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倒裝」

    國語所說的「熱鬧」,閩南語說「鬧熱」;國語所
說的「習慣」,閩南語又說「慣習」,之所以會有這種
「倒裝」的現象,固然可以說習慣上一向如此,最主要
還是由於口語順暢與否的需求使然,因為閩南語偶爾也
說「習慣」,但是用閩南語說「熱鬧」就顯得拗口,操
閩南語者也不「慣習」說「熱鬧」。

    在同一種方言中,也會有倒裝句的出現,例如<玉
篇,集韻>:「傋,不媚也。」、<玉篇>:「傋,
不媚。」這個「傋」或「傋」,就是王念孫先生所
說「上下同義,不可分訓」的「聯綿詞」,也就是周法
高先生所說「不可分析的雙音語」,故倒反過來說也一
樣。王、周二先生將聯綿詞、雙音語視作華語的語言現
象之一,強調其「不可分訓(析)」。其實,除了以單字
與其他單字合組成的「熟語」,華語原先本是以兩個音
節為基本單位的「複音語」,今日的華語是當今舉世獨
一無二的「單音語族」,但那是後來的事,類似「傋
」或「傋」那種「聯綿詞」或「雙音語」乃是僅存之
碩果,也並非一概不可分訓(析),只不過易於分訓(析)
的老早就分了,剩餘的反倒成「漏網之魚」罷了!

    這問題看似複雜,必須釐清其原委。須知「兩個音
節」乃是人類語言的基本型態,例如:描述時鐘秒針行
走的「ㄉㄧ ㄉㄚ」、時鐘忽敲一響的「ㄍㄜ ㄉㄥ」、
重物落水之頃的「ㄆㄨ ㄊㄨㄥ」、利剪鉸紙或布的「
ㄎㄚ ㄔㄚ」、一團黏稠物用力釋於桌面的「ㄆㄚ ㄉㄚ
」、形容掽撞聲的「ㄍㄨ ㄉㄨㄥ」等,無不都是兩個
音節,而「ㄆㄧ ㄌㄧ ㄆㄚ ㄌㄚ」、「ㄎㄧ ㄌㄧ ㄎ
ㄨㄥ ㄌㄨㄥ」、「ㄒㄧ ㄌㄧ ㄏㄨㄚ ㄌㄚ」、「ㄉㄧ
 ㄌㄧ ㄉㄨ ㄌㄨ」、一「骨碌(翻轉)」、一「嘟嚕(連
串)」、形容小的小不「隆咚」或小不「啦嘰」、形容
傻的傻不楞登、形容滑的滑不「溜丟」等,基本上也是
兩個音節,至「猝(Press)」、「落束(Close)」
衍生為多音節,在專有名詞上如「吐蕃」衍變為「吐火
羅」或「土魯番」,前者衍生於兩音之間,後者衍生在
兩音之後;又例如「堅昆」或曰「結骨」,稍號「紇骨
」亦曰「紇扢斯」,即唐時的「黠戛斯」,<元史>作「
乞兒吉思」或「吉利吉思」,民初有「柯爾克孜」、「
啟爾基茲」、「柯爾克茲」、「柯爾克斯」等稱,即今
中亞的「吉爾吉斯」。在於中國,則「姑蘇」因被改稱
「蘇州」而失去了「姑」,一度且因古為「句吳」而被
改稱「吳縣」;「維揚」因被稱作「揚州」,而失去了
「維」,更多的是如「福州」,暫時未尋回另一音。

    嬰兒甫自娘胎呱呱墜地,所發出的第一聲無不都是
「哇(呱)」,透過不同族群之人的聽覺,容或有「ㄍㄨ
ㄚ」、「ㄨㄚ」等差異程度不一的讀音,接連著兩聲「
哇(呱)」之間,必膠著出一「ㄋㄚ」音,讀法又有從「
ㄋㄚ」、從「哇(呱)」起音之別,前者音近「女媧」或
「女蝸」,後者音近「臥龍」或「夔龍」。「女媧」音
叶「Noah(諾亞)」、弄瓦、嘔(小兒語也)、黎元、龍
吟、你我,倒裝為吾儂、嫛婗(人始生)、蚴蟉(龍貌)、
(鱷也)、臥龍、「Allah(阿拉)」,分化出龍、鱷
兩音。傳說「女媧」摶黃土造人,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
,嬰兒的啼哭聲與幼鱷的呼喚聲相結合,人類的文明於
焉展開。所有的語詞均為「女媧」及其倒裝所衍生,再
由音生義,自「女媧─臥龍」至「玄囂─肅慎」或「防
風─瀚海」計可細分成55×2組複音語詞,簡化成單音
語族的華語又以單音結合成熟語,此其大略也。

    中、英、日三種語言,是世界三大語系─孤立語、
屈折語、膠著語的典型代表,這三種語言既摸清楚了可
以相通的線索,找到了同一出處的源頭,豈不已涵蓋了
全人類?英語謂「龍」的「Dragon」音叶「女蝸」,日
語謂「鱷」的「(wani)」則「女媧」之倒裝,蝸又
與媧通,<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女媧是東方
中國人創世神話中的開闢祖,「諾亞的方舟」是耶教創
世記神話的主題,而回教徒謂上帝名曰「阿拉」,三者
其實都圍繞著「女媧」及其倒裝打轉。英語謂「人類」
的「Man」音叶「萌黎」、「彌麟(夷洲語謂人民)」,
而即是「黎民」、「人民」的倒裝。

    古地名、山水名皆沿用部族名,也就是圖騰名。我
曾以臺灣省地圖上所見地名、福建省鄉鎮以上地名、日
本的縣名與昔日國名、韓國郡名及主要城鎮名、泰國地
圖上所見府名及地名、越南各省省會名、馬來亞邦名及
首府名、印尼行政區劃、菲律賓省市島名、歐洲及非州
地圖上所見國名地名山水名等,都各製作了一份叶音統
計表。在製表的過程中,發現到其叶音地名或倒裝地名
常就在鄰近,有時候甚至可以藉著這個啟示,來研判難
以斷定主要音節的地名。例如:由新營市的「姑爺」庄
推知,其東鄰柳營鄉龜子港的主要音節為「龜子」而非
「龜港」。又,苗栗縣南庄鄉有向天湖山及南、北兩個
獅里典,南庄鄉南鄰為獅潭鄉,頭屋鄉又有獅潭,獅潭
鄉有新店,新竹縣的五峰鄉有向天湖山與佐藤山及兩處
桃山,尖石鄉有道下與水田及一座桃山,由其地緣關係
可以確定獅潭、獅里典、新店、日語「(佐藤)」、
國語「向天」、「水田」等皆一音之轉,桃山、國語「
道下」是其倒裝,音譯者出處不一故也。

    大片頭(三芝)、大平頂(大園)、大平地(關西)、大
埔頂(造橋)、竹排潭(獅潭)、大坪頂(苗栗、通霄、高
雄)、大埔頭(通霄)、盪把凸(公館)、大排竹(白河)等
的前二音皆音叶「拓跋」,後二音皆音叶「拔都」,是
其三音節中已互為倒裝,但並非五十五組複音詞都具備
這種現象。「庫迪(Kudrs)」族居於土耳其東南境內者
約450萬人、伊朗西北部約250萬、伊拉克北部約150萬
、敘利亞約40萬、亞美尼亞約20萬,「土耳其(Turkey)
」、「庫迪」本互為倒裝,彼等不察竟視同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