族名)、立
泉(瀑布)、(手足凍貌)、潤蠢(蚯蚓)等,倒裝為
(蚯蚓)、獠、螭龍、長離(星名)、寵榮、麤鹵等,
分化出「螭、離」、「寵、龍」、「麤、鹿」等音。懸
瀑水曰「龍湫」,又音轉為「立泉」。<廣韻,集韻>:
「璆與球同,玉磬也。」<集韻>:「球或作璆。」上下
互訓。<集韻>:「西南夷謂之獠,或作。,音爪,
西南夷種,或作。又,音杳、音老,義並同,西南夷
也。一曰,土人自謂獠,別種。」獠、老撾、南掌
、羅茲阿本皆一音之轉,倒裝為邾婁,「羅茲阿」即今
「鄒族」,「邾婁」國後省音為「鄒」。<說文>:「
,蟲名,借地名,漢中有縣,地下多此蟲,因以
為名,考其義當作潤蠢。」地名適與蟲名同耳,地下多
此蟲故名者謬言也!「」為蚯蚓別名之一,本亦鱷
名,因上古人之特殊概念而承襲圖騰名。

    (八)「女虔」又音轉為「女希」、糧食、螺螄、
僳(族名)、歷史、繞腮、老鼠等,倒裝為食糧、迅雷、
鬚髯、狻猊(獅)、猞猁(猴)、戍樓、數量、相讓等,分
化出「栗、粟」、「樓、數」、「讓、襄」、「吏、史
」等音,故「蝕」音食、又音力,又音籠與豅同;今之
所謂「螺絲」猶不掩「螺螄」本來面目。洛蘇、聶素、
納喜、納西等均「僳」的同音異譯,部族名本皆沿襲
圖騰名。<玉篇>:「鬣,長須也。」「老鼠」似以作「
鬣鼠」為宜;所謂的「落腮鬍」似即「繞腮鬍」之訛。
「獅」之所之又名「狻猊」,蓋狀其滿面「于思」,與
吼叫之「雷聲」,及殺戮、撕裂、肆虐等狩獵的寫真畫
面。「猴」之所以又名「猞猁」(按:猴之日本語曰
[salu]、<紅樓夢>曰猞猁孫),蓋狀其戲弄、嬉鬧、
喧嚷、騷擾之習性,翛然、絢練之動作,以及食物塞滿
膆等特徵。「錫蘭(CEYLON)」音叶「狻猊」,故古代
稱之為「獅子國」;非洲的「獅子山(SIERRA LEONE)」
前二音音叶「狻猊」,後二音音叶英語獅的指謂。

    (九)「女蝸」又音轉為「女祿」、驪龍、來臨、蒞
臨、甪里(複姓)、牛彔(三百戶)、伶倫、伶人、玲瓏、
朧、谷蠡(王號)、醪醴、樂浪(郡名)、那拉(複姓)、
樓蘭(國名)、柔然(國名)等。柔然或作蝚蠕、蠕蠕、茹
茹、芮芮,上下孿生重疊。<玉篇,集韻>並:「朧,肥
貌。」本形容鱷,<集韻,韻會>:「朧,月光也。」
朧、朦、膧等字既出現在月部,又在肉部重出,肉部的
「膧」亦云「肥貌」,「朦」字則訓「大貌」、「豐肉
也」,本皆形容鱷,肉、月本同一字,後人強析之耳!
<列子‧殷湯篇>:「終北國------有水湧出,名曰神瀵
,臭過椒蘭,味同醪醴。」此「醪醴」一音實與印度人
所嗜食之「咖哩(Curry)」有關。「谷蠡」讀如鹿離;
<正字通>:「甪,角字之。」<魏書‧江式傳>:「宮
商徵羽。」即角字,<樂記>:「宮為君,商為臣,
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宮商角徵羽」音叶「君
臣民事物」,唯「角」之與「民」不易索解:「黎民」
分化出黎、民二音,「黎」音近「」。

    (十)「女祿」又音叶「女狄」、臉蛋、黏貼、
(灘也)、鳥道、瀧涷(沾溼貌)、籠東、鬩等,倒裝為
(蟲名)、畽(行無廉隅也)、凍餒、端賴、刁難、
東籠、膧朧(月初出)、曈曨(日初出)等,分化出「卵、
蛋」、「黏、貼」、「賴、」、「餒、妥」、「難、
灘」、「鳥、島」等音。英語謂日間的「Light」、謂
夜晚的「Night」,分別為「曈曨」、「膧朧」倒裝。
<北史‧李穆傳>:「宇文泰戰敗,敵兵追及,穆以鞭擊
泰曰:『籠東軍士,爾曹主安在?』籠東猶隴種,言兵
敗披靡也。」<集韻>:「儱偅,不遇貌。與龍鍾、隴種
、躘踵通,皆狀其潦倒。」卡瓦蘭語謂「猴」的「羅東
」音叶「籠東」,蓋披靡之狀似之。<前漢書‧孝成皇
后傳>:「鬩書。應劭曰:薄小紙也。晉灼曰:今謂
薄小物曰鬩。」「瀧」音龍又音(雙)近「鬩」,鬩
實音叶英語「Letter(書信)」與「Little(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