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多「矮人」?

    錦繡圖書公司出版的<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號
稱由北大等十八所重點大學的古籍文獻研究所承擔選譯
工作,在各研究所的專家、學者通力合作下,耗時五年
才完成了這件文化大工程。其第67部<唐五代筆記小說>
第167頁「楊國忠命官」,出現了一些問題:

    本文取材自韋絢<劉賓客嘉話錄>─「楊國忠嘗會諸
親,時知吏部銓事,且欲大噱以娛之。已設席,呼選人
名,引入於中庭,不問資序,短小者道州參軍,胡者湖
州文學。簾中大笑。」嚴杰先生的注釋云「道州多矮人
」,譯文中釋「胡者」說「長得像胡人的」,這兩處的
說法是不對的,怎麼會有這樣的誤解呢?

    固然「胡」是唐代對西北方遊牧民族的泛稱,特指
西域一帶的人,「深目多鬚」是西胡的特徵也沒錯,但
其所以蒙「胡人」之稱卻不在於「多鬚」。「胡」字的
本義是「頸下垂肉」,<康熙字典>「鬍」字不載,<玉
篇>:「鬚,髭須也,本作須。」胡也、須也皆「胡須
」之簡稱,「胡者」特指蓄著一臉「繞腮鬍」的人。

    閩南語「」音(ㄉㄝ\)近國語「道」,<博雅>:
「,短也,與同,或作。」閩南語形容「矮小」
說「短短(ㄉㄝ ㄉㄠ\ ㄉㄝ ㄉㄠ)」,楊國忠「
短小者道州參軍」是「看見長得矮的,就授給道州參軍
的職務」沒錯,但不是因為「道州多矮人」,而是因為
「」、「道」的古音近似,鹿港腔尤然,「短」與「
道」更只有音調之別(不僅音ㄉㄨㄢv而已)。漢語系的
方言於中原古漢語的讀音多有所保留,尤以自中州遷徙
而來,兼有文白兩種讀法的閩南語為然,從事中國古代
文史有關的學者、專家,不能不講此道。方言不獨不可
任其消滅,更應該在大學以上文史院校列為必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