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漢字訓讀管窺

    日本語謂「鱷」的「(wani)」音叶「嫛婗(人
始生)」、「蚵蠪(蜥蜴)」,倒裝為「女媧」、「弄瓦
(生女)」,分化出「龍」、「鱷」兩音。上古人本操複
音語、奉龍為圖騰,龍即是鱷。相傳「女媧」為人類始
祖,實即最原始之圖騰名。「蚵蠪」又音叶「鮭蠪(神
名)」、「魍魎(木石之怪)」、「幽靈」、日本語謂「
鬼」的「(oni)」,最初「鬼」本「鱷」的指謂,
故<字彙補>「龍」的古文又作「」。

    日本語謂「鳥」的「(tori)」音叶「然(迅
速)」,倒裝為「籠脫(鷂也)」,分化出「島」、「鳥
」二音。日本語謂「灘」的「(nada)」音叶「泥灘
」,分化出「難」、「灘」二音。日本語謂「朝」的「
(asa)」音叶「元曉」、「依稀」,倒裝為「熹微
(微明)」、「晞微(早晨微弱的日光)」,故訓為「朝」
。日本語謂「石」的「(ishi)」音叶「岩石」、「
頑石」,此所謂「由音生義」者也。

    日本語謂「靜」的「(shizu)」音叶肅然、肅
容、肅立、索然等,故訓為「靜」。日本語謂「高」的
「(taka)」音叶太空、天空、太古、太公等,故訓
為「高」。日本語謂「山」的「(yama)」音叶「延
綿」,此顯然指「山脈」而言。日本語謂「上」的「
(kami)」音叶高禖、高明、光芒、冠冕等,故訓為「
上」。日本語謂「森」的「(mori)」音叶「尨茸(亂
貌)」,故訓為「森」;日本語謂「峰」的「(mine)
」音叶「萌櫱(鋒芒)」,故訓為「峰」。日本語謂「廣
」的「(hiro)」音叶富饒、浩然、湟潦、氾濫等;
謂「富」的「(tomi)」音叶酴醾(重釀的酒)、甜蜜
、多麼,及蒙古語謂「萬」的「頭曼」。

    日本語謂「丸」的「(malu)」音叶「瑪瑙」,
音轉為「牟堆(夏后氏之冠)」,倒裝為「兜鍪(首鎧)」
、「頭目」、「玳瑁」、日本語謂「玉」或「珠」的「
(tama)」,「玉」至隸始加點以別「王」字。

    日本語「神戶」讀作「kobe」、「神奈川」讀作「
kanagawa」,「神」的讀音非「ko」即「ka」。「神」
字從「申」,凡物首出群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乘
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
今閩南語猶讀「甲」音(ㄍㄚ)近「ka」。

    日本語謂「島」的「(shima)」分化出閩南語
「嶼(ㄙㄨ)」、「碼」二音;日本語謂「口」的「
(kuchi)分化出閩南語「口」、「舌(ㄐㄧ)」二音
。「雒」、「」形似,日本語謂「名」的「(na)」
音近「洛」;「英雄」音叶「有熊」,故日本語「雄」
音([o])近「有」。<說文>:「豎、裋、、樹皆以
豆得聲。」日本語「豆([zu])」音近閩南語「痘(ㄗ
ㄨ)」,而閩南語「株」又音「ㄉㄨ」;「咮」本作
,與噣、嚅同,通作注,或作喙、啄、。

    日本語「末樹代」讀作「makiyo」,「代」字從「
弋」,此所以「代」讀「yo」音歟?日本語「宗谷」讀
作「soya」,「谷」又音「欲」,「吐谷渾」音「突浴
魂」,此所以「谷」讀「ya」音歟?

    日本語「島根」讀作「shimane」、「根室」讀作
「nemuro」,兩處「根」皆音「ne」,「公良(複姓)」
音叶皋狼(地名)、開朗、改良、姑娘、崀、囥閬等,
分化出艮、良二音。閩南語今猶讀「狠毒」曰「狼毒」
,故「根」讀「ne」音。日本語「(adobiki)
」即「後引」之義,前二音音叶引退、隱遁,後二音音
叶股,又音轉為背後,股固在人之背後。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嘆。註:若,海神。」
日本語謂「若」的「(waka)」音叶「禺(海神名)
」,倒裝為日本語謂「川」的「(kawa)」;而「wa
ka」又音轉為鴻鵠或黃鵠、黃姑或河鼓(牽牛星)、鴻溝
、閩南語謂「銀河」的「河溪(ㄎㄝ)」。「禺」又音
叶越軌、違抗、檃栝(矯正邪曲的器)、越過、日本語謂
「橫」的「(yoko)」;又音叶穩固、頑固、日本語
謂「岡」的「(oka)」,倒裝為剛毅、崗位、傀偉
、高原等,此皆「由音生義」之實例。

    日本語漢字「樣」卻從「像」得()音,閩南語
固有「成何樣像?」之說。<易‧繫辭>:「象也者,像
此者也。」閩南語「北上」的「上」音「ㄐㄧㄛ」,
「上(汲)水」的「上」音(ㄑㄧㄛ)同「象」。「像」
音近「降(ㄒㄧㄤ/)」,「降」又音(ㄐㄧㄤ\)同閩南語
「掌」。「尚」又與「上」通,「尚」加手為「掌」,
閩南語「掌(ㄐㄧㄤ\)」又音近「」,尊稱對
方的「樣」也讀這個音。<漢書‧律歷志>:「商之為言
章也。」<說文>:「商,章省聲。」、「卿,章也。又
,嚮也。」<玉篇>:「羌,卿也。」章、羌、卿、商、
嚮等字的音韻通轉關係,可說明其音韻變化。

    「味增()」者,謂「增添其滋味」也,閩南語
「天公有補增」的「增(ㄙㄛ\)」也接近這個音(按:「
增」之所以讀此音,詳見拙著<宮商角徵羽>及<「雅言
」探幽>二篇。閩南語「厚」白話音「ㄍㄠ」,日本
語「子」的訓讀()正是其音符號。日文假名「」字
從「二(貳)」而音「(ni)」,貳加月為膩。何以「
」從「工」卻音「(e)」、「」字從「千」卻音「
(chi)」、「」與「」皆從「川」卻音「tsu」、
「」與「」皆從「止」卻音「to」、「」與「
」皆從「女」卻音「me」、「」與「」皆從「和」
卻音「wa」等,另詳<英日字母解謎>一文。

    把漢字引進日本的學者們,於上古人本操複音語,
必然有很深刻的體驗,否則就不可能把漢字應用到如此
圓熟的程度,卻未曾將其發現作一有系統的整理。日本
語訓讀謂「濱」的「(hama)」音叶英語謂「港」的
「Harbor」、謂「長」的「(naga)」音叶英語也謂
「長」的「Long」、謂「花」的「(hana)」音叶英
語也謂「花」的「Flower」{按:「hana」也音叶閩南
語謂「花」的「花朵(ㄌㄨㄧ\)」;閩南語「大隻又
」的「(ㄌㄜ\ ㄍㄤ)」、謂長腳蜘蛛的「橐
(ㄌㄚv 兀ㄧㄚv)」都與「naga」有關}。日本應也有人
發現到了,長久以來卻頂多將其歸諸巧合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潛龍 的頭像
    潛龍

    語文學科大翻案

    潛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