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義」字的幾個不當用法

    義:與宜同、與誼同、與儀通。<說文>:「己之威
儀也。註:與善同意。」<釋名>:「宜也,裁制事物使
各宜也。」綜合<辭源>、<辭海>的釋義為:(一)正當的
言語或行為,如「正義」。(二)意思,如「定義」、「
字義」。(三)由信仰而產生力量的特殊思想或學說,如
「主義」。(四)有益大眾的行為,如「義舉」。(五)法
律條文上列明應負的責任,如「義務」。(六)不具親屬
關係而稱有者,如「義母」。(七)以假代真的,如「義
齒」。除(二)、(三)、(六)、(七)等條以外,皆離不開
「我」在「群眾」中何所「宜」的訓義。

    <容齋隨筆>曰:「人物以義為名,其別最多:仗正
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
與眾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
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
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
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
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為之,則有義漿、義
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字廣泛使用,自古已然如此。

    義士、義民、義勇、義俠、義門、義舉、義兵、義
戰、義師、義軍、義學、義塾、義倉、義田、義賣、義
演、義務、義理、義疏、義證等應用上都沒問題,人與
人之間的「義」甚至擴及鷹、犬也可以理解。但是,所
謂「本不具親屬關係」的義子、義女、義父、義母、義
兄弟、義姊妹等的「義」字實本應作「誼」;「以假代
真」的義齒、義肢、義乳等的「義」實「擬」之訛,蓋
「宜否」尚且勉強,更遑論其「義務」!

    閩南語「擬」音「兀ㄧ\」又或音(兀ㄧ)同「義
」:度也、準擬揣度以待也、像也、比擬也。疑也,言
相似也。或作譺、又作、通作儗、<漢書>借作儀。擬
用以講課的題材原名「講擬」,後人訛作「講義」。引
申史實而編成的小說之所謂「演義」,其實本應作「演
擬」,故<三國演義>七分實、三分虛,不可視同信史。
所謂「結義兄弟」的本義,乃是「結成似兄弟般的情誼
」,故亦可稱作「誼兄弟」,而閩南語「結(ㄍㄝㄣ)
」音近「假(ㄍㄝ\或ㄍㄚ\)」,又音近「乾」,遂又衍
生出乾爹、乾媽、乾兒子、乾女兒等稱謂;不知為何「
假髮」未隨「義髻」被古人冠以「義」稱?

    儀,度也,<詩‧大雅>:「我儀圖之。」「儀」又
通作「擬」,<前漢書‧外戚傳>:「皆心儀霍將軍女。
註:心儀即心擬。」「儗」又通「擬」,<禮‧曲禮>:
「儗人必予其倫。」「義」、「擬」皆與古複音語「儀
儗」有關,故易混淆,但角色扮演宜各司其職,「義父
」、「義子」宜正名作「誼父」、「誼子」;「義肢」
、「義乳」宜正名作「擬肢」、「擬乳」。

附:
    發生在清‧康熙六十一年的朱一貴革命事件,起初
頗能注意聯合閩粵移民的力量同心合作,但不久便因粵
系首領杜君英不肯接受朱一貴的約束而告拆夥,後來杜
君英並且相信清王朝的誘降,以致朱一貴所領導的閩系
勢孤力弱。而在下淡水方面的粵系領袖侯觀德、李直三
等,又甘心為清廷效勞,自稱「大清義民」,為滿清出
力攻打朱一貴的革命軍。於是朱一貴被擊潰,領袖人物
被擒殺,革命失敗。這是因移民集團互相掣肘,而影響
革命運動的第一個例子。

    清‧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與莊大田分別在彰化與
鳳山同時發起大規謀的革命運動。兩人籍貫都是漳州,
幾乎在一開始便受到粵籍與泉州籍移民一致的反對。彰
化北庄的粵籍監生李安善,組織粵籍「義軍」躡攻林爽
文的後路,泉州人莊錫舍亦為清兵內應,攻破莊大田在
鳳山竹子港的老營,其他粵籍的士紳也先後率領「義軍
」,參加了清軍對革命軍的打擊,以致這一次的革命,
又因四面受敵而告失敗,這是第二個例子。由於「義軍
」死守諸羅縣城,林爽文的革命軍屢攻不下,事後滿清
政府大為嘉許,特將諸羅改名「嘉義」。

    發生在清‧道光三年的店子口張丙事件,起因於閩
粵籍移民之間的權利之爭,張丙起事之後,凡是粵籍的
移民都幫助清軍。發生在清‧同治元年的戴潮春事件,
凡是組織「義軍」保衛地方,及聯合清軍攻擊戴潮春後
方的,都是粵籍、泉籍的人,而戴潮春則是漳籍人,這
兩次革命最後當然也失敗了。戴潮春事件平息之後,清
廷將半線改名「彰化」,以「顯彰皇化」。

    滿清政府覆亡至今已百年有餘,當初為撫慰死難「
義軍」亡靈所建的「義民廟」、「褒忠祠」,至今仍名
「義民」、「褒忠」如故,從爽文路、爽文國小皆以林
爽文命名觀之,後世並未以亂臣賊子視之,對照死難人
數超越「義民」何啻數倍之「起義」軍亡靈,真是情何
以堪!到底哪一邊才真正是站在「正義」的一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