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人在完成<龍華會>一書的同時,擬就了一份<語音
演進關係一覽表>,將所蒐羅到的以兩個字為單位的複音
語詞,就其演近壇遞關係,予以整理分析歸類,由女媧與
其倒裝的蚵蠪開始,至倉庚與其倒裝的,計歸納為二
十八組,而全球任何語言的複音語詞,已均可包涵消納於
其中,今特將其中較易跨組跳脫,又不足自成一組,而稍
難界定組別者挑出,適足以明音與音之間的聯繫。
    例如:<左傳.襄公26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
。釋文:雩音于。」又,<廣韻,集韻>並音訏、<集韻>音
虛,<廣韻>:「雩婁,古縣名,在盧江。<左傳>雩婁釋文徐
邈讀(訏)、韋昭讀(虛)。」又,<集韻>音烏,<左傳>雩婁
釋文:「或讀一呼反」又,<集韻,類篇>並音芋,是「雩婁
」既可入「應龍」一組,又可入「蜥龍」一組,污、汙同
音,「」、「于」二音符皆隨「媧」作音韻變化。<書
.堯典>:「釐降二女于媯汭。」<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並:「媯,音溈,水名,在河中河東縣。」「嬴」又與「媯
」通,<周語>:「反及嬴內以無射之上宮。註:嬴內同媯
汭。」媯又通作溈,「嬴內」既可入「應龍」一組,又可
入「夔龍」這一組,故腡、騧、蝸皆又音媧義同。
    <淮南子.天文訓>:「二月建奎婁。」<爾雅.釋天>:
「降婁,奎婁也。註:奎為溝瀆故為降。疏:孫炎云降下
也。」固然<前漢書.天文志>云:「奎為封豨主溝瀆。」
但奎字本身並無溝瀆之義,<左傳.襄公30年>:「於是歲
在降婁,降婁中而旦。註:周七月、今五月,降婁中而天
明。釋文:降,戶江反。」此又與二月建奎婁有異。封豨
音叶葑蕦,<說文>:「古有封豨、修蛇之害。」封豨,星
名;又,神獸名,<詩.邶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傳:
葑須也。」<玉篇>:「豨,豕也。豕,豬豨之總名。」<埤
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卑穢,亦水畜也。」
李時珍<本草綱目>:「豕,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
星。」主溝瀆者以此之故;<史記.律書>:「北至于奎。
徐廣註:奎一作。」<韻會>:「,蛙本字。」<禮.月
令>:「螻蟈鳴。註:螻蟈,蛙也。」奎婁實為螻蟈倒裝。
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音絳;<廣韻>:「下江切,
音缸。」今國語「下江切」音詳,故「降婁」一方可與
「奎婁」同入「夔龍」一組,一方可入「蜥龍」一組,
若以閩南語讀之,又可入「黃龍」一組也!
    「雍容」者,從容有儀度之謂也,音叶嬈、嬝、
旖旎、婀娜、猗儺、猗狔、阿那、阿陵、雍奴、儀栗、
儀容,<集韻>:「嬝,美貌,與嬈同。」<唐韻,集韻,
韻會>並:「旖旎,旌旗從風貌。」<史記.司馬相如傳>:
「旖旎從風。註:旖旎,阿那也。」<前漢書.揚雄傳>:「
乘雲蜺之旖旎兮。註:旖旎,雲貌。」<楚辭.九辯>:「紛
旖旎乎都房。註:旖旎,盛貌。」<廣韻,集韻>:「婀娜,
美貌;又,弱態貌。」又,舒遲貌,亦作阿那;<詩.檜風>: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傳:猗儺,柔順也。」<廣韻>:「
猗狔,從風貌。」<集韻>:「猗狔,弱貌。」<前漢書.地
理志>:「涿郡阿陵縣。」、「漁陽郡雍奴縣。」儀栗,
周邑名,見<左傳.定公七年>;儀,容也,<詩.曹風>:「其
儀不忒。」足見儀態、容貌本由「儀容」析出。
    雍容又音叶翁仲、昂藏、羊腸、骯髒、腌臢、偃蹇
、儀徵、樂正、禺京、禺強、陽城、雍丘、蕪菁、望江
、應鐘、武進,音轉為夫鐘、河宗、黃鐘、房鍾、慌張
、蠔鏡,<水經注>:「魏明帝立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
翁仲。」昂藏是氣概不凡的樣子,傳說遂云:「交趾慈廉
人阮翁仲,身長二丈三尺,氣質端勇,異於常人,始皇二十
六年入仕於秦,至司隸校尉,將兵守臨洮,聲振匈奴。卒
後,始皇為鑄銅像,置咸陽司馬門,腹中容數十人,潛搖動
之,匈奴以為生校尉,不敢犯。」;羊腸,太行山名,<戰
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玉篇>:「骯髒,體胖
。」腥臭油污謂之腌臢,今多以骯髒取代腌臢;偃蹇,困
困失志貌,<九歌>:「靈偃蹇兮姣服。註:舞貌。補註:委
曲貌。」偃蹇又有驕傲、高貌、眾盛貌等義,「抗髒」
為婞直之貌,皆仍有「昂藏」的影子;儀徵,縣名,在江蘇
省;樂正,官名,又為複姓;<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
渚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號曰禺。黃帝
生禺,禺生禺京,禺京處北海,是為海神。」<莊子.
大宗師>:「禺強得之,立乎北極。」<山海經.大荒北經>
:「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
禺彊(本或作疆)。」禺、禺疆、禺京、禺強實同一傳
說之分化。<後漢書.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武
進,縣名,在江蘇省,儀徵在江北、武進在江南;<春秋.桓
公11年>:「公會宋公於夫鐘。註:夫鐘,郕地。」<左傳.
昭公六年>:「吳人敗其師于房鍾。註:房鍾,吳地。」黃
鐘,律名,<韻會>:「黃鐘十一月、夾鐘二月、林鐘六月
、應鐘十月。」;<穆天子傳>:「河伯無夷之所都居,是
惟河宗氏。」慌張,動作急迫忙亂的樣子;蠔鏡,澳門別
名;安徽省有望江縣,在長江北岸;<竹書紀年>:「禹居陽
城。」安邑附近有陽城叶音的運城;雍丘,複姓,倒裝為
著雍,<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然則「雍容
」既可入「應龍」一組,亦可入「有巢」一組。
    <正韻>:「儗,音異;儗,固滯貌。」儗又音擬通作
疑,<前漢書.食貨志>:「遠方之能疑者,並舉而爭起。註
:疑讀曰擬。」<史記.蘇秦傳>:「疑於王者。」<禮.曲
禮>:「儗人必于其倫。」儀又通作擬,<前漢書.外戚傳>
:「皆心儀霍將軍女。註:心儀即心擬。」儗(擬)音叶
旖旎,儗(疑)音叶遺遺、于于、夷羿、薏苡、禺銕或
嵎峓、夷維、夷羊、宜陽、依違、隱約、翳薈、延維、
依偎、伊威、蛜蝛、猗葳、於餘、揶揄、揄、邪揄、
歋歈、俞兒、語兒、禦兒、幽頞、餘姚、於越、伊吾、
余吾、夷吾等,<正字通>:「遺遺與委蛇通。」<戰國策>
:「出遺遺之門。註:言其路逶迆也。」遺遺、委蛇、逶
迆皆一音之轉;于于,自足貌,<莊子.應帝王>:「其臥徐
徐,其覺于于。」<呂氏春秋>:「夷羿作弓。」<本草>:
「薏苡仁開紅白花,結實青白色,形似珠而稍長,一名回
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集韻>:「嵎銕,東
表之地,通作夷。」<書.堯典>:「宅嵎夷曰暘谷。釋文:
<尚書考靈曜>及<史記>作禺銕。」<書.禹貢>:「嵎夷既
略。註:今登州之地。」<廣韻>:「嵎峓,山名,通作夷。
」夷維,地名,今山東高密;<周語>:「惠王十五年,內史
過曰:商之興也,檮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宜
陽(河南)、伊陽(河南)、儀陽(山東)、益陽(湖南)、弋
陽(江西)、岳陽(湖南)、安陽(河南)、渦陽(安徽)、舞
陽(河南)、穎陽(河南)、原陽(河南)、雲陽(四川)、恩
陽(四川)、元陽(雲南)、寅陽(江蘇)、酉陽(四川)等皆
一音之轉,中國大陸充斥著以陽為稱的地名,所謂「山之
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並不是其得名的
真正理由,華陽(陜西)、華陰(陜西)、淮陽(河南)、淮
陰(江蘇)俱一音之轉,今綏遠之陰山即古陽山焉!
    <韻會>:「依違,不決也,一作猗違。」形容不顯明
曰隱約;<爾雅.釋詁>:「覭髳,茀離也。註:謂草木之蒙
茸翳薈也。茀離即彌離,彌離猶蒙茸。」<山海經.海內
經>:「有神焉,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
旃冠,名曰延維。」親近謂之依偎,一作偎倚;<詩.豳風>
:「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
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伊威或作蛜蝛,韓愈
詩:「破蛜蝛盈。」<春秋.莊公二年>:「夏公子慶父
帥師伐於餘丘。」<集韻>:「揄,舉手相弄也。」<後
漢書.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白居易詩
:「時遭人指點,數被鬼揄。」亦作擨揄,又或作歋歈,
別作揶揄;<莊子.駢拇篇>:「俞兒,古之識味人。」又,
北方有登山之神,朱衣玄冠赤足,長一尺有餘,似人非人,
似獸非獸,名曰俞兒,有霸王之主則出見,管仲<上山歌>:
「風伯為馭兮俞兒操竿。」<前漢書.閩粵王傳>:「錢唐
榬終古斬徇北將軍為語兒侯。孟康註:語兒,越中地名,
今吳南亭是。」<史記.東越傳>:「禦兒侯。正義:禦,今
作語。」<山海經.幽頞傳>:「幽頞似猴,俾愚作智,觸物
則笑,見人佯睡,好用小慧,終是嬰繫。」餘姚,縣名,在
浙江省;於越,春秋時國名;伊吾,州名,本伊吾盧,地在
煌大磧外,唐初內附置伊州;<集韻>:「余吾,水名,在朔
方。」齊國管仲名夷吾、晉惠公亦名夷吾;齊宣王名辟
疆、衛侯燬亦名辟疆,先秦以前人名均承襲圖騰名;「
儗」可入「應龍」一組,又可入「夷吾」一組。
    <篇海>:「,音;鴻,無知也。」濛鴻,元氣未
分貌,<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淮南子.真訓>:
「以鴻濛為景。註:鴻濛,東方日所出地。」<廣韻,集韻
,韻會,正韻>:「濛,大水,一曰小溝。」鴻音同濛鴻
、濛,倒裝為鴻濛、逢蒙、鴻龐,<孟子.離婁下篇>:「
逢蒙學射於羿,思天下惟羿愈己,於是殺羿。」安南國史
<大越史記>謂其先世曰「鴻龐紀」。<唐書.北狄傳>:「
黑水靺鞨居肅慎地,亦曰挹婁,元魏時曰勿吉。」漠河,
黑龍江省縣名;南北朝時倭奴國王自稱「使持節都督倭
、百濟、新羅、任那、加羅、秦韓、慕韓七國諸軍事.
安東大將軍.倭國王。」慕韓乃是馬韓的異譯;濊貊,族
名,自古以來居於中國東北,遍佈於朝鮮東北,以及俄屬
濱海省與阿穆爾省一帶,濛鴻又音叶靺鞨、漠河、慕韓
、馬韓,倒裝為濊貊,故<淮南子>云「鴻濛」為東方日所
出之地。<說文>:「,涂也,讀若隴。」<爾雅.釋蟲>:
「蝚蛖螻。註:螻蛄類。」一作蠬螻,是「鴻」一方可
入「靺鞨」一組,一方又可入「女皇」一組。
    <爾雅.釋獸>:「貄修毫。疏:貄獸體多長毛。」<類
篇>:「貄本作。」<集韻>:「貄,音肆;,音肄;本作
,或作貄。」:音肆;又,音忌、音廙、音曳,義並同,
去犬為忽律,<水滸傳>有「旱地忽律─朱貴」,忽律
為鱷之別名,音叶忽雷、斛律;若音「肆」,則音叶伏犧
、封豨;若音「忌」,則音叶勿吉、沃沮;若音「肄」,則
音叶后羿、夫餘。<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
小忽雷。」<姓譜>:「斛律,代人,世為部落,統軍號斛律
部,因氏焉。」伏犧氏,古帝王號;<楚辭.天問>:「封豨
是射。註:神獸。」勿吉、沃沮並中國東北方族名;<書.
五子之歌>:「有窮后羿。」夫餘,複姓,見<姓譜>;又,中
國東北方族名,或作扶餘,<字彙補>:「鳧臾,東方國名,
即扶餘也。」譯音本依音擬字,故無定字。「」既
可入「黃龍」一組,又可入「伏犧」、「有巢」、「夫
餘」等組,「」字韻書漏載可以確定。
    <左傳.成公九年>:「晉侯見鍾儀,問其族,曰:泠人
也。正義:泠氏世掌樂官而善,故後世名樂官為伶官。」
伶人,樂工也;伶倫,古樂師,<集韻>:「淪,又音鰥,古有
泠淪氏。」<廣韻,集韻,韻會>並:「綸,音倫。」<釋名>
:「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集韻>:「綸,又音論義
同。」<廣韻,集韻>並:「綸,又音鰥,青絲綬。」則伶倫
一方音叶伶人、連然(縣名)、尼倫(部名)、凜冽(嚴寒)
、樂浪(郡名)、律呂(樂調),一方又音叶伶官、樂涫(縣
名)、樂官、郎倌(新郎)、靈官(神名)、零關(縣名)、
南宮(複姓)、尼堪(吭)、諾皋(神名)、驪歌(道別之
歌)、闌干(淚流貌、橫斜貌、闌版閒)。
    <廣韻>:「吭,吹貌。」<集韻>:「狼犺,獸名,似
猴;犺,舉朗切,音;犺狼,獸名。」吭音叶狼犺,倒裝
為崑崙、昆侖,<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崑崙,山名。
」又,國名,<書.禹貢>:「織皮崑崙。疏:崑崙在荒服之
外,流沙之內。」崑與昆同,<前漢書.地理志>:「昆侖析
支渠搜西戎即敘。」昆侖又與渾淪同,<揚子太玄經>:「
昆侖旁薄。」<廣韻,集韻,韻會>並:「吭,音航;又,音笐
義同。」<廣韻,集韻>:「吭,又音義同。」<集韻>:「
吭,或作頏、肮、亢。」由「」至「航」,聲母有逐漸
弱化的趨勢,國語和閩南語最大差異處之一,便是國語讀
柔音之處,閩南語多仍保留剛音,如國語讀「巨」曰「ㄐ
ㄩ\」,閩南語讀「巨」曰「ㄍㄨ下去」;閩南語「句」
、「巨」同音,而國語「句」固同時保有「具」、「溝
」等音;今國語讀「舉」曰「ㄐㄩv」,閩南語仍讀「舉
」曰「ㄍㄨ\」,否則「舉朗切」何能音「(ㄍㄤ\)」?
國語讀「區」曰「ㄑㄩ」、讀「邱」曰「ㄑㄧㄡ」,閩
南語「區」、「邱」同音,並讀曰「ㄎㄨ」,故「亢龍」
、「蛟龍」、「潛龍」三組音當中,必有難定取捨的中
間音,雖然嚴格的規類並非不可能。
    <廣韻,集韻,韻會>並:「谷,盧古切,音鹿。」<史記
.匈奴傳>:「置左右谷蠡王。註:谷蠡音鹿離。」又,<廣
韻,集韻,韻會>並:「谷,音欲。」<音學五書>:「山谷之
谷雖有穀、欲二音,其實欲乃正音。」浴、裕、峪、鵒
、鋊、輍、等字皆音欲,謂「谷」之正音為「欲」,顯
然只因從谷之字以音欲者為多,並不值得採信。谷又
乞約切音,<史記.龜筴傳>:「有介之蟲,置之谿谷,收
牧人民,為之城郭。」閩南語「郭」有「ㄍㄨㄝ下去(漳
州腔)」、「ㄍㄝ下去(泉州腔)」二音,後者音叶國語「
」,<韻會>:「卻,俗作,又訛作。」卻加月為腳,
綌、郤、俗音近希,希形似的左半部。<春秋.定公十
年>:「公會齊侯于夾谷。註:即祝其也。」其音近卻,閩
南語「其」音「ㄍㄧ下平」、「腳」音「ㄎㄚ」、「卻
」音「ㄎㄧ工上入」,ㄐ、ㄑ、ㄒ之音較ㄍ、ㄎ、ㄏ之
音為輕清,ㄗ、ㄘ、ㄙ之音又次之,閩南語音每較國語音
重濁,谷蠡本音叶葛藟、句龍、公良、穀梁、桄榔、伉
儷、咖哩、快樂,音轉為醪醴、牛郎、鹿離,或五鹿、俄
洛、月娘,閩南語「牛(兀ㄨv)」、「五(兀ㄛ下去)」、
「俄(兀ㄜv)」、「月(兀ㄨㄝ下入)」今仍讀重音。
    <詩.周南>:「葛藟纍之。陸璣云:藟一名巨,似燕
亦延蔓生。」葛去草為曷、曷加為遏、曷加水為渴
、曷加口為喝、曷加言為謁、曷加手為揭、曷加心為愒
、曷加欠為歇,音符「曷」游走於ㄍ、ㄎ、ㄏ與ㄐ、ㄑ
、ㄒ之間;句龍,社神,<左傳.昭公29年>:「共公氏有子
曰句龍為后土。」句俗作勾,又<集韻>:「句本作拘。」
<字彙補>:「句與絇同。」又,音衢,地名,<春秋.文公七
年>:「公伐邾取須句。音義:句,其俱反。」聲母由重音
的ㄍ轉為輕音的ㄐ;公良、穀梁並複姓,穀、殼、愨同聲
符,公加木為松、公加言為訟、公加心為忪,聲母ㄐ、ㄑ
、ㄒ又轉入ㄗ、ㄘ、ㄙ;<唐韻,集韻>:「桄榔,木名,亦
作桄桹。」桄去木為光、光加系為絖、光加日為晃;<唐
韻,集韻,韻會>:「伉儷,配耦也。」伉去人為亢、亢加
田為、亢加木為杭;印度人所嗜食的Curry,中文譯為
咖哩,<列子.殷湯篇>:「終北國有山名壺領,狀如甔甀,
頂有口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椒蘭,味同醪
醴。」<荀子.禮論>:「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說文>
:「醪,汁滓酒也。」<廣韻>:「醪,濁酒。」<前漢書.楚
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為穆生設醴。註:師古曰醴甘
酒也,少麴多米,一宿而熟。」<詩詁>:「醴,酒之甘濁而
不泲者。」<唐韻,集韻,韻會>並:「醪音勞。」醪去酉
加月為膠,閩南語「膠」音(ㄍㄚ)近咖,咖哩以味道辛辣
為特色,醪字實聲母ㄍ轉為ㄌ之最佳範例。
    快去心為夬、夬加水為決、夬加缶為缺、夬加衣為
袂,聲母ㄍ亦可轉入ㄇ,有人將閩南語「孫悟(兀ㄛ上去)
空」的「悟」唸成「ㄇㄛ上去」,或將「林鳳(ㄏㄛㄥ上
去)營」的「鳳」唸成「万ㄛㄥ上去」、「番子(ㄚ)田
」的「子」唸成「ㄋㄚ」,「連句」往往造成語音的變
化。由方言與國語音相對照,亦可窺見語音演變的趨勢,
如國語「文(ㄨㄣ/)」閩南語音「万ㄨㄣv」、國語「萬
(ㄨㄢ\)」閩南語音「万ㄢ下去」、國語「罔(ㄨㄤv)」
閩南語音「万ㄛㄥ\」、國語「武(ㄨv)」閩南語音「万
ㄨ\」,由於目前國語缺万、兀二音,而此二音實促使音
韻變化的精靈,因此若單以國語探究音韻變化而不配合
方言,即難免有所蒙蔽而有不夠周延之憾。
    玉、愈、獄、裕同音,國語「玉(ㄩ\)」閩南語音「
兀ㄧ工入聲」、國語「獄」閩南語音「兀ㄤ入聲」,然
而閩南語「愈」音「ㄗㄨ\」或「ㄌㄨ\」、「裕」音「
ㄗㄨ下去」,聲母消失而僅存韻母後又令闢蹊徑。泠綸
音,<集韻>:「,音管;朊,本作脘。」<正字通>:
「同脘。」<五音集韻>:「朊,通作。又,音阮,人陰
異呼。」客家話謂男陰曰朊;<字彙>:「翫,魂去聲,戲
也。」翫通作翫,<廣韻,集韻>並:「翫音玩。」閩南語
「翫」音「ㄍㄨㄣ\」、「元」音「兀ㄨㄢv」或「兀ㄨ
ㄢ\」、「阮」音「ㄥ\」或「ㄨㄢ\」;<正韻>:「阮,古
原字。」<廣韻>:「五阮郡。」<前漢書.地理志>作五原
郡,京又與原同,<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
先大夫于九京也。註:九京,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
在九京,京即原字。」京又與鯨同,<前漢書.揚雄傳>:「
騎京魚。」<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陸
德明音義:崔云鯤當為鯨。」京加水為涼,彊梁、鯤鯢
一音之轉,梁音同涼、鯢音近阮,故泠綸又音轉為伶倫,
每一組複音語,其首字之音又均可轉至末字之音。
    <前漢書.司馬相如傳>:「蛟龍赤螭。註:文穎曰螭
為龍子;張揖曰赤螭雌龍也。」<說文>:「螭,若龍而黃,
北方謂之地螻;或曰無角曰螭。」<廣雅.釋龍>:「有鱗
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
蟠龍。」<類篇>:「螹,龍無角。」<韻會>:「螭,亦作
離。」螭龍、螹、龍一音之轉,又音轉為蛟龍,蛟音
近角,螭音近赤又音近雌,其實本同一種龍。螹又音叶
諶離(國名)、侵略(奪佔)、傖囊(亂貌)、燦爛(耀眼),
ㄢ、ㄣ、ㄤ、ㄥ等音實為近入鼻音之前奏;螹又音轉
為摻攡(林離)、滲灕(毛羽始生貌)、滲漉(溼透)、參蠡
(分割)、眩雷(地名)、薪犁(國名)、蜋(螳螂)、鈒鏤
(金雕)、狻猊(獅子)、鸃(鳳屬;冠名)、酸與(鳥名)
、素女(神名)、舍利(佛骨)、犀利(堅利)、螇蝷(螽)
、螇蚸(螽)、鵂鶹(怪鴟)、行李、細柳(地名)、雩婁
(地名)、樗里(地名)、小呂(律名)、鑼(銅鈸)、廝囉
(子也)、神龍、神農(古帝)、蜥龍。
    狻猊音轉至鸃、酸與,首尾二字的聲母都產生變
化,<唐韻>:「,私閏切」、<韻會,正韻>:「須閏切」
並音峻,峻字古今讀音不同,鸃又音叶江疑(神名)、菁
華(精粹)、金華(地名)、中衛(地名)、中華、秦淮(河
名)、滄海(郡名)、鉛華(胡粉)、屈吳(山名)、朱吾(縣
名)、支吾(含糊)、朱崖(郡名)、朱鳶(縣名)、中央(氏
族)、織阿(月御)、嵯峨(山高)等這一組音;酸與又音叶
向隅(落空)、呻吟(哼聲)、山陰(地名)、仙遊(地名)、
徐聞(地名)、慫恿(勸誘)、新野(地名)、[索陽、孫陽
、鮮陽(複姓)]、山陽(地名)、咸陽(地名)、獫狁或玁
狁或獯鬻或薰育(族名)、軒轅(古帝)等這一組音。
    女媧一音自「女古」以降,歷經「女嬌」、「女祿
」、「女禖」、「女娃」、「女英」、「女皇」、「女
希」、「女虔」等共九組音,及其倒裝的「亢龍」、「
虯龍」、「驪龍」、「尨龍」、「臥龍」、「應龍」、
「蟠龍」、「蜥龍」、「潛龍」,再音轉為「鼉龍」、
「毒龍」及其倒裝的「女隤」、「女狄」,則冠「女」
字或「龍」字名詞之能事畢矣!龍加雨為靇,<集韻>:「
靇靇,雷聲。」<玉篇>:「靇與同。」<說文>:「,龍
也。」<玉篇>:「,或作靇,又作靈,神也,善也。」閩
南語「龍」又音「靈」,司馬相如<大人賦>:「使靈媧鼓
瑟而舞馮夷。」靈媧即是女媧,女通作汝,靈音轉為女猶
奶通作乳,俗謂我為「儂」即「人」聲之轉。
    女祿、離婁、瞜、離樓、犁婁、籬落、栗陸、羸
蠃、嗹嘍、謰謱、連、蠬螻、襤褸、南閭、南呂、冉
路、任那、楉榴、若盧、日南、荏苒、熱鬧、、蝚
蠕、柔然、柔軟、柔橈、裸然、連然、連染、呢喃、女
郎、泥濘、尼倫、伶倫、玲瓏、鈴鑨、朧、驪龍、麟
洛、寧耐、龍勒、聊賴、凜冽、牛彔、籠絡、冷落、牢
落、狼戾、嘍唳、嘹喨、陸梁、律呂、落纍、羅拉、娘
嬭、年齡、零陵、奶奶、姥姥、娘娘、碌碌、玀玀、羅
羅、螺螺、嘍囉、僂儸、遼羅、料羅、流連、留連、榴
連、內人、伶人、良人、蠕蠕、芮芮、蠃螺、蠃蠡、蠃
蘭、樓蘭、盧容、懦弱、荖濃、牢籠、霤籠、瀏覽、呂
梁、鹿盧、鹿離、谷蠡、醪醴、陸離、林離、淋離、流
離、琉璃、泥離、拏閭、鯪鯉、陵蠡、牛黎、留犁、郳
犁、柔利、流利、懰慄、憭慄、嶚剌、陸落、努力、
、鳥了、蘭陵、樂浪、諾魯、聊浪、浶浪、納蘭、那
拉、納剌、陸落、盧陵、盧龍等皆一音之轉;高緺、骨
、谷關、果敢、鬲昆、貢噶、枸榾、狗骨、光棍、尷
尬、剛果、干戈、古口、谷口、愅詭、共工、、公
公、哥哥、姑姑、闊闊、格格、鮯鮯、隔隔等亦皆為一
音之轉,而並上下疊韻、互為倒裝,每一組複音必然又分
別發展出孿生重疊句,乃一定之規律。
    音韻的變化,由「侏儒」到「僬僥」或由「彊梁」
到「涇陽」或由「燭龍」到「燭陰」,是很重要的一個
關鍵,這標示著聲母「ㄌ、ㄋ、ㄖ」的消失,而不冠女字
的名詞由此展開。「僬僥」音叶「嘈嗷」,倒裝為「敖
曹」,眾口愁也,<西京雜記>:「紛紜翔集,嘈嗷鳴啼。」
「嘈嗷」又通作「囂嗷」,「逍遙」音近「囂嗷」;逍遙
猶徜徉也,<廣雅>:「徜徉,戲蕩也。」<前漢書.禮樂志>
:「雙飛常羊。註:猶逍遙也。」屈原<離騷>:「聊逍遙
以相羊。註:逍遙、相羊,皆遊也。」揚雄<羽獵賦>:「
儲與乎大浦,聊浪乎宇內。服虔曰:儲與,相羊也;聊浪,
放浪也。」<淮南子.真訓>:「儲與扈治。」儲與一作
諸與,即容與,閒適貌,<莊子.人間世>:「因案人之所感,
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容
與音叶蠑螈、容易,倒裝為阿熱、元戎、燕然,這一組音
猶保有聲母「ㄖ」;諸與、儲與、常羊、徜徉一音之轉,
又音轉為相羊、逍遙,聲母「ㄖ」已完全消失。
    黠戛斯(KIRGIZ)號其君曰阿熱(Ajer or Ayet),音叶
臣屬於突厥的「訶(Ajir)」、古馬來語謂「王」的
夏池或遐至或霞遲(Haji)、回教徒謂聖裔的火者或和卓
或哈只(Khadja)、夫子(尊稱)、后稷(周祖)、河宗(氏
族)、夫差(王號)、烏介(回鶻汗號)、愛家(皇后自稱)
、翁主(公主)、王子、有巢(古帝)、伊祈(古帝)、閼氏
(胭脂,單于妻),音轉為麾下(將領)、華胥或赫胥(古帝)
、浮戲或伏犧(古帝),倒裝為少昊(古帝)、夏后(氏族)
、翕侯(部長)、沙壹(哀牢夷之祖)、蓨魚(氏族)、四嶽
(氏族)、豨郼(古帝)、拾遺(官名),而又與逍遙、相羊
搭上叶音的線。阿、訶、夏、霞、火、和、哈、夫、后
、河、烏、愛、翁、王、有、伊、閼等若加以女字,則
不外乎女英、女媧、女皇、女希間的音韻變化,正所謂
萬變不離其宗。伏犧在傳說上是與女媧具有同等份量的
男性開闢祖,伏音近父,時至伏犧已演進為父系社會;伏
犧又或作炮犧、庖戲、包羲、宓犧,音叶陛下(帝王),倒
裝為始畢(汗號),許多組音又由此展開。
    庖戲音叶猼訑、辟邪、僕射、婆苡,訑音施、駝、
但、電、又音移;邪音斜、、左、蛇、徐、餘、又音
耶;射音赦、實、妒、又音夜;苡音似又音以,故褒余一
作褒斜、冰夷通作馮夷,委蛇通作逶迤、迆、逶迻、
逶、委移、倭侇、委遺、委維、委委、遺遺,形成上
下孿生、同韻相疊。馮夷音叶夫餘、后羿、武夷、奡羿
、維陽、甌越、歐冶、歐陽,倒裝為揚越、於越、餘姚
、夷羿、嵎峓、禺銕;冰夷音叶伯益、柏翳、僰夷、擺
夷、布依、百越,<史記.夏本紀>的「伯益」、<秦本紀>
的「柏翳」,均即是「后羿」;夷與越本同體而異枝,可
見硬以南北區分蒙古利亞種之無稽。百越音叶番禺,又
音轉為番吾、蒲吾、盤瓠,一方音轉為渤海、北海、彭
亨、鏺汗,一方音轉為驃馬、片馬、卑繆、八莫,又一方
音轉為盤古、蒲姑、薄姑、百濮、蚌埠、博白、拔拔、
盤盤,又形成上下孿生、同韻相疊,故辟邪、贔屭、叭嗄
、貔貅、鴞、咆哮、炰咻、辟易、猼訑、屏翳、比翼
、搏負、跋扈、贔負、捭闔、狴犴、膨脝、博父、鏷
、旁礡、澎湃等俱霸氣十足,而渤澥亦即是渤海。
    蒲姑倒裝為姑布、蒲吾倒裝為鄂博、渤海倒裝為附
寶、驃馬倒裝為漠泊,故契所居在燕亳、湯建國在蒙亳,
而旱魃肆虐乃成為戈壁。<左傳.昭公九年>:「及武王克
殷,-----蒲姑商奄,吾東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肅慎音近實沈、燕亳音近閼伯,<左傳.昭公元年>: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子曰實沈。」傅斯年先
生<夷夏東西說>云「亳」乃商人最初之國號,又云「蒲
姑」兩字正當「亳」之一音,夫餘、淮夷、柏翳、蒲姑
音俱相,音有輕重耳!<詩.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
而生商。」<史記.殷本紀>:「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
女,-----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此一
神話之核心,在於祖宗以卵生而創業,傅先生云後代神話
與此說屬於一源而分化者,全在東北民族及淮夷,卻漏掉
了西方的秦,<史記.秦本紀>:「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也,
孫曰女脩,-----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
女華生大費,-----是為柏翳。」女華音叶女媧;女脩音
叶女希,倒裝為玄鳥;女英倒裝為應龍、嬴內、燕鳥、隕
卵,故秦為嬴姓,可見嬴秦保有較原始的神話型態。西有
渭水,而東有淝水,濩渭(眾波聲)、沸渭(不安貌)、瀖
(濩渭)、馮夷(水神)、馮翊(郡名)、華陰(地名)、淮陰
(地名)、夫餘(族名)、后羿(古帝)、武陽(地名)、阜陽
(地名)、鳳陽(地名)、觟陽(複姓)、華陽(地名)、回紇
(族名)、輝發(河名)、番和(地名)、防風(氏族)、海豐
(地名)、扶風(郡名)、合肥(地名)、烏維(單于號)、無
為(地名)、無夷(馮夷)、歐冶(複姓)、歐陽(複姓)、武
夷(山名)、甌越(族名)、揚越(族名)、於越(國名)、餘
姚(地名)、陽武(地名)、魚腹(地名)、魚鳧(蜀帝)、葉
赫(氏族)、吳回(古帝)、無懷(古帝)、蕪湖(地名)、歐
胡(島名)、烏滸(河名)、義烏(地名)、義陽(地名)、漁
陽(地名)、宜陽(地名)、佚陽(地名)、葉陽(地名)、酉
陽(地名)、維陽(地名)等皆一音之轉,部份進入中原,部
份入居蜀中,部份散佈東南沿海,甚或漂洋過海,部份遁
入北荒,又迂迴南下與先入東方者合流。
    渤海又音轉為靺鞨、貊貉、漠河、馬韓、慕韓、孟
槐、幕阜、莫賀、孟獲、閩侯、莫傜、馬雅、摩伊、閩
越,倒裝為阿眉、雅美、峨嵋、繹幕、虞幕、楊梅、歐
默、巫馬、瘞薶、閹茂、元謀、雲夢、雲門、嫛彌、雁
門、汪芒、黃梅、蛤蟆、附墨、逢蒙、鴻龐,此為聲母
ㄅ轉入ㄇ,故禡同貊通作貉。大東北俄屬阿穆爾(Amur)
因濊貊而得名;靺鞨音近蠻橫,分化出墨、黑或每、海等
音;蠻橫音轉為曼衍,分化出行、衍或黃、橫等音;曼衍
音轉為馬尾,分化出屘、尾二音;默字從犬,犬加口為吠,
而吠音近黑。靺鞨酋長之稱號曰「莫賀弗」,「孟獲」
則南中酋長之稱號,印度語謂「大」曰「Maha」,音叶孟
獲,南洋梵化諸國尊稱其酋曰「摩訶羅闍Maharaja」,此
猶言「大王」,孔明「七擒孟獲」、「七擒七縱」者,蓋
擒捉了七個孟獲,又釋放了七個孟獲也!<類篇>:「嫛彌,
嬰兒也。」<說文>:「嫛婗,人始生也。」應龍、嫛婗亦
音轉為嫛彌,故彌通作、薶字從貍、龐字從龍。
    莫傜又音轉為眉苗、靡莫、蠻莫、侔莫、冒昧、嫫
母、鴾母、摩門、孟買、茂密、蝥蛑、蝒馬、蝒沒、蠛
、蝒馬、蝒沒、蠛、滅蒙、僶俛、勉、黽勉、閔
免、覭髳、緬猛、嬤嬤、媽媽,上下孿生、同韻相疊,緬
甸自稱緬猛(MYANMAR),舊作BURMA,兩者實無大差別,吳
俊才<東南亞史>云所謂緬猛即婆羅門(Brahmadesa)的叶
音,於是認為緬甸所以稱緬,受印度的影響很大,其實婆
羅門音叶驃馬、卑繆,唐時稱緬甸為驃國,其國都在卑繆
附近,驃馬殆即驃國之全名,就地理形勢而言,緬甸實為
印度原住民進入印度次大陸之少數幾個孔道之一,史學
界於印度上古史之闡釋,往往依循西洋本位,過份誇大了
僅居於少數的白種雅利安人對印度文化的影響。
    <爾雅.釋天>:「太歲在戌曰閹茂。」<史記.歷書>:
「游兆淹茂二年。註:閹茂一作淹戊。」太歲在丙曰柔
兆,或作游兆,「柔兆」音轉為「游兆」猶「汝曹」音轉
為「爾曹」,故「儒雅」又說成「爾雅」。淹戊又音叶
咽嗚、引無、燕爾、延安、運奄、翳螉、員外、偃仰、
雲英、雲陽、夷羊、安陽、鄢郢、鴛鴦、頵、氤氳、
絪縕、蜵蜎、羽淵、禺淵、淵、蔫菸、奄奄(至此孿
生相疊)、元元、芸芸、文文,音轉為、螾、伊尹、野
王、獒、浩瀚、澔汗、忽汗、河漢、扶風、好漢、敖
岸、傲岸、漚汪、甕、、五阮、烏桓、婭嬛、蜎
、璦琿、阿衡、阿房、閼逢、亞洪、獚、幽房、禹
航、餘杭、艅艎、玉皇、湟、矞皇、蟥、野狐、銀
河、雲漢、窳渾、宇文、榆罔、娥皇、外方,倒裝為方
外、洪雅、分宜、枌榆、渾庾、番須、黃熊、桓雄、含
沙、疏、歡斯、葷粥、寒浞、讙朱、闔蘇、瀣、聞
喜、渾邪、馮翊、橫艾、杭愛、桓因、淮陰、華陰、汾
陰、氛氳、寒蚓、海隅、轅、皇娥、恒娥、瀚海、皇
甫、黃父、恍惚、彷彿、方弗、方皇、仿偟、彷徨、防
風、吩咐、含糊、煩騖、豐富、王蚥、王屋、王爺、螢
、瘟疫、淵隅、蜿蜒、案衍、無鹽、完顏,其中防風
、扶風、玉皇、馮翊等已見於前引別組之叶音。
    鞨去革加水為渴、貉去豸為各、河去水為可、槐去
木為鬼、黃加弓為彉、蛤音哈又音蟈,靺鞨又音轉為韎
韐、蒙古、傋、麻姑、磨菇、魔鬼、鷶、馬蠲、慕
光、孟拱、莫干、幕谷、曼谷、謀克、猛可,倒裝為高
禖、國母、姑幕、廣牧、傋、句芒、蓋牟、蓋馬、幹
嘛、高棉、高密、姑墨、狂茅、高明、句鼆、剛卯、耿
黽、耿馬、干曼、規謀、蠱媚、過目、根牟、歸妹、姑
蔑、傋瞀、開明、孔目、昆莫、昆明等。慕光又可音轉
為武功,此ㄇㄨ\聲母消失而變為ㄨv;武功又音叶夷鼓,
則ㄨv音轉為ㄧ/;夷鼓音叶維谷,又音轉為回鶻,則ㄨㄟ/
加上聲母ㄏ而變為ㄏㄨㄟ/,此皆不假穿鑿之自然趨勢。
武功倒裝為句吳,爾後又音轉為果阿(ㄚ)、高郵(ㄧㄡ/)
、高要(ㄧㄠ\)、高傲(ㄠ\)、姑爺(ㄧㄝ/)、鉤弋(ㄧ\)
、冠鷸(ㄩ\)、姑衍(ㄧㄢv)、公安(ㄢ)、觀音(ㄧㄣ)、
高陽(ㄧㄤ/)、國尉(ㄨㄟ\)、高娃(ㄨㄚ/)等,仍不外乎
依循各種不同龍名音轉之原則。緺音媧又音瓜,至高緺
、共工又形成上下孿生、同韻相疊。印尼巴布亞的別克
族之哀曲名曰「Kayob」,中文翻譯成「卡若」,猶游兆
之於柔兆、歸寧亦倒裝為于歸,故茸去艸為耳、氄去毛
為矞、榮去木加虫為螢、羸去羊加女為嬴,閩南語容音
近國語永、裕音近國語如,此為聲母與韻母對轉。
    炮犧音叶彭戲、螃蟹、篷奢、褒斜、勃窣、巴且,
音轉為婆姐、悲切、悲戚、巴馳、縹緻、別致、白螭、
白痴、簿曲、部曲、比周、不周、蒲菆、蒲錯、別乞、
北朐、蟛蜞、螃蜞、伯濟、百濟、荸薺、勃齊、柏舉、
別駕、蟭、崩角、斑鳩、碧雞、芭蕉、巴焦、板橋、
彭家、蒪苴、苞苴、北圻、北極、猼且、不窋、彭祖,
此為ㄐ、ㄑ、ㄒ及ㄓ、ㄔ、ㄕ、ㄗ、ㄘ、ㄙ之間的音韻
變化。<神仙傳>:「彭祖姓籛名鏗。」<楚辭.天問>:「
彭鏗斟雉帝何饗。註:彭鏗,彭祖也。」彭亨又音轉為彭
鏗,故窋又通作窟;司馬相如<子虛賦>:「媻珊勃窣上金
堤。註:媻珊、勃窣,匍匐行也。」彭祖倒裝為諸馮、執
帛、吉貝、薦拔、贊普、詹卑,倒裝為彭籛、媻珊。
    諸馮音轉為資斧、君侯、丈夫、朝奉、陳酆、青蚨
、愴惶,倒裝為慌張、方丈、蚨蟬、富春、放勳、封君
、府君,而彭籛音轉為白鏹、盤纏、盤饌、盤飧,人類財
富的概念、錢幣的使用,至此而勃興;府君又音叶武進、
望江、文種,至此又與伊祈、有巢這一組音相遇,這種跨
組重見的情形愈到末後愈形普遍,音的界限逐漸糢糊,音
的組別愈來愈難區分,雖然嚴格歸類非不可能,基於更易
讓人明瞭兩組音之間的聯繫,卻也不妨分組從寬。彭戲
又音轉為孟戲、媻珊又音轉為蹣跚、婆姐又音轉為媽祖
、扁舟音轉為艋舺,此又由ㄅ、ㄆ轉入ㄇ,一組音的上下
二字皆分別進行音韻變化,其法則仍然如前。艋舺又音
叶滿洲、明珠、鄚頡、媒妁,倒裝為鄒牟、朱蒙、諂媚
、蟙、郊禖,蟙又音轉為、蝦蟆、說媚,郊禖又
作高禖,音叶蠱媚;說媚又通作悅媚。
    滿洲音轉為瞞咄、鄒牟音轉為東明,瞞咄音叶冒頓
而東明音叶頭曼;冒頓又音轉為拔都,倒裝為拓拔;頭曼
又音轉為吐蕃,倒裝為驩兜;吐蕃又音轉為禿髮,倒裝為
后土;后土又音轉為炎帝,倒裝為帝堯;驩兜音轉為黃帝,
黃帝、炎帝本是記音,歷史的巨輪演進至此,出現了以武
力四征不庭的天下共主。吐蕃又音叶段干、達干,音轉
為獨孤、鈍鉤,倒裝為孤獨、句瀆;句同勾,又音衢,鈍鉤
又音轉為跿、屠耆,倒裝為滀漯、懈怠,一方可音轉為
三塗、禪渚,倒裝為塗山、朱宣,禪渚再音轉為鄯闡、鄯
善;一方音轉為蝪、螮蝀、倜儻、蜩螗、彈塗、橐駝,
皆形成上下孿生,同韻相疊;<廣韻,韻會>:「 橐,又音落
義同。」駱駝亦音轉為橐駝,故芮漢又或作涒灘。禪渚
又音叶蟾蜍,音轉為仇池、差池、戚施、滀,差池之於
蹉跎猶之於戚施,故漯本作濕;滀音轉為宿昔、素
昔,又見同韻相疊。鷤、鶙、鵜音轉為秭、子
、子規;尷尬音轉為耿介、蛤蚧、箇舊、規矩,故鍞銵
音轉為鏗鏘,而鬲昆即是堅昆、結骨、居勿、紇骨、紇
扢斯、黠戛斯、吉爾吉斯,音韻的變化至此已經進入了
尾聲,任何一組複音語詞皆難逃這個範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