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轉的型式

    所謂的「音轉」指的是「此音容易讀成彼音」,而
確實在文史典籍中有確著的證據,證明其所言不虛,並
非憑空捏造者,不同語言之間專有名詞的翻譯,即常常
有這種現象,甚至於操同種語言的不同地區,有時也難
免有此情事發生。例如:雲南的「窩泥」族又作「和泥
」族,實因不同譯者耳朵所接收的訊息有各別差異;又
例如臺南縣歸仁、關廟一帶,凡「ㄘ聲母」皆習慣讀成
「ㄒ」或「ㄙ」聲母。又例如閩南語「我(兀ㄨㄚ\)」
大陸北方人往往讀成「ㄨㄚ\」。各種情形不一而足,
本文且以「五十五組複音」作比較有系統的分類。

(01)
    「蝸」又與「媧」通,<禮‧明堂位>:「女蝸之笙
簧。」<書‧益稷>:「啟呱呱而泣。」<說文>:「呱,
小兒聲。」呱音瓜、音菇、音瓠又音窊,同一小兒啼
聲,聽在各人的耳裏,就有「蝸」、「媧」的不同。

    <國語‧周語>:「反及嬴內以無射之上宮。註:嬴
內同媯汭。」嬴內音叶應龍,媯汭音叶夔龍。

(02)
    接連兩聲「呱」之間,必膠著出一「Na」音,此「
Na」與「呱」的合音,如果從「Na」起音,聽起來就像
「女媧」或「女蝸」(由「Na」至「Na」則「女祿─驪
龍」),如果從「呱」起音,聽起來就像「臥龍」或「
夔龍」(由「呱」至「呱」則「共工─高緺」)。

(03)
    公雞之啼聲,國語作「─!」、閩南語作「
咕─咕咕!」,而英語作「Du─De Du!」,如嬰兒啼
聲之人聽人殊。<說文>云:「龍,童省聲。」「女祿─
驪龍」、「籠東(女狄、女隤、瀧涷)─東籠(涷瀧、鼉
龍、毒龍)」之間,有著音韻的通轉關係。

(04)
    「女媧」音叶女娃、女巫、女夷、女匽、女瑩、女
英、女王(按:母音通轉)等,又音轉為女皇、女房、女
防、女和、女華等;「臥龍」音叶御龍、應龍、晏龍、
游龍、五龍等,又音轉為伏龍、飛龍、黑龍、和龍、黃
龍等,此猶「窩泥」、「和泥」之間的音韻變化。

<世本‧姓氏篇>:「女氏,天皇封弟媧於汝水之陽,後
為天子,因稱女皇。」此以「女媧」性別定為男性。
閩南語「女媧」音(「女[ㄏㄜ]」)近「女皇。
<淮南子‧覽冥訓>:「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足
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女媧(ㄨㄚ)」音轉為女皇、蘆灰,又倒裝為黑龍。

「窩泥(Woni)」族名,又作俄泥、阿泥、斡泥、倭尼、
哈尼、和泥。平假名「(wa)」、片假名「(wa)」的
字源均為「和」。今「和闐」即古「于闐」。

<魏志‧烏凡傳>:「太祖引烏凡之眾,服從征討,而邊
民得用安息。」丸俗凡字,「烏丸」即「烏桓」。

<呂氏春秋>:「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凡。」
<正字通>:「凡者鳥卵別名,象其圓形,讀若完。」

「烏孫國」,<淮南子‧時則訓>作「戶孫國」。

「松花江」古名「宋瓦江」。

滹沱,<禮‧禮器>作惡池,<秦詛楚文>作亞駝。
<字彙>:「亞、堊、惡本一字。」
<集韻>:「與洼同。」<玉篇>:「圭為龍文」。
黻之狀如,古弗字,<增韻>云兩巳相背形。
王孝廉引張湛注夸娥曰「古之大力者」云:「由其根據
『帝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來看,夸娥是由巨人夸父分
化而成。」

韓愈<月蝕詩>:「如口開呀呀。」閩南語「開呀呀」讀
如「ㄎㄨㄧ ㄏㄚ ㄏㄚ」。閩南語「一門開
」的「」,也可用於「一嘴開」。

(05)
    閩南語霧、武、巫、務、物、亡、萬、惘、網、微
、尾、文、聞、問、無、未、侮等皆讀「万」聲母,是
「女媧─臥龍」極易音轉為「女禖─尨龍」。

(06)
    ㄅ、ㄆ、ㄇ(含万)、ㄈ(含ㄏ,古無輕唇音)四聲通
轉,故「悲」字從「非」、「潑」字從「發」、「陌」
字從「百」、「肥」字從「巴」,因此「女皇─黃龍」
、「女魃(龍伯)─蟠龍」、「女禖(龍媒)─尨龍(毛龍
、苗龍)」之間,有音韻上的通轉關係。

<前漢書‧司馬相如傳>:「湛恩龐洪。」或作庬、厖。
<書‧周官>:「不和政龐。」或作庬、尨。
<左傳‧僖公四年>:「狐裘蒙茸。」或作尨。
<詩‧商頌>:「為下國駿蒙。」或作厖。

(07)
    ㄍ(含兀)、ㄎ、ㄏ(含ㄈ)三音通轉,故「鴿」音從
「合」、「靠」音從「告」、「河」音從「可」、「汗
」音從「干」,是以「女古(女蝸)─亢龍(句龍、夔龍)
」、女皇─黃龍」間,有音韻上的通轉關係。

「呼倫(池)泊」古名「俱倫泊」。
閩南語「俱」音「ㄍㄨ」或「ㄎㄨ」。

「求」是「裘」的音符,閩南語「求」音「ㄍㄧㄨv」
,而「裘」音「ㄏㄧㄨv」。

(08)
    ㄐ、ㄑ、ㄒ三音通轉,故「狎」音從「甲」、「懈
」音從「解」、「現」音從「見」、「吸」音從「及」
、「沁」音從「心」、「栖」音從「西」、「覷」音從
「虛」,是以女嬌(女節、女紀、女几、女志、女烝)─
蛟龍(角龍、徵龍、燭龍、豬龍、祖龍)音轉為女虔(女
丑)─虯龍(龍、螭龍、青龍、蒼龍),又音轉為女希
(女嬉、女脩─女樞─女尸)─蜥龍(神龍、商龍)。

    「高禖(皋禖)」音叶「蠱媚」,音轉為「郊禖」、
「諂媚」,又音轉為「先禖」、「獻媚」。

(09)
    ㄓ、ㄔ、ㄕ(ㄗ、ㄘ、ㄙ,古無舌上音)三音通轉,
故「峙」字從「寺」、「蹠」字從「庶」、「湛」字從
「甚」、「儔」字從「壽」、「鈔」字從「少」、「慎
」字從「真」、「適」字從「」。

(10)
    ㄌ、ㄋ、ㄖ三聲通轉,故「仍」字從「乃」、「諾
」字從「若」、「溺」字從「弱」、「賃」字從「任」
、「女」加水為「汝」、「內」加艸為「芮」等。此三
聲在部份方言區,又易轉化成「ㄧ、ㄦ、ㄩ」等讀音,
如:「鰇」音轉為「魷」、「瑜(ㄖㄨ/)」音轉為「ㄩ/
」、「儒(ㄖㄨ/)雅」音轉為「爾(ㄦv)雅」等。

<正字通>:「鰇,本作柔,似烏,無骨,生海中,越
人重之。」鰇的聲母消失,就音訛為魷。

「溫文儒雅」的「儒雅」,前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訛為
「爾雅」。「新婚燕呢(燕語呢喃)」的「燕呢」,尾音
的聲母消失,就音訛為「燕爾」。

<淮南子‧覽冥篇>:「坌肉以為死畜之藥,復可生也。
之「坌肉」,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訛為「奔月」,「
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導源於此。

<字彙補>:「揶與同。」「揶」形似「挪」,「揄
」有可能本自「挪揄」音轉而來。
<前漢書‧古今人表>:咎(ㄐㄧㄡ\)繇即皋(ㄍㄠ)陶。

<韻會小補>:「浪穹,雲南縣名,土音讀為浪空。」

「葉爾羌(Yalkan)」舊作「鴨兒看」。

<梵書>:「那伽(Nagaas),龍也。」

(13)
    除「ㄍ、ㄎ」聲母變化成「ㄐ、ㄑ」聲母以外,大
量的「ㄉ、ㄊ」聲母則變化成「ㄓ、ㄔ」聲母,如──
知、直、值、植、擲、姪、侄、致、置、智、秩、治、
稚、雉、滯、窒、痔、紩、宅、摘、朝、召、著、晁、
趙、罩、兆、肇、晝、宙、紂、胄、展、塹、珍、砧、
碪、鎮、陣、朕、丈、脹、漲、長、張、仗、徵、鄭、
株、豬、竹、築、逐、竺、箸、佇、桌、卓、綴、墜
重、忠等,其數量之多亦不勝枚舉。

<荀子‧成相篇>:「剄以獨鹿棄之。註:獨鹿與屬鏤同
。」<史記‧吳太伯世家>:「賜子胥屬鏤之。註:屬
鏤,名。」<韻會>:「湛盧,越名,歐冶子所鑄,
言湛然如水黑也。」獨鹿又音轉為屬鏤、湛盧。

(14)
    今國語「ㄧ」共四聲的讀音字最多,其中有不少導
因於聲母之消失,可以與閩南語對照,如:宜、誼、儀
、議、義、蟻、螘、疑、藝、毅、牙、芽、涯、崖、睚
、衙、業、爻、肴、咬、岩、嚴、巖、顏、癌、妍、研
、言、眼、垠、銀、齦、雁、彥、迎、硬等的閩南語均
讀ㄍ、ㄎ、兀聲母,國語則為零聲母。

(15)
    「女媧─臥龍」、「女皇─黃龍」、「女魃─蟠龍
」、「女禖─尨龍」、「女隤─毒龍」、「女古─亢龍
」、「女嬌─蛟龍」、「女虔─虯龍」、「女希─蜥龍
」等九組「女字頭、龍字尾」的複音,若首、尾的聲母
消失,就音轉為「有虞─榆罔」、「有扈─扶餘」、「
有庳─百越」、「有牧─閩越」、「有邰─大越」、「
(11)
    「ㄏ」、「ㄒ」二聲母常相通轉,國語「希」、「
熙」、「喜」、「戲」、「蝦」、「霞」、「夏」、「
諧」、「協」、「械」、「哮」、「效」、「休」、「
朽」、「賢」、「咸」、「憲」、「獻」、「限」、「
現」等皆讀「ㄒ」聲母,閩南語俱讀「ㄏ」聲母。

<史記‧三皇本紀>:「女媧氏有神聖德,代宓犧立,號
曰女希氏。」閩南語「女媧」的「媧」音(ㄏㄜ)同「
禍」、「女希」的「希」音「ㄏㄧ」,皆「ㄏ」聲母。
閩南語「ㄏ」聲母,國語多讀「ㄒ」聲母。

<博雅>:「盤桓,不進也。」<後漢書‧張楷傳>:「前
此徵命,盤桓未至。」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
名曰「盤」亦作「旋」。桓音同還,還又音旋。

女希(能熊)音轉為女皇、怒吼、盭夫(狠戾的)、厲害,
倒裝為忿怒、狠戾、鋒利、黃龍,故「熊」古文以「黃
」加「能」作「」。

<史記‧項羽本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註:同麾。
」<集韻,韻會>:「戲與麾同。」<廣韻>:「戲,古文
呼字。」「ㄏ」、「ㄒ」二聲母常相通轉,除語族發音
習性的制約以外,又源自「伏犧─夏后」這組複音。

葷(ㄏㄨㄣ)粥一作薰粥、薰鬻、薰育、獯粥、獯鬻等。
薰(ㄒㄩㄣ)育音近獯(ㄒㄩㄣ)鬻、玁(ㄒㄧㄢv)狁。
趙武靈王以「葷粥」故地名曰「雲中」。
閩南語「雲(ㄏㄨㄣ/)」音近「葷(ㄏㄨㄣ)」。

國語「豁」、「」、「嗐」、「害」等皆讀「ㄏ」聲
母;「轄」、「縖」、「磍」、「」、「」、「搳
鶷」、「瞎」等皆讀「ㄒ」聲母。

英語謂「他」的「He」、謂「她」的「She」同出一源
。「希臘(HELLE)」的漢譯「希」本讀作「ㄏㄧ」。

(12)
    唐代以前有大量本讀「ㄍ、ㄎ」聲母的字,唐代以
後變化成「ㄐ、ㄑ」聲母,此可以與今閩南語對照,例
如:奇、其、期、旗、騎、祈、棋、麒、幾、機、基、
擊、技、姬、雞、肌、己、戟、計、季、既、寄、繼、
啟、豈、乞、杞、稽、起、企、氣、器、喬、巧、敲、
丘、區、曲、頃、乾等,其數量之多不勝枚舉。

<玉篇>:「躨跜,虯龍動貌。」不言他龍,特言虯龍?
「夔龍」音叶「躨跜」,又音轉為「虯龍」。
有鬲─句吳」、「有祖─中央」、「有巢─蚩尤」、「
有熊─軒轅」等。聲母最易丟失的語言,以朝鮮語中的
ㄌ、ㄋ、ㄖ音為最,例如「龍(ㄌㄨㄥ/)」的朝鮮語讀
作「Yong」、「壤(ㄖㄤv)」的朝鮮語讀作「Yang」。

「Bear(熊)」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暴謷、鄙野、
夸娥(ㄅㄛ/ ㄜ/力士)、贔賏、畔諺(剛猛)。

(16)
    依「女媧」音轉為「女皇」之例,則──
       (窩泥)        (和泥)

「有扈─扶餘」、「有庳─百越」、「有牧─閩越」、
「有邰─大越」、「有鬲─句吳」、「有祖─中央」、
「有巢─蚩尤」、「有熊─軒轅」等八組「有字頭」的
複音,又音轉為「防風─瀚海」、「附寶─彭亨」、「
濊貊─靺鞨」、「黃帝─帝鴻」、「回鶻─可汗」、「
府君─君侯」、「海滄─滄海」、「伏犧─夏后」。

(17)
    依「ㄉ、ㄊ」─「ㄋ、ㄌ」通轉之例,則──
        (女隤)      (女祿)

「女希─蜥龍」、「女虔─虯龍」、「女嬌─蛟龍」、
「女古─亢龍」、「女隤─毒龍」又音轉為「唐山─玄
菟」、「屠耆─契丹」、「突厥─鄒屠」、「獨孤─孤
獨」、「陶唐─帝臺」,餘重複不贅。

(18)
    依「ㄍ、ㄎ、ㄏ」通轉之例,則──

「伏犧─夏后」、「廣信─少廣」之間;「海滄─滄海
」、「高昌─倉庚」之間;「府君─君侯」、「古宗─
斟灌」之間;「回鶻─可汗」、「共工─高緺」之間,
都存在著音韻上的通轉關係。

(20)
    依「ㄉ、ㄊ」音轉為「ㄓ、ㄔ」之例,──

「唐山─玄菟」音轉為「顓頊─神州」、「屠耆─契丹
」音轉為「激楚─倉頡」、「突厥─鄒屠」音轉為「鳩
茲─諸稽」。

(21)
    依「ㄐ、ㄑ、ㄒ(ㄓ、ㄔ、ㄕ)通轉之例,──

「顓頊─神州」音轉為「赤縣─神州」,又音轉為「肅
慎─賽夏。」;「激楚─倉頡」音轉為「蠶叢─窮奇」
。含倒裝共五十五組複音,至此終了。

(01)
    以下逐一例舉「複音語」之分化:

□:女媧─臥龍

    <說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吞人即浮
    出。」<六書正>:「,俗作、鱷。」

    日本語謂「鱷」的「(wani)」音叶蚴蟉(龍貌)
    、蚵蠪(蜥蜴),分化出、逆兩音。

    貳又與二同,日本語「貳」音()同「膩」。

    <韻會>:「兒,倪也。」「兒」音(ㄦ/)近「貳」;
    「倪」音(ㄋㄧ/)近「膩」;閩南語「倪(兀ㄝv)」
    音近「鱷(兀ㄛㄥ)」。
    <集韻>:「,古文仁字。竺,或作笁。」
    <玉篇>:「,古文眱字。,古文眱字。」
    <玉篇>:「,古文夷字。」
    <廣韻>:「餌。」<字彙補>:「與同。」
    故日本片假名「」從「工」而音()近「二」,
    平假名「」的字源「仁」而音「ni」。

    <揚子方言>:「船首謂之閤閭或謂之艗艏。」本作
    「鷁」,音「亦」又音「逆」。

    <國語‧周語>:「反及嬴內以無射之上宮。註:嬴
    內同媯汭。」司馬相如<大人賦>:「左玄冥而右黔
    雷。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嬴內」分化出「嬴」、「羸」二音。

    越南語謂「臺灣」的「灣」,音同「」。

  ─逆、貳─膩、午─牛、謍─犖、月─日、嬴─蠃

  愚─魯、萬─厲、聿─律、─尼、彎─鸞、兒─倪

  彎─

(02)

□:「女皇─黃龍」

    <集韻>:「虎,古作。」<字彙補>:「,古文
    虎字。」「」字從「虎」、「」字從「鹿」。

    <篇海>:「簏,箭室。」<左傳‧定公四年>:「
    封父之繁弱。註:大弓名。」簏音叶繁弱。

    <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揚子方言>:「舟首謂之閤閭。註:今江東呼船頭
    屋謂之飛閭是也。」「閤閭」音叶「飛閭」。

    飛鳥音叶Fly、簏、繁弱、(鱷也)、忽雷、
    閤閭、飛閭,倒裝為老虎,分化出虎、鹿二音。

    卡那布(Kanabu)音叶噶哈巫(Kahabu),n、h形似。

    <字彙補>:「與荒同。」
    <說文>引易「包巟」,今泰卦作「荒」,古通。

    閩南語「彙」從「累」音「ㄌㄨㄧ」。

    <集韻>:「乳,同酪,亦省作貉。」

  嵐─風、黧─黑、豊─豐、─、─巟、 n─h

(03)

□:女魃─蟠龍

    <說文>:「,冰本字,旁省作。」
    <集韻>:「冰同凝。」<正韻>:「古文冰作、凝
    作冰,後人以冰代、以凝代冰。」
    「冰人」音叶「冰冷」,分化出冰、凝二音。

    <玉篇>:,古文流字。<字彙補>:與同。
    、派形似。派,別水也;一曰,水分流也。
    流佈音叶流派,分化出、派二音。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為不
    律也。」<說文>:「吳人謂之不律,秦謂之筆。」

    <前漢書‧律歷志>:「死霸,朔也。生霸;望也。
    」<增韻>:「月體黑者謂之霸。」二說適得其反。
    閩南語白話「肉」音(万ㄚ)近「霸」。
    「生霸」謂長肉也,望日生霸長滿了白肉。

    「Bear(熊)」音叶蟠龍、蒲牢(海獸名)、龐然、暴
    虐、暴力、鄙陋等,倒裝為葩(睾丸)、郎罷(閩
    北人呼父),分化出能、罷二音,故云男子之祥。

 筆─律、龐─龍、稟─廩、派─、霸─肉、罷─能

(04)

□:女禖─尨龍

    姥,同姆,母也。姆,同姥,女師也。

    氂,音毛,或作犛、斄、髦,又與釐通,又音來。

    犛,或作氂、斄、髦,通作貓,亦作旄,又音釐。

    <揚子方言>:凡好而輕者,關東河濟之閒謂之媌。
    註:今關西人亦呼美好為媌,閩人謂妓女為媌。
    閩南語謂「白鼻心」曰「果子貍」的「貍」從「貓
    」音「万ㄚv」;謂「妓女戶」曰「媌兒間」的「
    媌」反從「貍」音「ㄋㄧㄠ」。閩南語「貓」有「
    ㄋㄧㄠ」、「万ㄚv」二音,貓全名貍貓。

    冷,交趾郡名,<前漢書‧地理志>作麊冷。
    從尼(ㄋㄧ/)、麊從鹿(ㄌㄨ\)卻音「ㄇㄧ/」。

    <釋名>:「人始生曰嫛婗(ㄋㄧ/)。」
    <類篇>:「嫛彌(ㄇㄧ/),嬰兒也。」
    閩南語「阿彌(ㄇㄧ\)陀佛」的「彌」或音ㄋㄧ\。

    日本平假名「(me)」、片假名「(me)」的字源
    均為「女」。

    <繹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祠神祈而為
    女媒,因置婚姻。」媧音同哇,哇去口為圭。
    「女禖」分化出「陸」、「睦」二音。
    陸、睦皆從「坴」,「圭」、「坴」一形之變。

    <宋祁筆記>:「古文卯本柳字。」
    <說文>:柳,小楊也,本作。,柳本字。,
    卯本字,與字上畫連者有別,古文酉從。
    酉古文作,柳古文亦作。
    <六書正>:凡、等字皆從。
    「Mini」分化出、二音,尾音的聲母若消失,
    就音轉為「螞蟻」,分化出、二音。

  麥─來、埋─里、命─令、貓─貍、睦─陸、姆─姥

  邁─厲、鳴─鳥、─、氂─犛、毛─釐、麋─鹿

(05)

□:女隤─毒龍

    日本語謂「灘」的「Nada」,分化出難、灘二音。

    「」字從「乃」,閩南語「花」的「」音「
    ㄌㄨㄧ\」、「耳」的「耳」又音「ㄋㄧ\」。

    英語謂「旋轉」的「Turn」音叶「陀螺」。

    英語「Dozen(一打)」音叶「嘟嚕(一連串)」。

    英語謂「光亮、白天」的「Light」,倒裝為「曈
    曨(日出)」、「膧朧(欲明)」、燈籠、天亮。

    滑不溜丟的「溜丟」、傻不愣登的「愣登」並音叶
    「籠東(瀧涷)」,倒裝為「東籠(涷瀧)」。

    「老聃(ㄉㄢ)」老子名,亦作「老(ㄋㄢ/)」。
    <正字通>:「聃,俗字。」音耽,又音。
    <詩‧小雅>:「受福不那。註:那,多也。」閩南
    語「哪位」的「哪」從多音「ㄉㄜ」或「ㄉㄚ」、
    「哪有?」讀如「ㄊㄞ\ ㄨ?」。

    <集韻,類篇>:「鳥與島同。」

    日本語謂「鳥」的「(tori)」音叶「然(迅
    速)」,倒裝為「籠脫(鷂也)」。

    <玉篇>:「橐駝,有肉鞍也,行百里負千斤而知水
    行。」閩南語「橐(ㄊㄨㄛ/)」又音「ㄌㄛㄥ」
    或「ㄌㄤ」,分化自「囊橐」。

    褦襶(不曉事),分化出「能」、「態」二音。「載
    」與「戴」通,<詩‧小雅>:「題彼脊令,載飛載
    鳴。」的「載」閩南語從「能」得音(ㄋㄚ\)。

    「杏壇」音轉為「杏林」,故「童山濯濯」又或作
    「牛山濯濯」。「ㄉ」、「ㄌ」形似,一音之轉。

    <前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斄,周后稷所封。註:
    同邰。<五音集韻>:邰或作釐,后稷所封也。
    <說文>:埋本作薶。<周禮>省作貍。故閩南語「埋
    」音「ㄉㄞv」,「鯉」又音「ㄉㄞ」,「裡」
    又音「ㄉㄝ\」;客家話「裡」音「ㄉㄨ\」。

    <篇海>:「簏,箭室。」<集韻>:「虎古作。
    」<字彙補>:「,古文虎字。」「老虎」音叶印
    尼語謂老虎的「Lawu」,倒裝為謋然(疾速的樣子)
    、(鱷也)、忽雷(胡琴名)、Fly(飛)、飛閭(船
    頭屋)、Hurry(匆忙)、繁弱(夏后氏之良弓名)、
    簏,音轉為楚人謂老虎的「於菟」。

  難─灘、鳥─島、、童、聃─、─、瀨─獺

  豊─體、黏─貼、乃─、能─態、囊─橐、奴─帑

(06)

□:女古─亢龍

    <梵書>:「Nagaas(那伽),龍也。」音叶英語謂「
    龍」的「dragon」、法語謂「鱷」之「Lacoste」
    的前二音,倒裝為「躨跜(虯龍動貌)」。

    <世說新語>:「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壘塊」胸中不平也,音叶「磊砢(魁礨貌)」,倒裝
    為西北人謂「土塊」的土「坷拉」。

    旮旯,角落,偏僻處。
    <廣韻,集韻>:「角,又盧谷切,音祿。」
    閩南語「角」依「古岳切」音「ㄍㄤ」。
    英語謂「角;隅;隱僻之處」的「Corner」音叶「
    旮旯」,分化出「格(角)」、「落(甪)」二音。

    <字彙補>:「,古文龍字。」日本語謂「鬼」的
    「(oni)」音叶「魍魎」、「鮭蠪(神名)」,
    「鮭」音蛙、音觟、音跨、音睽、又音(圭)近鬼。

    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惈為嫿。」惈與果同,
    敢勇也。果與蜾通、與祼通,又與裸通,赤體也。
    <類篇>:蜾又與蠃通。<集韻>:螺與蠃同。
    「蜾螺」分化出祼(ㄍㄨㄢ\)、裸(ㄌㄨㄛv)二音。

    「綸」音「ㄌㄨㄣ/」,又音「ㄍㄨㄢ」。
    伶人,樂工也。伶倫,古樂師,或作泠綸,世掌樂
    官,故號樂官曰伶官。

    <史記‧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
    離。」「谷」又盧谷切,音鹿。

    豅、谾:大長谷也(音籠)、山深貌(音籠)、石洄也
    (音弄)。谾:谷空貌(音烘)、空谷貌(音肛)、山谷
    深貌(音腔)、深通貌(音籠)、長大貌(音籠)。
    谾,古豅字。谾,又音豅,山谷貌。

  綸─倫、蜾─螺、隔─融、檻─籃、祼─裸、夔─夒

  裹─裏、艮─良、格─洛

(07)

□:女嬌─蛟龍

    <說文>:「,蟲連行紆行者。」
    <類篇>:「蚙,蟲連行紆行者。」
    蚙音「琴(ㄑㄧㄣ/)」又音「鈴(ㄌㄧㄥ/)」。
    <淮南子‧說林訓>:「昌羊去蚤虱而來蚙窮。」
    「蚙窮」分化出「(令)」、「蚙(今)」二音。

    <楚辭‧九章>:「離婁微睇兮,瞽以為無明。」
    <慎子‧內篇>:離朱之明,察毫末於百步之外。
    <孟子‧離婁篇>:「離婁之明。趙注:離婁,古之
    明目者,黃帝時人也。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索之
    ,離朱即離婁也。能視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
    「婁(ㄌㄡ/)」加穴為「窶(ㄐㄩ\)」。

  藍─監、令─今、涼─京、難─艱、溓─兼、練、柬

(08)

□:女虔─虯龍

    <楚辭‧遠遊>:「造黔嬴(ㄌㄟ/)而見之兮。」
    司馬相如<大人賦>「左玄冥而右黔雷。註:黔雷,
    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离、魑、摛、螭、瞝、黐、麶、等皆音「ㄔ」,
    離、璃、籬、灕、漓、褵、縭、蘺、篱、醨、樆、
    謧、攡、等皆音「ㄌㄧ/」,黐、麶亦又音「ㄌ
    ㄧ/」,「螭龍」分化出ㄔ、ㄌㄧ/二音。

    <爾雅‧釋蟲>:「螽螇蚸。註:蚸,音歷,通作
    蝷。」<集韻>:「離,本作螭。」
    <爾雅‧釋詁>:「流,求也。」
    <廣韻,集韻>:「璆與球同。」

  螭─離、寵─龍、球─璆、耹─聆

(09)

□:女希─蜥龍

    <前漢書‧文帝紀>:「祠官祝釐。註:如淳曰:福
    也。師古曰:本作禧,假借用。」
    <史記‧魯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為釐公
    。」「釐」又與「禧」同,非假借也。

    「蝕」又<集韻>:六直切,音力,谷名,在杜南。
    又,盧東切,音籠,與豅同。
    <前漢書‧高帝紀>:「從杜南入蝕中。李奇註:蝕
    音力。如淳曰:蝕入漢中道川谷名。」
    閩南語「蝕錢」的「蝕」音(ㄌㄧㄠ\)近「力」。
    瀧,音籠,雨瀧瀧貌。又,音雙,水名、州名。

    「使」字從「吏」,音卻從「史」。
    「歷史」分化出「吏」、「史」二音。

  吏─史、麗─灑、如─絮、栗─粟、婁─數、─劦

  儒─需、讓─襄、腊─昔、蚸─泝、蝷─、礫、鑠

(10)

□:有虞─榆罔

    「伊」去人為「尹」,傳說商湯有賢相曰「伊尹」
    。伊,彼也,閩南語謂單數的第三人稱曰「伊」,
    謂多數的第三人稱曰「尹」,韻書漏載。

    <正字通>:「逶迤別作逶、迆、委移、倭侇,
    載在史冊。」、「遺遺與委蛇通。」
    <戰國策>:「出遺遺之門。註:言其路逶迤也。」
    <詩‧召南>:「委蛇委蛇。註:委蛇,委曲自得之
    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
    <莊子‧達生篇>註:「委蛇(ㄕㄜ/),泥。」

    <集韻>:「揄,舉手相弄也。」
    <字彙補>:「揶與同。」揶、皆形似「挪」,
    「揄」有由「挪揄」音轉而來的可能。

 伊─尹、易─昜、尢─尤

(11)

□:有扈─夫餘

    <山海經‧海內北經>:「從極之淵,深三百仞,惟
    冰夷恆都焉。郭注:冰夷,馮夷也,[穆天子傳]所
    謂河伯無夷者,[竹書]作馮,字或作冰也。」

    后羿音叶馮夷,音轉為伯益、柏翳、冰夷、奔月。

 或─域、─、撫─蕪、恨─垠、喝─謁

(12)

□:有庳─百越

    應卲<風俗通義>:「------蜀人慕其(李冰)氣決,
    凡壯健者,因名冰兒。」犮─友
    「冰兒」音叶驃勇、沛艾(姿容俊偉貌)、英語謂「
    男孩、兒子」的「Boy」、胞衣(兒生裏也),音轉
    為馮夷、後裔、偉岸(高而雄偉)、無夷。圮─圯

    鴉片音叶Evil(有害的、罪惡的、不吉的、邪惡的)
    音轉為阿芙蓉、Awful(極壞的、可怕的、非常的)
    「Pair(一雙)」音叶「配偶」、「朋友」。

  ─業、犮─友、圮─圯

(13)

□:有牧─牧野

    杳,冥也,張衡<思玄賦>:「日杳杳而西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的「杳」,既可音「ㄧ
    ㄠv」,亦可音「ㄇㄧㄠv」。故閩南語「要」文言
    音「ㄧㄠ」三或七聲,白話音「万ㄨㄝ」。

    明時瓦剌太師「也(ㄧㄝv)先」<明史>作「乜(ㄇㄧ
    ㄝ)先」,閩南語「也」或作「ㄇㄚ」。

    「閹茂(歲在戊)」一作「淹戊」,分化出「ㄨ\(ㄧ
    ㄠv)」、「ㄇㄠ\(ㄇㄧㄠv)」二音。

    宋瓦江即古「涑沫(粟末)水。
    宋瓦江今名松花江。

  乜─也、杳─杳、要─要、茂─戊、邁─萬

(14)

□:有邰─天乙

    <集韻>:「朵同。耳,耳下垂。」

    閩南語「耳(ㄋㄧ\)」音叶「鈴鐺」,倒裝為謂
    「耳垂肩」的「儋耳(ㄋㄧ\)」。
    耳形似「鈴鐺」,故名「耳(ㄋㄧ\)」。
    「耳(ㄋㄧ\)」後易稱為「耳(ㄦv)」,又以「
    耳「為「耳下垂」之稱。

    英語謂「八」的「Eight」音叶「耳」,印度數
    字「8」形似之故也。

    <唐韻>:璫,耳珠。<集韻>:璫,充耳也。
    耳飾即因「耳」而名曰「珥璫」,其功用有別於
    繫在耳垂的「耳墜」。閩南語「墜(ㄉㄨㄧ)」仍
    音近「朵」,所有韻書於「朵」字之訓義,從無一
    語及「耳」字。今人「耳」雖作「耳朵」,而諸
    韻書並音「ㄉㄨㄛv」的「朵」,讀「耳朵」的「
    朵」仍依「」之舊音「ㄉㄨㄛ」也。

    <玉篇>:「躲,身也。」孕、皆從乃。
    <詩‧大雅>:「人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
    為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其
    實「重」即是「童」,「童」即是「龍」)
    「」前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孕躲」,分
    化出「孕」、「」二音。

    :羊益切、夷益切,並音亦。又,當故切、都故
    切,並音妒。同,敗也。<書‧洪範>:「彝倫攸
    。康熙字典按:今書本作。」「惡」分化出
    妒、亦二音,俗多誤作「討厭」。

    <集韻>:「,音貸。焥,煙貌。焥,音斡,煙
    起貌;又音黦,煙火貌;又,音愛。焥,煙氣。
    」<廣韻>:「焥,火煙出。」

  孕─、譯─鐸、悅─兌、俞─偷、炎─談、延─廷

  怡─台、夷─荑、約─釣、雩─嶀、余─涂、葉─蝶

  弋─代、萬─

(15)

□:有鬲─句吳

    <後漢書‧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註:蠱
    與冶通。」<正韻>:「蠱,又音冶,媚也。」
    <集韻>:「蠱,音義並與冶同。」
    <爾雅‧釋詁>:「蠱,疑也。」

    「蠱疑」音叶古冶(複姓)、公冶(複姓)、鯃(魚
    名)、句吳(國名),分化出蠱、冶二音。「共工」
    、「高緺」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鯀禹、昆吾
    。射影,蜮也,<本草>作「射工」。
    日本片假名「」字源為「工」而音「(e)」。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
    珥兩黃蛇,號曰禺。黃帝生禺,禺生禺京,
    禺京處北海,是為海神。」今閩南語「禺京(ㄍㄧ
    ㄚ)」猶音叶國語「禺(ㄍㄨㄛ)」。

    禺音叶陽穀、冤句、營口、鹽官、餘干、武功、
    暘谷、元龜、烏龜,故有「大龜負地」之說。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陸德明
    音義引崔云:鯤當為鯨。」

    鯤鯢音叶夔龍、躨跜,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
    鯃、句吳、鯀禹、鯤鯃、昆吾、孔武、魁梧、魁
    岸、魁偉、高原。<禮‧檀弓>註:「京即原字。」
    <正韻>:「阮,古原字。」五阮郡,<前漢書‧地
    理志>作五原郡。李商隱<登樂遊原>:「向晚意不
    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
    「原」從「鯤」音「ㄎㄨㄣ」。

    「愚公」音叶禺、暘谷、禺谷、愚悃、頑固、勇
    敢、用功、物故、完固、「吳剛」、越軌、嚴苛,
    倒裝為魁梧、孔武、曠野、廣運(四方)、誇耀、狂
    妄、跨越、考驗、高遠、困阨、果毅、甘願。──
    「愚公移山」、「吳剛伐桂」

    <金壺字考>:「吐谷渾音突浴魂。」
    「鬼谷子」,<漢書>作「鬼臾區」。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
    臾同蕢,草器也,<論語>:「荷臾而過孔氏之門。
    」今作蕢。,又作蕢、或作、今作塊,墣也、
    土也。

 谷─峪、國─域、貴─遺、─、蝸─媧、

(16)

□:有祖─江疑

    <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
    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本或作疆)。」
    <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方禺疆,人面鳥身,珥
    兩青蛇,踐兩赤蛇。(一本北方禺疆,黑身手足,
    乘兩龍。)郭璞注:禺疆字元冥,水神也。」

    「禺(ㄍㄨㄛ)」音轉為「禺疆(ㄐㄧㄤ)」、「禺
    京(ㄐㄧㄥ)」,又音轉為「禺彊(ㄑㄧㄤ/)」、「
    禺強」,此乃有鬲、有祖、有巢間的音韻變化。

    <說文>:「,海大魚也,或從京作鯨。」
    <後漢書‧禮儀志>:「彊梁,神名,能食鬼。」
    <山海經>:「北極天櫃有神名曰彊良。」
    <詩‧大雅>:「曾是彊禦。傳:彊禦,善禦也。疏
    :彊梁者,任威使氣之貌。」
    鯨鯢音叶蛟龍,音轉為彊梁、彊良、虯龍、龍,
    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鯨魚、江疑(神名)、騶
    虞(獸名)、彊禦,倒裝為禺京、禺疆、弇茲、崦嵫
    、鸑鷟(鳳屬)、翁仲(巨人)、昂藏。
    <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極之神名禺疆,靈龜為
    之使也。」靈龜倒裝為龜靈、句龍,又音轉為燭龍
    、巨靈、巨人。

  均─勻、姬─

(17)

□:有巢─蚩尤

    <神仙傳>:「北方之神名禺強,號玄冥子。」
    <莊子‧大宗師>:「禺強得之,立乎北極。」
    <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強,<莊子>註作禺京。

    <字彙補>:「(ㄧㄡ/),古文遊字。」<說文>:
    「,浮行水上也,古或以為沒,或作泅。」
    游、斿、浟、音義並同,旌旗之旒也,古作。
    同遊。<集韻>:「子古作。」
    <說文長箋>:「,古文子字,今書作。」

    「圻」又與「垠」通,地埒岸也。<淮南子‧俶真
    訓>:「四達無竟,通于無圻。」圻字從斤、垠字
    從艮,閩南語「斤」音近「艮」,謂屋簷下之平臺
    曰「圻垠」或「垠圻」,都讀作「兀ㄧㄇ ㄍㄧv
    」,北臺灣曰「櫺桭(ㄋㄧ ㄐㄧv)」。

    (魚名)音叶猶(國名)、仇猶或仇繇或繇或
    厹猶(國名)、犰狳(獸名)、醜惡、嘈嗷(鳴啼)、
    (舉頭)、槎枒等,分化出酋、酉二音。

 酋─酉、祈─沂、臣─、

(18)

□:有熊─軒轅

    <左傳‧宣公八年>:「夫人嬴氏薨。」
    <左傳‧文公十八年>:「葬我小君敬嬴。」
    <公羊>、<穀梁>皆作「熊氏」、「頃熊」。
    <逸周書‧作雒解>: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東
    徐奄及熊盈以略。------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
    「熊盈」音叶熊耳、驍勇、身孕,倒裝為有熊、鬻
    熊、有身,分化出熊、嬴或繩、蠅二音。
    「蠅」或作「」。「」,古文孕字,或作。
    「」同孕,又同「蠅」。「孕」又通作「嬴」。

    女希前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武士、勇士、英雄
    、遊俠、鬻熊、有熊,倒裝為夏禹、玄黿、輸贏、
    熊耳(山名)、兇惡、驍勇、嘯傲,故「熊」通作「
    嬴」,此乃「禹化為黃熊」傳說的由來。

    <說文>:「羊,祥也。」穗,秀也。
    廣州市郊的「越秀」山音叶「越裳」、「五祥」,
    廣州市簡稱「穗」,別名「五羊城」。

    墅:署上聲。又,音野。<毛氏增韻>:「野,古墅
    字,後人以其借為郊野字,復加土于下以別之。」
    <正字通>:「毛說似是而非,野本郊野、朴野,古
    無墅地、墅名,後人家廬外立別墅,因借郊野之野
    加土,轉聲作墅。」二氏皆不明個中奧妙。

    瘦、瘐形似,<爾雅‧釋訓>:「瘐,瘐病也。註:
    賢人失志懷憂病也。」閩南語「瘐」音(ㄙㄜ)近
    國語「瘦」。「嶼」音近「瘐」,閩南語「嶼」音
    (ㄙㄨ)近國語「瘦」。

    「須臾」亦可讀作「斯須」又可倒裝為「一下」,
    故「顓臾」、「顓頊」實乃一音之轉。

    翕侯(ㄒㄧ\ ㄏㄡ/)」的英譯音(Yaghub)叶葉護。

    生月十二的月亮女神「常羲」,古或作「尚儀」、
    「常儀」,或云「常羲」即是「常娥」。

  繩─蠅、玊─玉、俗─浴、肆─肄、墅─野、祥─羊

  ─疋、泝─沂、─垔、說─悅、輸─愉、瘦─瘐

  徐─余、序─予、吁─于、栩─羽

(19)

□:附寶─彭亨

    閩南語「馮」姓音「ㄅㄤv」、「方」姓音「ㄅㄥ
    」、「傅」姓音「ㄅㄛ」。

    <說文>:「朋,古鳳字。」

    凡庸賤謂之「儓」,閩南語凡二手貨皆一律以「
    儓(ㄊㄞ 万ㄚ)」稱之。

    日文平假名「(ha)」的字源為「波(ㄆㄛ)」;片
    假名「(ha)」的字源為「八(ㄅㄚ)」。匕、

    假名「(hi)」、「(hi)」、「(hu)」、「
    (hu)」、「(he)」、「(he)」、「(ho)」、
    「(ho)」的字源均為「比、不、部、保」。

    <前漢書‧司馬相如傳>:「湛恩龐洪。」龐一作庬
    、庬通作厖,厖又通作蒙。

    韓愈<石鼎聯句>:「豕腹脹膨亨。」
    <集韻>:「膨,又亨去聲,義同。」
    亨同烹,又同享。享同亨。烹,俗亨字。

 烹─亨、筏─伐、蓬─逢、撥─發、播─番、浦─甫

(20)

□:濊貊─靺鞨

    耗,音「ㄏㄠ\」,又音「ㄇㄠ\」。
    <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日,俗謂之耗磨日。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後漢書‧馮衍傳>:「飢者毛食。」耗又通作毛。
    福州話謂「無」的「万ㄛv」音同「毛」。

    「耗磨」音叶鴻蒙、蛤蟆、汗漫、頇顢、毫末、毫
    毛、昏瞀、昏耄、晦盲、晦瞑、幻夢、幻滅、黑幕
    、墳墓等,分化出ㄏㄠ\、ㄇㄠ\二音。

    <淮南子‧俶真訓>:「以鴻蒙為景。」鴻蒙,元氣
    也。鴻蒙,東方日所出地。
    柳宗元文:「鴟夷蒙鴻。」王充<論衡>:「溟涬蒙
    。」蒙,元氣未分貌。

    東蒙古謂沙漠的「蠻哈」,音叶漫漶(看不清楚)、
    糢糊、冥晦、泯棼(昏亂的樣子)、莽沆(大澤貌)。

    「耗(ㄇㄠ\)子」音叶英語謂鼠的「Mouse」。
    「毛病」本應作「耗病」。

 肓─盲、慌─忙、繁─敏、晦─每、黑─墨、

(21)

□:回鶻─可汗

    <爾雅‧釋宮>:宮中衖謂之壼。註:衖,閣道門。
    <爾雅‧釋器>:「康瓠謂之。」
    <說文>:「壺,昆吾圜器也。徐曰:昆吾作瓦。」
    昆吾音叶康瓠,分化出「壼(ㄎㄨㄣv)」、「壺(ㄏ
    ㄨ/)」二音,傳說以訛傳訛謂壺為昆吾所始作。

    <詩‧邶風>:「虺虺其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
    然。」<博雅>:「虺也。」虺虺然即然。

    河漢、浩瀚音轉為廣寒(月宮名)、夸父、干犯、媾
    禍、砍伐、康復、更番,倒裝為犯科、悔過、伐桂
    (音訛為吳剛)、黃鵠或鴻鵠、河鼓或黃姑、閩南語
    謂「銀河」的「河溪(ㄎㄝ)」。──吳剛伐桂

 壼─壺、固─涸、骨─滑、可─何、桿─旱、干─汗

 該─亥

(22)

□:伏犧─夏后

    <廣韻>:「戲,古文呼字。」
    <史記‧項羽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註:同麾。
    戲,與麾同、本作陭、本作犧、或作獻。

    伏羲,<莊子>作伏戲、<史記>作虙戲。
    伏犧或作伏羲、伏戲、浮戲、虙戲、宓犧、包犧、
    包羲、炮犧、庖犧、庖戲。

    閩南語「女媧」的「媧」音(ㄏㄜ)同「禍」、「
    女希」的「希」音「ㄏㄧ」,皆「ㄏ」聲母。
    「希臘(HELLE)」前一音讀「ㄏ」聲母。「ㄏ」、
    「ㄒ」二聲母常相通轉,閩南語「ㄏ」聲母國語
    多讀「ㄒ」聲母。

    「翕侯」的英譯(Yaghub葉護)音叶有扈。

 滸─許、匚─匚、巿─市、

(23)

□:拔都─拓跋

    <集韻>:「答古作畣。」、「答古作」。
    <五音集韻>:「答,古文福字。」
    <字彙>:「福與逼同。」
    <集韻>:「逼或作偪。」
    <詩‧小雅>:「邪幅在下。註:幅,偪也。」

    <集韻>:「峇,渴合切,音,山形。」
    <正字通>:「峇,山窟也,一說同。」
    <集韻>:「,曷閣切,音合。,山貌。」
    蘇門答臘的「多峇(湖名)」、「峇堆(族名)」互為
    倒裝(「峇」音「ㄅㄚ」)。
    「報答」音叶峇堆、排檔,音轉為、鶡鴠,又
    音轉為「渴旦」。「報」音近「逼、偪」,「」
    音近「福」,「峇(ㄎㄜ)」音近「渴」。

    <穆天子傳>:觴天子于澡澤之上,多之汭,河水
    之所南還。<山海經‧西山經>:河水東注於無達。
    <漢書‧地理志>「五原郡莫縣」、「伯夷、叔齊
    『墨胎氏』,無達、莫、墨胎皆即多之音變,
    今名「包頭」,準語曰「博托(Bogdo)」。

    猼音叶龐大、排闥、暴徒、暴動,分化出羆(罷)
    、態二音。

(24)

□:盤古─戈壁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
    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
    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王孝廉<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巨人神話分佈
    世界各地,印度、伊朗、非洲和南洋各地的神話也
    有巨人名為「Kuap」,與中國逐日神話的巨人夸父
    名、義完全相同。

    「Kuap」音叶廣博,分化出鯤、鵬二音。

    日本語「博」漢字音讀曰「(haku)」,倒裝音
    叶「夸父」。「僕」漢字音讀曰「(boku)」,
    音叶「不穀」,倒裝音叶「Kuap」。

    <禮‧曲禮>:「自稱曰不穀。註:謙稱。」
    <前漢書‧韋玄成傳>:「自稱為僕,卑辭也。」
    「自稱」沿自上古圖騰名。

    夸音「ㄎㄨㄚ」又音「ㄅㄛ/」。

(25)

□:辟疆─贊普

    <集韻>:「,古文白字。」
    <字彙補>:「白,古作。」
    <五音集韻>:「自,古文鼻字。」

    <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
    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為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
    ,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為鼻祖。」

    鼻祖音叶本家、本質、備景、白晝、白螭(獸名)、
    白痴,倒裝為基本、張本、茲白(獸名)、搶白、襁
    褓、初步,分化出鼻、自二音。

    「苴」又讀作「巴」,<史記‧張儀列傳>:「苴蜀
    相攻擊。索隱註:苴音巴。」又讀「苞」,<後漢

    書‧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為苞黎之苞。
    <子夏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苞苴」分化出「巴(苞)」、「苴」二組音。

  皂─、─埧、瓶─

(26)

□:彭戲─鮮卑

    「盤」又叶似宣切,音旋,張衡<南都賦>:「翹遙
    遷延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註:
    西荊即楚舞也;折盤,舞貌。」

    又,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亦作旋,
    張蠙<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
    繚繞雲。」、袁詩:教民風揜草化俗水漩渦。

    <博雅>:「盤桓,不進也。」「桓」音同「還、環
    」,故「還」又與「旋」同;「環」猶「旋」也。
    「ㄏ」、「ㄒ」二聲母常相通轉。

    <集韻>:「百,首本字。百,古作。」
    部首音叶部屬、部下、鼻息、屏息、譜系,倒裝為
    系譜、始妣、先妣、顯妣,分化出百、二音。

    熊羆音叶兇暴、鄉鄙,倒裝為貔貅、咆哮、贔屭、
    敝跬(用力貌)、罷休、辟邪、白熊。

    伏犧或作伏羲、伏戲、浮戲、虙戲、宓犧、包犧、
    包羲、炮犧、庖犧、庖戲。

  贔─屭、百─首

(27)

□:冒頓─頭曼

    蝌蚪音叶孤塗(Kudo子也)、Kodomo(子也)的前二音
    、顧菟(月中蝦蟆)、蓇朵(花苞),倒裝為荳蔻、兜
    盔或頭盔、鬥穀(子也)、Odoko(男子)的末二音。

    <說文>:兜鍪,首鎧也。兜象人頭形;鍪,鍑也。

    <史記‧年表>宋景公頭曼,<漢書‧古今人表>作兜
    欒。「兜」又與「頭」通。

    <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冑,兜鍪也。」

    <說文>:「冑,兜鍪,從、由聲。」<正韻>:「
    冑,與胄子之胄不同,經典多混,傳寫也。」

    <正字通>:「胄,與部甲冑字別,甲冑下從,
    音帽;此胄字下從肉,自有分也。

    胄,裔也。又,系也、嗣也。

    冑、胄本同一字,後人強析之耳。

    <集韻>:「俛,同俯、頫。」俛又與勉同,<禮表
    記>:「俛焉日有孳孳。註:俛焉,勤勞貌。」
    <韻會小補>:「古音流變,字亦隨異,如俯仰之俯
    本作頫,或作俛,今皆作俯,而頫音兆俛之免不復
    音俯矣。」頫,音甫、音緬,又音糶、音叨。

    唐人謂帽的「頭」,音轉為「牟堆(夏后氏之冠)
    」,倒裝為「兜鍪(首鎧)」,又音轉為西域稱帽的
    「突何」,倒裝為英語謂帽的「Hat」。

  靦─、免─兔、

(28)

□:昆莫─蒙古

    <後漢書‧張衡傳>:「回志來從玄。註:或
    作謨,謨亦謀也。」
    <戰國策>:「齊無天下之規。註:規猶謀也,謂無
    謀齊者,[後漢書]凡謀皆作規。」
    「謨」、「規謨」、「規模」皆古複音語,故「
    或作謨」、「謀又通作規」。
    「傋(不媚)」亦或作「傋(不媚)」。

    庫莫奚(族名)音叶日本九州的「Kumaso(熊襲)」。

    中亞謂沙漠的「Kum」音叶廣漠,又音轉為「戈壁
    」,倒裝為綿亙、「馬干(Makan)回語謂沙漠」。

    「蒙古(Mongol)」又作蒙骨、朦骨、萌骨、盟古、
    蒙骨子、蒙郭勒、蒙古里、謨葛矢、忙豁侖、忙豁
    勒、蒙瓦、蒙兀、蒙兀兒、莫臥兒。

  丐─丏、逵─睦、

(29)

□:鄒牟─滿洲

    又或作謨,<後漢書‧張衡傳>:「回志來從玄
    。註:或作謨,謨亦謀也。」

    <松漠紀聞>云:「------元魏謂之勿吉,隋唐謂之
    靺鞨。」「勿吉」一作兀吉,音叶兀者(衛名)、沃
    沮(族名)、窩集(森林)、望建(江名),音轉為鄚頡
    (府名)、滿洲,正「靺鞨」一名之復顯。

(30)

□:粟末─麼些

    「悅(說)媚」義即「諧媚」、「蠱媚」,「蝦(ㄒ
    ㄧㄚ)蟆」通作「蛤(ㄏㄚ/或ㄍㄜ/)蟆」。

    日文片假名「(mi)」字源為三。

    薩滿或薩蠻(教名)音叶羨門、仙門、桑門、玄門、
    沙門、沙彌、沙蒙(蒙語寺廟)、寺廟、玄妙、玄冥
    (神名)、司命、聖母,倒裝為「彌撒」。

(31)

□:獨孤─孤獨

    <楚辭‧天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為何
    ?而顧兔在腹。」夷羿音叶又育,后羿音叶復育。

    <周書‧突厥傳>:「突厥者------金山狀如兜鍪,
    其俗謂兜鍪為突厥,遂因以為號。」

    顧菟音叶孤塗(Kudu匈奴語謂子)、蝌蚪(蝦蟆子)、
    鼓搗、宮殿、宮庭、根蒂、根柢、科頭、蓇(尚
    未開好的花)、Kodomo(小孩)的前二音,倒裝為童
    羖、鬥穀(子也)、荳蔻(年輕女孩)、太空、天空、
    、兜盔、頭殼、TURK(突厥)。

(32)

□:突厥─鄒屠

    <玉篇>:「騠,良馬也,生七日而超其母。」
    <宋書‧符瑞傳>:「趹蹄者,后土之獸,自能言語
    ,王者仁孝於國則來,禹治水而至。」
    <三國志>裴松之註引曹瞞傳:「時人語曰:『人中
    有呂布,馬中有赤兔。』」「赤兔」實乃「騠、
    趹蹄」音轉,並非呂布確有坐騎名曰「赤兔」。
    「赤兔」、「貂蟬」互為倒裝。

    <北史‧李穆傳>:「宇文泰戰敗,敵兵追及,穆以
    鞭擊泰曰:『籠東軍士,爾曹主安在?』籠東猶隴
    種,言兵敗披靡也,字雖各別,音義相同。」「籠
    東」猶「隴種」即「龍鍾」,<集韻>:「儱偅,不
    遇貌,與龍鍾、隴種、躘踵通,皆狀其潦倒。」籠
    又與瀧同,<荀子‧議兵篇>:「案角鹿埵隴種東籠
    而退。註:隴種,遺失貌。------[新序]作隴種;
    東籠與涷瀧同,沾濕貌。」<指南>「儱偅」作「儱
    僮」,童又與重同,<禮記‧檀弓篇>:「與其鄰重
    汪琦皆死焉。註:重當為未冠者之稱。」

  紙─、峙─特、蟄─墊、至─到、秩─跌、周─調

(33)

□:屠耆─契丹

    <正字通>引魏了翁集:茶之始其字為荼,如春秋齊
    茶、漢志荼陵之類,陸、嚴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
    嘗輒改字文。惟,陸羽盧仝以後,則遂易荼為茶。

    <禮‧玉藻>:「荼前詘後。註:讀如舒遲之舒。」
    <荀子‧大略篇>:「諸侯御荼。註:古舒字,玉之
    上圓下方者。」
    <風俗通>:「上古之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
    性能執鬼。」衹─袛、掐─搯、
    <唐韻古音>:神荼之荼、荼毒之荼,亦並音舒。
    <書‧湯誥>:「弗忍荼毒。傳:荼毒,苦也。」

    契丹音叶蹉跎、蹉跌、跮踱、蹭蹬、傳達、傳遞、
    祈禱、蒼天、揣度、測度等,分化出「茶(ㄔㄚ/)
    」、「荼(ㄊㄨ/)」二音。又音轉為沙淘、沙汰、
    懈怠、消停、上帝、祀典、興替、興迭、賢達、顯
    達等,分化出「荼(舒)」、「茶(毒)」二音。

  茶─荼

(34)

□:唐山─玄菟

    清‧何秋濤<王會篇箋釋>:「[逸周書‧王會解]中
    的『禺氏』即是『月氏』。」
    王國維<月氏未徙大夏時故地考>:「[伊尹獻令]中
    的『禺氏』及[穆天子傳]中的『禺知』均即是『月
    氏』。」閩南語「知」白話音「ㄉㄧ」。

    <舉要>:「,亦作。」

    <正字通>:「,俗字。,與祇通。郝敬曰:
    從氏下一,韻書別出,其實同。」

    日文平假名「(to)」、片假名「(to)」的字源
    均為「止」,一舉手、一投足(獨足)。

  寺─特、叔─督、釋─鐸、適─敵、殳─投、石─拓

  舌─恬、豎─豆、施─拖、始─台、虒─遞、壽─翿

  擅─亶、綏─妥、睒─談、是─鞮、失─迭、社─杜

  氏─氐、蛻─兌、遂─隊、豕─豚、紹─迢、尚─倘

  深─探、隋─惰、禪─單、誰─堆、賜─惕、輸─偷

(35)

□:古宗─斟灌

    古「龜茲」國即今天山山脈與塔里木河之間的「庫
    車」,<大唐西域記>稱之為「屈支」,鄰近庫車有
    一處著名的「克孜爾石窟。」

    <前漢書‧西域傳>註:「龜茲音鳩慈。」、<前漢
    書‧地理志>註:「應劭曰音丘茲。」

    今閩南語「龜」音「ㄍㄨ」、「丘」音「ㄎㄨ」、
    「屈」音「ㄎㄨㄣ」、「鳩」音「ㄍㄚ」。

  做─故、巾─幗、

(36)

□:高昌─倉庚

    「串」與「慣」通,狎習也。「毌」與「貫」通。
    「慣」又通作「貫」,<前漢書‧司馬遷傳>「貫穿
    經傳」即「貫串」,言博通經傳大義也。

    「高車(ㄐㄩ)」音叶康居、龜茲、克孜爾、庫車,
    音轉為高昌,「喜乘大輪車因名」者謬言也。

  庫─車、貫─串

(37)

□:廣信─少廣

    <戰國策>:「臣萬乘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
    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凡物首出群類曰甲。」

    鬼神音叶歸邪、更始、革新、高興、開心、關係、
    干係、關心、關說、高辛、崑山、貢獻、亢身、高
    砂、鯤身等,音轉為江夏、中山、甲仙、舟山、顓
    頊、朱宣等,分化出「甲(坤)」、「申」二音。
    閩南語「甲」音「ㄍㄚ」。

  坤─申、畦─圭、─匈、公─松、庫─厙、港─巷

(38)

□:激楚─倉頡

    日文片假名「(tsi)」的字源為「千」。
    日文平假名「(tsu)」、片假名「(tsu)」二字
    的字源均為「川」,分化自「川資」、「千金」。

    整─敕、知─痴、至─荎

    卷─券、椒─俶、疆─彊、菁─青

(39)

□:顓頊─神州

    日文平假名「(so)」、片假名「(so)」二字的
    字源均為「曾」。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日語尊稱對
    方的「樣(像)」音近「上」又音近「章」。

    <集韻>:「獬豸,獸名。獬,或作、觟。獬豸,
    豪強貌,後魏時語,或作。獬,或作。,
    或作、,通作豸。觟,與獬同,觸邪神羊也。
    」<廣韻>:「[字林]、[字樣]俱作解,[廣雅]作
    ,陸作豸。觟,楚冠名。」
    「獬」又通作「獬」,是一組十分典型的「複
    音語詞」、「聯綿詞」、「雙音語」。

  甲─申、斤─析、─酸、蔗─庶、巠─陘、荊─刑

  夾─、─少、─事、稷─謖、戒─械、解─懈

(40)

□:赤縣─夏池

    日文平假名「(su)」的字源為「寸」。

    <左傳‧僖公十九年>疏:養之曰畜,用之曰牲。
    畜(ㄔㄨ\)加艸為蓄(ㄒㄩ\)
    畜(ㄔㄨ\)又音(ㄒㄩ\)同蓄,「儲蓄」音叶畜牲,
    分化出畜、蓄二音。

  畜─蓄、褚─緒、俶─叔、乘─剩、朿─束、囪─囟

(41)

□:肅慎─賽夏

    <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斯須,猶須臾也。
    <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儀禮‧燕禮>:「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請吾子之與
    寡君須臾焉。」
    <漢廣陵厲王歌>:「奉天期兮,不得須臾;千里馬
    兮,駐待隅路。」

    形容「短暫」的「一下」實乃「須臾」倒裝。
    「斯須」、「須臾」有音韻的通轉關係。

    <史記‧灌夫傳>:「武安君召韓御史,曰:何為首
    鼠兩端?註:首鼠,言一前一卻也。」
    「首鼠」音叶「躊躇」,故云持兩端。
    躊躇、踟躕、躑躅、跼躅、趑趄、跮踱、跱等皆
    一音之轉,又倒裝為蹢、跢跦等。

    首鼠亦作首施,<後漢書‧西羌傳>:「------月氏
    來降,與漢人錯居,雖依附縣官,而首施兩端。」
    同書鄧訓傳:「雖首施兩端,漢亦時收其用。」

    <水滸傳>第20回:「只見血泊裏挺著屍首。」雖「
    無頭」仍稱屍首。

    「(susi)」音叶逝世、肅殺、蕭索、瑟縮、宿
    昔、斯須、屍首、蘇息、舒徐,音轉為死去、逝去
    、仙去、首丘、翜捷、首級、稅駕、蘇州。「壽司
    」製作的源起,與「」之祭「邱隴」同。

  蕭─肅、師─帥、褉─褉、

(42)

□:女祿─驪龍

    「律呂」音叶伶倫(古樂師)、伶人(樂工),可知「
    伶倫」並非實有其人。

    <隋書‧東夷傳>流求國條:「村有鳥了帥。」
    <五代史‧劉銖傳>:「諸君可謂僂儸兒。」
    僂儸,幹辨能事之稱,音叶鳥了。

    羅羅(Lolo)或作羅,舊作、羅或玀玀,源
    自烏蠻七部中的鹿盧蠻。南詔的王室出自羅羅,諸
    葛亮所封建在今貴州的「羅甸國」可能與其有關。
    全國驪龍的叶音縣名,以雲南省佔第一多數。

    唐以奚部置饒樂都督府於鮮卑故地,「饒樂」音叶
    「弱洛」,音轉為「若落」,弱洛水即今西喇木倫
    河,或曰慕容皝之父「若落廆(Yoglogwe)」字「弈
    洛」,此「弈洛」實乃「Yoglogwe」之異譯。

    李炯才<印尼─神話與現實>中,女性象徵的「Yoni
    」譯作「若妮」、別克人名哀曲的「Kayob」譯作
    「卡若」。

(43)

□:瀚海─防風

    <爾雅‧釋鳥>:「隹其鳺。郭註:今鳩,一作
    夫。」<廣雅>:「,戴勝也,一作不。」
    <詩‧小雅>:「翩翩者鵻。傳:鵻,夫不也。箋:
    夫不,鳥之殼謹者,一作。」<周禮‧夏官>:
    「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教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服不」又音轉為「」、「鳺」。

    <古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河漢、浩
    瀚又音轉為廣寒(月宮名),倒裝為黃鵠或鴻鵠、河
    鼓或黃姑、閩南語謂銀河的「河溪(ㄎㄝ)」。

(44)

□:黃帝─帝鴻

    鶡旦,夜鳴求旦之鳥也,<禮‧月令>:鶡旦不鳴。
    <坊記>作盍旦。鴠,鳥名,似雞五色,晝夜鳴。
    <廣雅>:「鶡鴠,旦也,又名渴旦。」
    <淮南子‧時則訓>:「仲冬鴠不鳴。高誘注:
    鴠,夜鳴求旦之鳥。」
    渴旦音叶盍旦,音轉為鶡鴠、鴠、鴠。

    <博雅>:「雲師謂之豐隆。一曰,雷師也。」
    豐隆,黃帝別號,<河圖>:「黃帝以雷精起。」
    <春秋合誠圖>:「軒轅主雷雨之神。」
    <穆天子傳‧卷二>:「以觀黃帝之宮,而封豐隆之
    葬。」「有熊」音叶「雲師」,倒裝為「軒轅」。
    「豐隆」音轉為「黃帝」,倒裝為「鄧化」、閩南
    與「張蕃」,傳說有鄧化、張蕃二雷公。

    <集韻>:「答古作畣。」、「答古作。」
    <五音集韻>:「,古文福字。」

    <揚子方言>:「儓,農夫之醜稱也,凡罵庸賤或
    謂之。」閩南語凡「二手貨」皆謂之「儓」,
    國語「」音愎或音匐,閩南語音「万ㄚ」。

(45)

□:府君─君侯

    王充<論衡>:「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
    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註:即獬也。」
    「觟」音「ㄏㄨㄚ\」又音「ㄒㄧㄝ\」,「ㄏ」、
    「ㄒ」二聲母常相通轉。「」或作、、豸,
    古音語「羝」同,遂謂獬豸為神羊。
    「封君」音叶豐足、富足,倒裝為致富、造福、「
    資斧」、「贈賻」,又音轉為朝奉、青蚨。

    呂洞賓<自吟>詩:「獨上高樓望八都,烏雲散盡月
    輪孤;茫茫宇宙人無數,幾個男兒是丈夫?」這首
    詩以國語、閩南語來讀皆叶韻,國語「丈夫」音叶
    「君侯」,閩南語「丈夫」音叶「贊普」。

(46)

□:海滄─滄海

    <說文>:「青蚨,水蟲,可還錢。」<本草>:「一
    名蚨蟬,一名,一名魚伯。[藏器]曰青蚨生南
    海,狀如蟬,其子著木,用以塗錢,皆歸本處。」
    青蚨音叶朝奉,倒裝為蚨蟬、還錢,還錢之事子虛
    烏有。「」音叶閩南語「愚」;「魚伯」音
    叶「愚」,譏人愚蠢本身更是愚不可及。

    「寒蟬」音叶黃泉、寒憲(蚯蚓)、黃腸(槨名)、含
    蟬,望文生義、穿鑿附會的結果,竟衍生出入殮時
    口含玉蟬之俗,寒蟬本指鱷,非秋蟬之謂也!

    「鉛華(塵凡)」、「紅塵(凡塵)」互為倒裝,故謂
    俗世曰「滾滾紅塵」、妓女從良曰「洗盡鉛華」。

(47)

□:蒲阪─蚌埠

    全中國僅有(1)河北北平、(2)山東博平、(3)安徽
    蚌埠、(4)四川北碚、(5)雲南屏邊、(6)貴州平壩
    、(7)廣西博白、浦北等八個叶音縣名。
    「百濮」音轉為「拜禡」,又音轉為「靡莫」。
    泰國百姓以「百濮」為骨幹,緬甸則「靡莫」。

(48)

□:北冥─蒙亳

    西南夷謂巫師的「拜禡、筆瑪、白馬」音叶卑繆、
    八莫、片馬、帕米爾、婆羅門(Brahma)等,又音轉
    為瑪猛(總巫師)、靡莫、蠻莫、眉苗等。

    全中國僅有(1)山東牟平、(2)陝西平民、(3)四川
    馬邊、(4)福建武平、(5)廣西馬平、巴馬等六個含
    倒裝叶音縣名。

    孟婆音叶麻婆、痲痺,音轉為麻肺、麻沸、蒙汗、
    迷幻、夢幻等,傳說喝下了孟婆湯陽世間的一切便
    不復記憶,麻婆豆腐形容其辣令人七葷八素。

  龐─庬

(49)

□:阪泉─赤壁

    盤纏、盤川音叶白鏹、寶藏,倒裝為財帛、財寶、
    錢幣、鈔票、珠寶、珍寶。

    <正字通>:「梵言維即茶毗,僧死而焚之也。」
    後世謂人死曰「翹辮子」,可能即是自「茶毗」、
    甚或「駕崩」音轉而來。「茶(ㄔㄚ/)毗」音叶翹
    辮、赤犮(除蟲豸自埋者)、超拔,倒裝為暴卒、崩
    殂、悲慘、悲愴、悲切、悲戚。「茶(ㄊㄨ/)毗」
    音叶倒斃、倒閉、停擺、太平,倒裝為崩塌、悲悼
    、普渡、憑弔,「太平間」一名取義於此。

  片─爿

(50)

□:孟買─蠻莫

    <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十數,夜郎
    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十數,滇最大。」擺夷語謂
    總巫師的「瑪猛」音叶靡莫、BERMA(緬甸)、眉苗
    、蠻莫、莫拉孟(Moraman)、名蔑、摩滅,吐蕃謂
    西夏曰「摩滅─緬藥」。

    在全中國縣名叶音中,以僅有(1)廣東茂名、(2)甘
    肅毛目、(3)綏遠茂明安旗而敬陪末作。傳說黃帝
    第四妃曰「蟆母」,在上古史仍有一席之地。

  買─賣

(51)

□:莫愁─魑魅

    <集韻>:「,音纏。沐,罔象別名。」
    沐腫(罔象)音叶魅精、魔障、魔咒、迷津、沒輒,
    音轉為沐,又音轉為魔祥、魔神。

    清明音叶蒼茫、淒迷、綺靡、纏綿、綢繆、芊眠或
    瞑(遙視)、澶漫(遠也)、阡陌、畎畝、慈母、長
    眠等,芊眠或瞑即千里眼與順風耳的出處。

(52)

□:陶唐─帝臺

    <爾雅‧釋天>:「螮東,虹也,詩作蝃。」
    <詩‧衛風>:「蝃蝀在東,莫之敢指。」
    此為「ㄉ、ㄊ」與「ㄓ、ㄔ」之音韻變化。

(53)

□:共工─高緺

    日文片假名「」從「工」而音()近「二」。
    水神「共工」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叶鯀禹、高陽
    、鯃、鯤鮞、魁梧、魁岸、孔武、昆吾、昆陽、
    昆玉等,分化出治理洪水的鯀、禹二音。
    <爾雅‧釋魚>疏:「鰥、鯤字異蓋古字通用耳。」
    「鯤鯢」尾音的聲母消失,就音轉為鯤鮞(鯤魚子
    鮞未成魚也),又音轉為鯨魚。
    「鰥鰥」音叶「光棍」、「公公」,俗謂成年未娶
    曰光棍,尊稱太監曰公公,太監固無妻也。

(54)

□:鳩茲─諸稽              佳─隹

    <左傳‧襄公三年>:「楚子重伐吳克鳩茲。」
    浙江有「諸暨」縣,複姓「諸稽」自古越國有之。

(55)

□:蠶叢─窮奇

    七七音叶乞求、請求、七巧、乞巧、取巧、吃巧、
    恰巧、湊巧、輕巧、閩南語「七星」、蒼穹、清澄
    、璀璨、淒清、鵲橋、成群、蟾蜍、躔次、起初、
    從前、垂青、才情、痴情、青春、起迄、愆期、差
    錯、愁悵、悽愴、戚戚、繾綣、卿卿、楚楚、悄悄
    、權且、催促、趨前、誠殼、虔誠、親串、牽扯、
    操持、採樵、鞦韆等,故七夕起巧又有吃巧之俗,
    與「七巧板」之製作,部份地區在此日又有盪鞦韆
    之俗;國語七星音叶七夕、月宮別名蟾宮,「七夕
    」與「中秋」的神話傳說有相混的情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