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膾炙人口的<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
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
客船。」姑捨首句的「天(ㄊㄧㄢ)」不說,以次句的「
眠(ㄇㄧㄢ/)」而言,這首詩叶的應是「ㄧㄢ」韻,但
現今國語的「船(ㄔㄨㄢ/)」並不叶韻,就連素稱唐詩
大多叶韻的閩南語「船(ㄗㄨㄣv)」也不叶韻!有一些
鄉土語文的學者把此處的「船」讀作「ㄙㄨㄢv」,然
而這麼唸仍然不叶韻,難道這首詩本就不叶韻嗎?這裏
面到底隱藏著甚麼語文學上的奧密呢?

    <唐韻,集韻,韻會>並:「船,食川切,音膞。」
那些把「船」讀作「ㄙㄨㄢv(旋)」的想必是基於這個
切韻,事實上「膞」音轉、音、音純、音遄、音專,
又「食川切,音船」,真正跟今國語「船」同音的卻只
有「遄」。抑猶甚者,宋‧程顥<偶成>:「雲淡風輕近
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
少年。」此處的「川」音「ㄑㄧㄢ」。<集韻>:「船,
又余專切,音沿。」船音近鉛,船去舟加水為沿,船、
鉛、沿有相同的音符號,沿與鉛的韻母又均是「ㄧㄢ」
,則「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船」確叶「ㄧㄢ」韻,「
膞」音則別有出處。按:「余專切」、「與專切」本應
讀「ㄨㄢv」,閩南語「沿」卻又讀這個音,如「沿路
行」、「沿途行」。再者,閩南語「層」音近「專」,
臺南市安南區一帶「三層肉」的「層(ㄗㄢv)」或讀作
「ㄐㄧㄢv」,此乃「ㄢ」、「ㄧㄢ」間的音韻變化,
巧的是閩南語「沿(ㄧㄢv)」也或音「ㄢ」,如「沿
哪兒來?」、「沿此條路直直行」等。

    <正字通>引李時珍曰:「鉛易沿流,故謂之鉛。」
鉛字:<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並
音沿;鉛又與沿同,<前漢書‧古今人表>:「鉛陵卓子
」,今閩南語「鉛」仍音「沿」,<左傳‧襄公14年>:
「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卻退也。」張衡<西
京賦>:「遷延邪睨。李善曰:遷延,引身也。」遷音
同鉛、延音同沿,<韻會>:「延,遷延也,淹久貌。」
「遷延」本是上古複音語詞,故上下互訓,<爾雅‧釋
詁>:「延,長也。」本形容鱷,「遷延」音叶遷移、
遷異、牽引、漕運、長遠、徜徉、權輿、起源、遲疑、
遲誤、醜惡、癡騃等,倒裝為愚蠢、齷齪、委屈、委曲
、迂曲、彎曲、倭遲、延遲、延長、延遷、遺傳、源起
等,分化出延、遷二音。「齷齪」又音叶昂藏、禺彊,
音轉為腌臢、骯髒、臃腫、翁仲、禺京、禺疆、涯際、
要津、移轉、移居、疑忌、延佇等,倒裝為江洋、踔遠
、躓疑、轉移、肇禋、驚異、驕傲、倨傲、菁英、駿逸
、桀驁、駕御等,「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船」國語依
「ㄔㄨㄢ/」之聲母當音「ㄑㄧㄢ/(前)」、閩南語依「
ㄗㄨㄣv」之聲母應讀「ㄐㄧㄢv(剪)」。白居易<春江>
詩:「炎涼昏曉苦推遷,不覺忠州已二年;閉閣只聽朝
暮鼓,上樓空望往來船。」、紀曉嵐<遊江>詩:「山色
空濛淡似,參差綠到大江邊;斜陽流水推篷望,處處
隨人欲上船。」皆可資佐證。

    「船(ㄔㄨㄢ/)」音近「川(ㄔㄨㄢ)」,<唐韻>:
「,川本字。」巡字從川,<集韻>:「順,古作巡。
巡,又余專切,音沿,相循也。」<釋名>:「船,循也
,循水而行也。」<正韻>:「鉛,循也。」<逸雅>:「
順,循也,循其理也。」船之所以得名與鉛、沿有關,
其一般讀音則與循、巡有關。<玉篇>:「順,從也。」
<集韻>:「蹲循,逡巡也。」逡巡音叶蹲循(緩意)、侵
尋(荏染)、遷徙、遣送、遣散、驅使、潮汐、從速、疇
昔、創始、出世、出生、鉛山(地名)、春申(地名)等,
倒裝為首次、首創、生產、生存、視察、巡察、上蒼、
神祇、行次、消遣、順從、陞遷等,分化出鉛(遷)、巡
(循)二音,閩南語巡、循皆(ㄙㄨㄣv)與「船(ㄗㄨㄣv)
」同韻母。歐陽修<送吳生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
我言;君子能自知,改過不逡巡。」巡又叶「松宣切」
音旋,閩南語「旋(ㄙㄨㄢv)」與國語「船」同韻母,
客家話「旋」音(ㄧㄢv)近「沿」。

    逡巡,卻退之意,<莊子‧田子方>:「登高山、履
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集韻>
:「逡巡,行不進也。」本皆形容鱷。<史記‧貨殖傳>
:「下有踆鴟。註:徐廣曰蹲古作踆。」<集韻,正韻>
並:「踆,又徂昆切,音存。」<集韻>:「蹲,又祖本
切,音;又,祖丸切,同。」國語「船」音近「存
」,閩南語「存」音同「船」;「祖本切」恰讀同閩南
語「船」。蹲循又音叶遵循、遵守、今生、今世、餞行
、駕駛、周旋、齎送、進行、繼續、追溯、追尋等,倒
裝為世界、社稷、行徑、行蹤、形狀、性質、實際、實
踐、世冑、始祖、三蝬(蟲名)、三鬷(國名)、水圳、深
圳(地名)等,分化出閩南語「船(ㄗㄨㄣv)」、「巡(ㄙ
ㄨㄣv)二音。艐,至也,三鬷或作三艐,<字彙補>:「
江楚閒田畔水溝謂之圳。」水圳的「圳」取義於遵循、
齎送、指使、進行、蹊徑、行進。

    <廣韻>:「艐,古屆字。」<廣韻,集韻>:「艐,
又口箇切,音坷。」艐音同宗,閩南語「從(ㄐㄧ工v)
」音近「艐」、「屆」音(ㄍㄞ)近「膾」,宗膾(國
名)音叶牂牁(郡名)、詹葛(複姓)、諸葛(複姓)、斟灌
(國名)、夾谷(地名)、秭歸(地名)、錦官(城名)、秭歸
(地名)、直閣(官名)、柘皋(地名)、章貢(地名)、
(魚名)、介根(地名)、結骨(地名),音轉為契骨(族名)
、倉庚(鳥名)、成皋(地名)、城固(地名)、柴棍(地名)
、朝歌(城名)、尺郭(神名)等,倒裝為括蒼(山名)、廣
昌(地名)、高昌(國名)、庫車(地名)、高車(國名)、勾
陳(星名)、亢倉(複姓),音轉為古宗(族名)、廣宗(地
名)、箇舊(地名)、會稽(山名)、句章(地名)、姑臧(城
名)、孤竹(國名)、康居(國名)、勾注(山名)、勾踐(王
號)、干將(劍名)、干遮(曲名)、古晉(地名)等,故艐
音宗又音坷。,魚名,一作,或作。<五
音集韻>:「舡,俗船字。」<廣韻>:「又與船同。
」此蓋由於、船形似,與同者實乃艐也。

    <玉篇>:「,古文坤字。」柴棍今名西貢,音叶
涫(河名)、桑乾(河名)、沙蓋(族名)、薩開(族名)、
少廣(地名)、粟廣(原名)、畬客(族名)、蛇口(地名)、
守宮(蟲名)、上官(複姓)等,倒裝為廣信(府名)、歸善
(地名)、崑山(地名)、鯤身(地名)、固始(地名)、姑蘇
(地名)、哥舒(複姓)、公孫(複姓)、姑孰(地名)、垓下
(地名)等,分化出坤、申二音。從坤得音,又透過「
春申」得「川」音,巡、順則從申得音。「夾谷」又作
「祝其」、「計斤」或作「介根」,計斤音叶「諸稽─
鳩茲」;祝其音叶「激楚」,倒裝為「倉頡」、「川資
」,故日文假名「」、「」的字源皆為「川」,而
從「資」音「tsu」,閩南語「船」音近「圳」。

附註:
    「天竺(篤)」、「捐毒」、「縣度」、「興都」、
「新頭」、「身毒」、「痕都」等都是「INDO(印度)」
的同音異譯,前一個音節的聲母居然可以遊走在「ㄊ」
、「ㄐ」、「ㄒ」、「ㄕ」、「ㄏ」等聲母之間,這與
「沿(ㄧㄢ/)」之所以零聲母可以比照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