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駁」、「反駁」?

    <玉篇>:「駁,毛色不純。」這是「駁」的本義,
以「駁」加「雜」引申為「龐雜」、謂雲開曰「解駁」
猶可,又引申作「起駁(大批貨物用船分載轉運)」、「
接駁」、「駁火」、「反駁」用,就撈過界了!

    須兩趟車以上始得抵達目的地,閩南語謂之「ㄅㄨ
ㄚv 車」;商場上在廠商與門市、小販之間,又有所謂
的「大 ㄅㄨㄚv、中 ㄅㄨㄚv」,俗今多作「盤」,商
家逢月底照例要來一次「盤點」。

    盤:承盤也、盛物器、本作槃、通作磐、與通、
亦作旋。又,與般通,樂也。與蟠通,曲也。盤桓,不
進也。旋:圓也、遶也、反也,通作還。反:覆也、回
還也,通作翻。返:還也、復也,通作反。翻:反覆也
、通作反。還:反也、復也、退也、歸也、顧也、償也
、速也、即也、遶也、圍也、轉也,便捷貌,與環同、
與旋同。般:般運、移也、數別之名、與盤同。ㄏ、ㄒ
二聲母常相通轉,故「盤桓」義猶「盤旋」。

    「盤旋」音叶「蹣跚(旋行貌)」,「蹣」亦作「
」,閩南語謂「踰牆」曰「(ㄅㄨㄚv)牆兒」。「盤
點」者,著眼於「通般清點」;「中盤」取「轉移」之
義。「班」亦作「般」,雜色也,「斑駁」音近「辯駁
」、「批駁」、「批判」、「評判」、「批(品)評」、
「辯白」,所謂的「反駁」本即是「反白」,惟「被駁
回來」實不宜作「被白回來(閩南語說「被罷回來」或
被排回來」),顯然還另有其字。<玉篇>:「誖,逆也
。」「ㄅㄛ/」也者,或以言辭、或以行為,不加「反
」已有「逆」意,況乎「誖」字從「言」?「反駁」、
「辯駁」的「駁」都應作「誖」。「被罷(排)回來」國
語又說給「打了回票」,「回票」實乃「誖回」倒裝。
<正字通>:「般又音,梵言般若華言智慧,若音惹。
」「分載轉運」應作「起搬」、「接班」而讀「駁」音
,除著眼於搬運、轉移之外,還取其交班之義。「般」
字從「舟」,故訓「般運」,為免滋生困擾,建議「分
載轉運」作「起」、「接」,轉車則作「車」,
這幾個「」閩南語本來就如字音「ㄅㄨㄚv」。

    「駮」與「駁」同,朝廷奏章不合事理別議改正曰
駮,<正字通>:「論列是非亦謂之駮,如柳宗元駮復讎
議、夏侯銛駮安定公主合葬議是也。」王球<貽謀錄>:
「給事中掌封駮司,不可一日無。淳化四年,太宗推考
廢職始於唐末,乃命魏庠、柴成務同知給事中,未幾隸
銀臺通進司為封駮司。真宗咸平四年,吏部侍郎知封駮
事陳恕乞鑄印,命取門下印用之,因改名為門下封駮司
。」<詩‧秦風>:「隰有六駮。傳:駮駕。陸機疏:駮
馬,梓榆也,其樹皮青白駮犖,遙視似駮馬,故謂之駮
馬。」<廣韻>:「駁犖,牛雜色也。」司馬相如<上林
賦>:「赤瑕駁犖。司馬彪曰:駁犖,采點也。」由牛
雜色之駁雜,套用駁雜的「是是非非」之事。<釋名>:
「衣服有裏曰複。」<集韻>:「複,重也。」英語謂「
重複、重做、重說、背誦、跟著說」等的「Repeat」之
前二音節音叶「連番」,倒裝即為「駁犖」。閩南語「
複」又音(ㄅㄛv)近國語「駁」,如「繕複」、「拗複
」、「放複」等,故「駁雜」義近「複雜」。

    <水滸傳>第十八回「林沖水寨大併火  晁蓋梁山小
奪泊」:「今日林教頭必然有火併王倫之意。註:併,
現在多寫作拼。火,現在寫作伙或夥。併火或火併,就
是自己一伙人相拼。」此處之併同拼,作對敵、相拒解
。「火併」音叶「封駮」、火砲、發飆、反叛、反撲、
反撥、分辯、反駁、嚆、呼,倒裝為砲火、砲轟、
辯護、平反、駁回,「封駮司」之得名非無因也。搏,
擊也,與拼合組成「拼搏」或「搏拼」,警匪交火拼搏
的「駁火」本應作「搏火」,這時的火可不是夥伴的夥
,而是火器的火。<後漢書‧趙壹傳>:「三王亦又不同
樂,數極自然變化,非是故相反駁。」誤將「反搏」或
「反撥」作「反駁」由來久矣!「反駁」的手段非僅「
言語」一端,、白、搏、撥、皆由音近而被誤作駁
。<金壺字考>:「呼,痛冤聲。」<廣韻>:「嚆,
大呼自勉也。」<集韻,類篇>:「,白冤也。」「嚆
」、「呼」實乃「反駁」的源頭。「起駁」音叶斥
駁、轉變、接駁,倒裝為排擠、排斥、駁正、抨擊、屏
斥、屏除、摒棄、摒除、鄙棄、拋棄、擯棄、擯斥、擯
除、屏棄、駁辭、駁斥,此所謂「由音生義」,再「依
音義覓字」者也。英文只須在語音上能互相溝通,中文
卻非在字義上清楚的標明不可。中國雖號稱有五千年文
化,時至今日未能掌握到適切音義的用字卻也不少,有
待吾人將其一一揪出,勿令漢字的母國蒙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