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解手」用語探源

    <玉篇>:「羍,生也。」<廣韻,集韻>並:「羍,
他達切,音闥。糞,方問切,穢也。」如果我說「大便
」原屬「羍糞」的雅稱或誤用字,相信有很多人不以為
然!但,這個「羍」字除作「生」用外,確實在閩南語
也拿來作為大、小便的用語,如「羍屎羍尿」是,蓋在
古人的心目中─「皆從下部而出」也!<說文>:「誕,
詞誕也。徐曰:妄為大言也。」<正韻>:「誕,放也。
」閩南語詆妄為大言者或曰「臭誕」、或曰「屁羍」,
而「誕」又作「育」解,兩者異曲而同功。

    :<廣韻>「所鳩切」、<集韻>「疏鳩切」並:「
音搜,小便也。」亦作溲,<後漢書‧張湛傳>:「遺
矢溲便。」溺謂之溲。便,又溲也,<前漢書‧張安世
傳>:「郎有醉便殿上者,安世曰:何知非反水漿耶?
」古無輕唇音,古音「糞」音近「便」,最晚在東漢時
已以「便」表「糞」。不論屎、尿,凡汙穢皆得稱曰「
便」,「溲便」、「便旋」互為倒裝,古人亦謂放溺曰
「便旋」。「溲」音近「小」、「羍」音近「大」,而
且閩南語「放」又音(ㄅㄤ)近「便(ㄅㄝㄣ)」,故
分別以「大、小便」表「屎、尿」。

    <史記‧項羽本紀>:「沛公起如廁。」此處「如」
作至、往解。<說文>:「廁,清也。」<玉篇>:「廁,
圊溷也、雜也。」<釋名>:「廁,言人雜在上非一也。
或曰溷,言溷濁也。或曰圊,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
也。」溷濁、混雜、和雜、糞除、豢廁、圂圊等皆一音
之轉,由厖雜、排解、摒除可音轉至便所、排泄、閩南
語「放屎」,眷村子弟之所謂「撇條」的「撇」本應作
「排」,「撒尿」的「撒」本應作「宣」。<禮‧郊特
牲>:「帝牛必在滌三月。」閩南語「寮」音(ㄉㄧㄠv)
同「滌」、謂畜牲曰「圊牲」。廁又謂之清,猶寮又謂
之滌,蓋所謂汙穢常當清除是也。<唐韻,集韻>並:「
擸,和雜也。」「擸」俗作「臘」,<玉篇>:「
,惡也。」今所謂「拉屎」、「屎」、「拉撒」、
「垃圾」等皆出自「擸」;<玉篇,字彙>:「屙,上
廁也。」客家話因汙穢、遺矢,謂大、小便曰屙屎、屙
尿。<字彙補>:「與荒同。」巟通作荒,<玉篇>:「
巟,及也、至也。」「巟」義同「如」,拉屎、拉撒、
拉肚子的「拉」本應作「」,閩南語謂「拉肚子」曰
「(ㄌㄠ)屎」、又謂「屙尿」曰「(ㄌㄚ)屎」
。「和雜」倒裝為「解放」,大、小便或曰大、小解。
「解手」一語源自「接生」,又音轉為「廁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