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遑」字探討

    「遑」今有暇、急正反二義,<玉篇>:「暇也。」
<詩‧召南>:「莫敢或遑。」、<詩‧小雅>:「不遑啟
處。」又,「不遑多讓」的「遑」也作「暇」解。

    <書‧無逸>:「不遑暇食。註:遑在心,暇在事。
事曰不暇,心勤曰不遑。」這個註解難以讓人滿意,
「遑」既有「暇」義,「不遑暇食」解釋作「沒有多餘
的空暇悠閒的吃」不就得了嗎?<康熙字典>以「不遑暇
食」這句話,作為「遑」又訓作「急」的例證,「遑」
若訓「急」,有「不急著悠閒吃」的用法嗎?

    <辭源>釋「遑論其他」云:「哪有功夫再講別的。
」既然說「哪有功夫」,就應該在「遑」之前加個「不
」字,這種不當的加、減辭句是中國人的壞毛病,如:
「可是」省音為「可」、「然而」省音為「然」、「好
嚇人」說成「好不嚇人」、明明「好不容意」卻說「好
容易」、「不要你管」偏說「要你管」、「了得」反說
「了不得」等,閩南語也有把「免」說成「不免」的情
形。準此而言,則所謂「好不遑」其實仍是「遑」。

    此猶「啻」之於「不啻」也。啻:語時不啻也、一
曰諟也、買賣云不啻也、猶止也、猶言何止、餘也、過
多也。或作翅、又與適通。諸釋義相互矛盾,詳審其致
矛盾之由,則「止」乃是「啻」的本義,因「不啻」而
生「過多」、「何止」諸義,卻把帳都算到「啻」的頭
上。閩南語「奚啻焉爾?」、「豈啻焉爾?」等的「啻
」皆音「ㄉㄧㄚv」,義猶「但」、「單」;「不啻焉
心適」、「不啻焉鬧熱」、「不啻焉富饒」、「不啻焉
有緣」等的「啻」皆音「ㄐㄧ\」;「不啻焉爾耳」的
「啻」音「ㄒㄧ」,義猶「僅」、「只」。

    <玉篇>:「遽,急也、疾也、卒也。」<集韻>:「
遽,窘也、懼也。」「遑」每合「遽」作「遑遽」,表
匆忙不安,如「莫不遑遽」、「遑遑無所依歸」、「遑
遑不可終日」、「遑遑如喪家之犬」,「惶恐」、「倉
皇」是其本義,「仿偟」猶「營(惶恐不安)」,閩南
語所謂「遑遑(ㄏㄧ工v)(ㄍㄛㄥv)」是也,因為「
遑遽」所以才「遑論其他」。<前漢書‧揚雄甘泉賦>:
「溶方皇於西清。註:猶仿偟也,一作彷徨。」彷徨今
多作徬徨,徬徨音近不遑,「遑迫」的倒裝音叶「不遑
」,<集韻>:「仿偟,猶徘徊,亦作方皇。徘徊,不進
貌。」「徘徊不前」看似好整以暇,其實心急如焚。「
遑」字本無「暇」義、「慌」字亦無「急(驚恐)」義,
「慌忙(張)」、「恐(驚)慌」等的「慌」本「遑」之誤
,遑遑、惶惶音近仿偟、彷彿、怳惚,故易造成混淆。
今「遑」字兼「急」、「暇」正反二義,已成不可挽回
的事實,吾人也只能「遑在心,暇在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