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艸」、「木」本象「鱷」形

    :<唐韻>「五各切」、<集韻>「逆各切」並音「
咢,<說文>:「,似蜥蜴,長一丈,水潛,吞人即浮
出。」此處所描寫的莫非是「鱷」?<六書正>云:「
俗作、鱷。」<康熙字典>卻加「並非」二字,是否
因至清初中國本土已不見鱷而有所蒙蔽呢?

    字從,<唐韻、廣韻>「宜戟切」、<集韻、類
篇、韻會、正韻>「戟切」並:「,凝入聲,逆本
字。」<釋名>:「逆,也,不從其理則逆不順也。
」逆何以訓呢?閩南語「五各切」音近「宜戟切」,
日本語謂「鱷」的「(wani)」音叶嫛婗(人始生)、
衙內(官員之子)、蚵蠪(蜥蜴)、臥龍、拗扭、忤逆等,
倒裝為嘔(小兒語也)、弄瓦(生女)、黎元、你我、蠑
螈(蜥蜴)、龍吟、顟顤(頭長貌)、(長大貌)、靈媧
、女媧等,分化出逆、或龍、鱷等兩組音。上古人本
操複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造人,實
即最原始的圖騰名,<說文>:「呱,小兒也。」嬰兒
啼聲與圖騰名相結合,人類的文明於焉展開。

    <集韻>:「,匹陌切,音魄;月始生三日,與魄
通。,匹各切,音粕,義同。」何以「」、「」
皆又音「魄」呢?<說文>:「匍,手行也。匐,伏地也
。」<詩‧大雅>:「誕實匍匐。註:兒以手行也。」冰
夷(河神)音叶冰兒(壯健之童)、胞衣、布衣、驃勇、辟
易(眾人驚退)、屏翳(雨師)、倍阿(神名),音轉為畢方
(神名)、狴犴(獸名)、捭闔、跋扈、贔負(用力壯貌)、
匍匐等,分化出魄、咢兩音。<正字通>:「,有枝兵
也,古戟字。」<廣韻>:「戟,几據切。」、<集韻>:
「戟,訖逆切。」古音「戟」音近「逆」(閩南語戟音
ㄍㄧㄥ、逆音兀ㄧㄥ),故因形相借。

    加頁為,<玉篇>:「,五舌切,音齧,面醜
也。」本形容鱷。<集韻>:「,匹各切音粕,同,
面大貌。又逆各切音咢,同顎,恭嚴也。」形容鱷,又
由其狀貌而引申。<正字通>:「,俗鱷字。」去魚
為,不難看出其乃鱷之象形,<說文>:「咢本作。
」形體逐漸抽象化。為之下半部,<說文>:「,
手也,象形,今作左。」<玉篇>:「,古文手字。」
象鱷之手。<集韻>:「,又作;有古作;有與又
通。」侑,佐也,<說文>:「又,本作。徐鍇曰:言
不足以左,復手助之。」左、右本同出一源。<集韻>:
「吾古作。」<說文>:「,古文五字。」「」字
象鱷之大口,十二生肖龍排第五。

    草古文作,<集韻>:「屮,采早切,音艸,尹彤
曰古文或以為艸字。」以加屮為艸。屮:<廣韻>「丑
列切」、<集韻>「敕列切」並音徹,<說文>:「屮,艸
木初生也,象出形,有枝莖也。徐鉉曰:屮,上下通
也,象艸木萌芽通徹地上也。」屮其實為鱷之象形,故
其一豎或直、或向左歪斜並未有一定,因形相借為艸木
之初生。<六書略>:「,動貌。」象鱷形。加一
橫為屯,<說文>:「屯,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
難,從貫一。一,地也,尾曲。」尾曲也者,本象鱷
形。屯邅,難行不進貌,此鱷生態之寫實也。<玉篇>:
「屯,萬物始生也。」始生萬物者厥為圖騰。<增韻>:
「屯,吝也。」吝、難皆音近龍,<集韻>:「吝古作
。」吝、形似,故吝古文又從右、從作。

    <集韻>:「艸,草初生貌。」<廣韻>:「艸篆文,
隸變作。」<說文>:「艸從二,凡艸之屬皆從艸。
」<字彙補>:「,古文攀字。,古文逃字。」同樣
是從二,「攀」之古文卻因「攀附」音叶「匍匐」而
作艸,「奔逃」之狀的寫真對象不正是鱷嗎?<說文>:
「芔,草之總名也。」<揚子方言>:「芔,草也,東越
揚州之間曰芔。」<韻會>:「復古篇云古芔從三屮,今
作卉,三十并也。」<篇海>:「卉,許偉切,音虺,眾
也,百艸總名。」芔象多鱷之形。<詩‧小雅>:「哀今
之人,胡為虺蜴?」虺、蜴相提並論,<楚辭‧大招>:
「王虺騫只。註:王虺,大蛇。」<詩‧邶風>:「虺虺
其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述異記>:「水虺
五百年為蛟。」此水虺、王虺本即是蛟,亦即是鱷,故
能發出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顏氏家訓>:「韓非子曰
蟲有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
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閩南語「花卉」音
(ㄏㄨㄝ ㄍㄧ)近國語「虺」,日本語「花」之音
讀「(ka)」、閩南語「虺(ㄎㄝ)」皆音近「」,
今國語「虺」讀不出「暴若震雷之聲」。

    <玉篇>:「虫,古文虺字。」<廣韻>:「虫,鱗介
總名。」虫最初本亦象鱷形,蟲之指謂古今大異其趣,
故<水滸傳>云景陽崗上有隻大蟲,又謂九紋龍史進是隻
大蟲。「奔」字以大加卉,而其古文從三牛作「  」,
牛、午形似,「女媧」分化出牛、午二音,二字本皆象
鱷形,閩南語白話「牛」音(兀ㄨv)近「午」,國語「
午」音近「物」,<說文>:「物,萬物也,牛為大物,
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從牛勿聲。」者謬言也。<說文>
:「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州里之旗與圖
騰信仰有關。<說文>:「茻,眾草也,從四,凡茻之
屬皆從茻,讀與网同,自為部。」「茻」字原象多鱷之
狀,原非草之指謂,故自為部。<揚子方言>:「草,南
楚之閒謂之莽。」<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為莽
。」「莽」實「茻」字之變體,<干祿字書>莽字以「
」加「奔」,<六書正>於「茻」中加「犬」訓逐兔草
中,<字彙補>「茻」中加「」云古文「共」字,<小
爾雅>:「莽,大也。」本形容鱷。<爾雅‧釋魚>:「
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茻又音姆、音
晦義並同,王蛇即是王虺,蟒最初本鱷的指謂。

    <說文>草作艸:「百卉也」,又「自保切,音皁,
斗櫟實也,橡斗子。徐鉉曰:今俗以此為艸木之艸,別
作皁字為黑色之皁。徐案:櫟實可染白為黑,故曰草,
通用。今俗書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匕,皆無意義。」
<玉篇>:「皁,色黑也。」皁白猶黑白也,<韻會>:「
今世謂柞實為皁斗,皁即橡也,其房可以染黑,俗因謂
黑色為皁。」<周禮‧地官‧大司徒>:「山林其植物宜
皁物。註:皁,柞栗之屬,或作早。」<釋名>:「皁,
早也,日未出時早起視物皆黑,此物如之也。」早加
為草,象鱷形,鱷色黑。「天色還那麼早」猶言「天還
那麼黑」,英語謂「早晨」的「Morning」音叶「矇矓
(有眼不能見物)」,倒裝為「黎明(天將明未明)」。

    <說文>釋木云:「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從
,下象其根。徐鍇曰:者木始甲坼也,萬物皆始於
微,故木從。」木本象鱷形,由於圖形像木,才被拿
來當木字用,關於象形文字的起源有必要重新作修正。
<說文>:「,草木盛然也。」<說文>「」自為
部,南、索、孛等字從之,正因本非草木之指謂,故初
不入於木部,草木盛本言龍鱷盛也!<玉篇>:「,怒
也,或作。」<正字通>:「,俗字,本作。」
、、、、、、、皆又音同,<說文>
自為部。<集韻>:「,木盛貌。」怒亦生機的一種
展現。<說文>:「,葩之總名也。之為言微也,微
纖為功。,分枲莖皮也。從,八象枲之莖皮也。」
<字彙>:「,分枲皮也。」<廣韻>:「,麻片也。
」<玉篇>:「,今作。」這幾個字本皆同出一源,
象鱷形,各因其引申義而賦予不同的用途。

    <說文>:「,浮行水上也,古或以為沒,或作
泅。」<集韻>:「游、斿、浟、音義並同,旌旗之旒
也,古作。」<字彙補>:「,古文遊字。」<集韻>
:「同遊;子古作。」<說文長箋>:「,古文子
字,今書作。」字從子,子字最初實象漂浮水面上
之鱷也,(魚名)音叶猶(縣名)、仇猶或仇繇或
繇或厹由(國名)、犰狳(獸名)、(舉頭)、醜惡、槎
枒、嘈嗷(鳴啼)、權輿(始也)、蚩尤(古帝)等,分化出
酋、酉二音。<字彙補>:「,古文子字。」去土形
似(古文偰字),與契、偰並同,與、同,契
為商之祖,商人子姓,<說文>:「,蟲也,象形。」
所象之蟲即是鱷。<玉篇>:「,古文流字。」字從
不,其為鱷之象形與同。惟,<正韻>:「不與柎通,
花萼跗也。」此為又象他形轉作他用之一例。

    <說文>:「薨,公侯卒也。」<白虎通>:「薨之言
奄也,奄然亡也。」今「薨」字<康熙字典>入艸部,其
訓義卻絲毫無關於草。<類篇>:「滄茫,水貌。」<韻
會>:「茫茫,廣大貌。」與水有關的「茫」,今<康熙
字典>反不入水部而入艸部?「」字,<正字通>云「
夔字之,從不從艸。」犪、、躨、皆音「ㄎㄨ
ㄟ/」,、、夒皆音「ㄋㄠ/」,<玉篇>:「躨跜,
虯龍動貌。」從、從艸不值一辯。

    最能說明漢字本皆象鱷形者,莫過「單」字。蟬、
禪、戰、鼉(、、、)等字皆從單。蟬或作蟺,
<集韻>:「蟺同蟬。」<類篇>:「蟺,與鼉、通,水
蟲,似蜥蜴。」李斯<上秦始皇書>:「樹靈之鼓。註
:皮可以冒鼓。」<說文>:「,魚名,皮可冒鼓。
」<史記‧太史公自序>:「黿與處。」<集韻>:「
與鼉同。」鼉即今揚子鱷,上古人於鱷之種類未嘗加以
區分。蟬性溫和,以「戰」為能事者鱷也!然蟬以入眠
時間長久,且有「復育(蟬蛻)」之異,入殮含蟬期盼能
死而復生;僧道參禪、坐禪,實效法鱷「兀兀不動」之
貌,寄望能如鱷之長生久視也!他字一理共推。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如大海之納百川,自黃
河流域擴及長江、珠江等流域,疆域愈擴愈大,四裔族
群一波波加入文明的創造。放眼天下四大古文明區中,
唯獨中國在先秦三代的兩千多年間,除了兩次改朝換代
以外,在這麼長久的時間內,能夠整個文明區都統一在
一個中央政府之下。加入大中華文化圈的族群既多,無
論其興衰遞嬗多麼頻繁,於各個部族的圖騰旌畫,中央
想必皆有建立資料,另一方面也必然有些部族努力於尚
在幼稚階段之文字的創造。這兩種文字畫互相激盪碰撞
,積漸遂完成了漢字的基本架構。反觀其他也曾應用過
象形文字的國度,終因有其無法克服的困難度,而不得
不完全放棄,此中的關鍵端在於漢字的文字畫中有圖騰
旌畫音義的基礎,其引申義足以表達抽象的概念。而中
國人又善於運用「六書」,尤以「形聲」的應用使漢字
具有表音文字的性質,「部首」又有助於漢字的歸類,
幾千年來竟能沒讓人察覺出其本是圖騰的旌畫,<說文>
等字書對字結構的剖析反另人覺得好笑。

    <玉篇>:「圭為龍文。」所謂的「龍文」也就是「
鱷文」。其實不只「圭」為龍文,<康熙字典>內所蒐羅
的四萬二千一百七十四字無不皆是龍文!<集韻>:「
與洼同。」「亞」為「圭」之或體。古但作亞,加心作
惡、加言作,並轉注,因各轉聲成亞、惡、三文。
鱷音同惡,<爾雅‧釋言>:「黼黻,彰也。郭註:黼文
如斧;黻文如兩已相背。」<說文>:「黼,白與黑相次
文。黻,黑與青相次文。」<康熙字典>按:「黻之狀如
,古弗字,[增韻]云兩巳相背形。」弗字從弓,與
其說「兩巳相背」,不如說「兩弓相背」為愈;「亞」
之與「」猶「」之與「」,後人強分之耳!弗,
不也,古文流從不作;同遊,旌旗之旒曰游,古作
,<集韻>:「與蝣通。」本同。<字彙補>:「
古文戮字。」從女、從戈皆可,其實乃是一形之變;
<集韻>:「嫗通作彄。」從弓亦同此論。四萬多字無法
一一都作解釋,艸、木為例,一理共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