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母」與「天姥」

    「姥」同「姆」,又與「母」同,「天姥山」在紹
興新昌縣東。<紅樓夢>中「劉姥姥」的「姥姥」一作「
嫽嫽」,北人呼外祖母為「嫽嫽」,與「媼」通,其實
乃是擬音借字,特音「老」而不音「母」也。

    <真臘風土記>:「呼父為巴馳,呼母為米,方音不
同,皆自母而變。」<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
母曰嬭、又曰,吳人曰媒。」<廣韻,集韻>:「嬭,
乳也,或作。又,音,姊謂之嬭。齊人呼母曰,
李賀稱母曰阿。」<博雅>:「嬭,母也,楚人呼母曰
嬭。媽,母也,一曰牝馬。」客家話今猶呼母曰「阿
(ㄇㄝv)」;閩南語又謂人母曰「娘嬭(ㄌㄝ\)」,「
」音近「母」、「嬭」音近「老」。<通雅>:「爾、汝
、而、若、乃一聲之轉,爾又為,又作,俗書作
你。」「姥姥」與「奶奶」實同出一源,<康熙字典>奶
字不載,「奶奶」本應作「嬭嬭」。<字彙>:「俗呼母
為嬤嬤。」「嬤嬤」實即「姥姥」,閩南語謂祖母曰「
阿嬤(ㄇㄚ\)」,謂伯母曰「阿姆(ㄇ\)」。

    <前漢書‧西域傳>沐猴註:沐猴即獼猴,母音轉為
馬,又轉為彌,方言呼母曰,此其證也。獸以雌強,
今獼猴亦謂其大者,猶凡物之大者曰馬藍、馬薊之類。
」獼猴類固大於葉猴類,非即為雌猴之稱也。<集韻>:
「,本字。」冷,交趾縣名,<前漢書‧地理志>
作麊冷,字從尼、麊字從鹿卻皆音彌,<玉篇>:「青
州謂鐮為。」閩南語謂鐮刀曰「刀子」的「」
卻音「ㄋㄧv」、「起凊(蕁麻疹)」的「」從馬卻
音「ㄋㄚ」;閩南語「阿彌陀佛」的「彌(ㄇㄧ\)」
或說成「ㄋㄧ\」;關廟人說的「鑒万ㄧㄣ」卻被訛
成「鑒ㄌㄧㄣ」;「彌」字從爾,閩南語「爾」音「
ㄋㄧ\」;「鑽之彌堅」、「歷久彌堅」的「彌」,閩
南語若音「ㄇㄚ」作「也仍然」解,音「ㄋㄚ\」時
作「愈加」解,都說得通。<紅樓夢>第82回:「襲人道
:『你還醒著呢麼?』」、同書第85回:「妹妹掐花兒
呢嗎?」「呢嗎」音叶女禖、娘媽、黎甿、黎苗、黎民
、人們、老媽、老母、乳母、奶媽、盧牟(規矩)、禮貌
、Name、人名、容貌、臉面、鹵莽、林默、River、貍
貓、鱸鰻、龍媒(駿馬)、黎明,倒裝為Morning、矇矓
、氂牛、鰻鱺、毛驢、麋鹿、狫(族名)、麊冷、毛憐
(衛名)、穆陵(河名)、木倫、沒里、孟浪、滅裂、彌麟
、Man、萌黎、每人、媒人、默娘、尨龍等,分化出「
呢(里、老、陸)」、「嗎(埋、耄、睦)」二音。

    犛音釐又音旄,或作氂、斄、髦,通作貓,亦作旄
。「貓裏(苗栗舊名)」、「貓霧(彰化舊名)」等的「
貓」皆音「万ㄚv」;「打貓(民雄舊名)」的「貓」則
從貍音「ㄋㄧㄠ」,又名白鼻心之「果子貍」的「貍」
則從貓音「万ㄚv」。契丹語謂潢水曰「錫拉木倫」或
「梟羅個沒里」,木倫、沒里皆契丹語「河」的音譯,
與英語謂河的「River」互為倒裝。<臨海水土志>云夷
州人「呼人民為彌麟」,英語謂人的「Man」尾音有弱
化的趨勢。杜甫詩:「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滿
洲語毛憐、穆陵皆音近其「馬」的指謂。「媒人」通作
「冰人」、「明輪」或稱「冰輪」、「摹擬」猶云「比
擬」、「美麗」義猶「漂亮」,此為ㄅ、ㄆ與万、ㄇ之
通轉,故荖音老而<字彙補>云「荖音培」。

    <釋名>:「人始生曰嫛婗。」嫛婗音叶蚵蠪(蜥蜴)
、日本語謂鱷的「(wani)」、媼妠(小兒肥)、膃肭
(海狗)、衙內(尊稱官員之子)、臥龍、吾儂等,倒裝為
弄瓦(生女)、嘔(小兒語)、黎元(百姓)、龍吟、蠑螈
(蜥蜴)、人煙、你我、女媧等,相傳「女媧」造人,實
即最原始之圖騰名,上古人奉「龍」為圖騰,龍即是「
鱷」。女媧(ㄨㄚ)通作女蝸(ㄍㄨㄚ),閩南語「孫悟空
」的「悟(兀ㄛ)」或音「ㄇㄛ」、音「ㄇㄚ」,
「擒(ㄇㄛ ㄎㄧv)」(水蛭)走音至「蜈蜞(兀ㄛ
ㄍㄧv)」;<繹史‧卷三>引<風俗通義>:「女媧禱祠神
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女媧─臥龍」這一組音又
音轉為「女禖─尨龍」。<韻會>:「彌通作弭。」<集
韻>:「弭古作。」<類篇>:「嫛彌,嬰兒也。」「
閻摩」音叶瘞薶、嫛彌;「閻羅」音叶幽靈、嫛婗,故
佛教謂地獄主宰的「閻摩」翻譯作「閻羅」。浙江西北
角有「天目」山、福建東北角有「太姥」山、福建西南
部有「玳瑁」山、廈門與金門及澎湖皆有「太武」山,
天目、太姥、玳瑁、太武並音叶天母與天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